踏出国门留学 切莫只为镀金

2015年07月17日 美国留学咨询


20125月,留学法国十年的求职者郭杰晕倒在时下中国最火的求职节目“非你莫属”平台上。郭杰引以为傲的三份法国文凭,非但没有帮他敲开职场大门,反而引来一场质疑风波。

在中国,像郭杰这样的归国留学生通常被称为“海归”,几年前,这还是一个光芒环绕的称谓,甚至被视为精英的代名词。但是,社会留给他们的空间却今非昔比。

留学热与归国潮

据清华大学最新的研究报告,2010年中国大学应届毕业生求职成功率仅为72%,平均月工资为2153元。大学生已从昔日的“天之骄子”变为普通人,部分不甘平凡的学生往往选择出国留学,提升自身竞争力。尴尬的是,等他们学成归国,赫然发现,洋文凭并不如想象中管用。

1847年,第一个中国留学生容闳踏上留洋之路,之后一百年的时间中,中国先后兴起了五次留学浪潮。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66年文革爆发,留学生几乎全部是官派公费,归国后大多进入机关单位。

1977年,政府出台“支持留学,鼓励出国,来去自由”的政策,中断十年之久的留学热再度兴起,与此同时,自费留学愈演愈烈。2011年,中国共计33.97万人出国留学,其中31.48万属于自费。

风潮之下,留学开始成为一项投资,一门生意,一条产业,市场规律在幕后调拨运转。

备受经济危机困扰的西方各国从这轮中国留学热中发现了商机。法国政府推出旨在吸引中国留学生的课程计划,期望到2015年吸纳五万名中国留学生。当然,这些留学生的命运会不会像郭杰一样,谁也不能保证。

远道求学是否学有所得,学有所值?

几乎每个中国留学生都有一个隐秘动机:希望留学能够让自己变得优秀,以便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但成为出类拔萃之辈之前,不论是否天赋异禀,势必要经过非同寻常的训练过程。

韩腾是美国罗格斯大学金融专业的留学生,正在为毕业前的大考做最后的冲刺。他每天六点起床,十二点上床,入睡前还看一个小时书。来美国两年,基本一直保持如此强度的学习,但仍感觉“吃力”。

他本科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南开大学,抱着“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起点和平台上”的目的赴美留学,但与国内过分讲究理论研究不同,美国更注重数据分析,研究方式也更为先进。为了跟上课程,一向热爱社团活动的他不得不将绝大部分时间用来学习。

临近毕业,华尔街却开始频繁裁员,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遇冷,韩腾的同学中工作最好的是在布隆伯格做程序员,年薪八万美元左右,扣除各种税费,大概能剩六万,其余大多数是银行新鲜人,工资低、强度大,“一天十个小时,一周六、七天再正常不过”。

但这还不是最要紧的,重要的是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普遍缺乏存在感,难以进入主流社会。近年美国经济不景气,华尔街人士纷纷到上海、香港谋职,韩腾计划毕业后到北京发展,“先积攒两年工作经验”。

那么远到美国求学,是否学有所得?学有所值?“在美国,我多了一种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在专业上有相对开阔的视野。这无法以金钱来衡量。至于国外学到的知识,对于国内的实际工作来说,目前还难说是一种优势,毕竟两者还是有所差异的。但是,在美国的两年使我对世界的认识不一样了,一定程度上经过了价值体系的再塑造,对很多事情有了相对客观的认知。更大的收获是,明白了‘不容易’三个字。做人做事,要带有敬畏心。”

虽然在文化、观念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就业形势不乐观,居留权的获得也实非易事,但美国仍是最受中国留学生欢迎的国家。据国际教育学会统计,2011年逾15.7万中国留学生赴美深造,几乎占留学生总量的一半。截止2011年,中国连续两年成为美国海外留学生最大来源国。

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增多,以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将子女送到美国留学。尽管与英、法等国一样,美国为国际学生提供一年制研究生教育,但单纯为了镀金的中国留学生并非主流。为了让子女学到真材实料,中国家庭愿意花费更多的金钱与时间,导致中国留学生呈现低龄化趋势,留美高中生群体逐渐扩大,本科生数量大约占三分之一,且在不断增长。潜在逻辑是,既然留学,何不学有所长,实现边际效益的最大化。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美国留学咨询】公众平台,获取更多留学服务和资讯。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