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生活】中美医疗差异面面观之(三):医疗保险系统与医疗慈善体系

2015年07月03日 瑞茨美国移民



老夏是一名工程师,女儿在美国读研究生。退休了,老夏于是和老伴一起来美国看女儿,顺便旅游旅游。可这两天,老夏遇到了麻烦,胸口一直隐隐地有些痛,莫不是心脏病了?听说在美国看病很贵,都是天价数字,老夏在这边也没有医疗保险,女儿只是个穷学生,老夏不敢去看病。忍了两天还不见好,思前想后还是告诉了女儿。女儿马上打电话问一位原先在国内也是做医生的朋友,朋友说马上去医院,心脏病耽误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女儿带着老夏去了急诊。见到医生,女儿担心地问:我们没有医疗保险,恐怕会付不起账单。医生说,没关系,先看病,他恐怕需要留观一两天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我让医院的社工和你联系,帮你父亲申请Medicare或者Charity Care(慈善医疗)。


在美国,先看病后收钱,这一点和国内的先收钱后看病大为不同,恐怕早已广为人知。美国的医疗收费系统建立在个人信用体系和广为普及的医疗保险体系之上, 病人来了,医生只管看病人,而费用则事后由医院(或医生)向病人及其医疗保险公司发账单,对于有保险的病人,医疗保险将承担大部分费用,个人只用出很小一部分copay.


2013年的统计数字,全美人口中,有48%的人通过雇主获得商业医疗保险,6%的人通过其他途径(比如自己购买)获得商业医疗保险,15%的人享受由联邦政府提供给65岁以上老人或者65岁以下但是因为残障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士的Medicare医疗保险,16%的人享受由政府提供给低收入人群的Medicaid医疗保险,2%的人享受其他公共医疗保险,还有13%的人没有任何医疗保险。


2012年,美国通过了法律,开始推行Obama Care, 针对这部分没有任何医疗保险的人,很多是小企业的员工或者小商家小企业主,要求商业保险公司为他们提供买得起的基本医疗保险。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政府提供的Medicare和Mediaid并不局限于美国公民,只要在美国有合法身份合法签证合法居留的人都可以申请。象老夏这种情况,他已满65岁,女儿在医院社工的帮助下替他申请了Medicare Part A 获得批准,老夏住院两天近九千美元的费用全部由Medicare来支付,出院时医生还给老夏开了些口服药,这些药物则需自费,由老夏自己拿着处方去药店买。


那对于那些在美国既没有身份又没有钱的非法移民,他们看病怎么办?除了联邦政府,各个州政府其实还有相应的医疗慈善资金分配给各个医院,大医院多,小医院少,医学院附属的教学医院多,社区医院少。拥有住院医培训资格的教学医院还有相应的教育资金,设立有慈善门诊,用于住院医的培训,也很好地服务了那些没有医疗保险的人群。


我所工作的医院,没有保险的病人大概占到病人总数的10%。这部分病人大多病情严重,有些甚至在医院一住数月,出于人道和医疗救助原则,医院必须向他们提供同等质量的医疗服务,造成的费用上的缺口经常从政府慈善资金处得不到足够的补足,就只能医院自己消化,也包括将医院从其他有保险的病人身上挣到的钱补贴到这里面,这也是社会的一种平衡吧。如果医院管理不善,就会导致入不敷出,甚至关门倒闭。最近几年大纽约地区就关闭了超过一百家医院。


在中国,由于整个社会尚未建立个人信用系统,因此各种服务包括医疗服务,仍属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现金结算的阶段。以往这样的先交钱后看病的收费系统,严重影响延误了急重症病人的救治。现在,国家卫计委颁布了新规定,要求医院对急诊患者按病情轻重分级分类处置,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创伤、急危重孕产妇、急危重老年患者、急危重儿科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先救治、后缴费。


我们为这项规定叫好的同时,也必须回问卫计委一个问题:救治后收不上来的费用缺口,由谁来买单?从我在国内做医生的同学朋友们处得到的反馈,卫计委回避了此要害问题,国家财政也未对医院这部分支出做出补贴,而是由各医院自己买单。也就是说,多多少少会落实到救人的科室医生头上,谁救了人,谁还得贴钱。


很多年前我在国内某著名医院工作时就是这样,那时候医院还未实行预付住院押金的制度,时不时就有病人治好了病未交费就跑了,然后主管医生就得负责去追费,曾有主治医就用自己个人的假期去外地追费,追不回来就得扣个人的工资奖金,这个月又白干了。后来医院就有了规定,必须先交一万五押金,才能收入院。


这么多年过去了,换了种形式,问题依然存在。


无力缴费病人的医疗费用缺口问题,中美都存在,只是在中国更突出。在美国,医疗保险系统广为普及,没有任何保险的病人仅占总人口的13%。中国实行的是政府性质的社保,虽说覆盖人口广(三种社保统计数字互相有重叠,因此不准确),但个人需自付的比例很高,尤其是针对农村人口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占总人口的60%,但可以报销的疾病种类和费用却非常有限;商业保险的比例仅占总人口的3%。据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字,中国个人支出占医疗总费用的比例为45.7%(2015年国务院的目标是降到30%),而美国这部分费用则主要由商业保险来支付。


因此,开放医疗市场,鼓励支持非政府的商业保险的加入,也就是整个社会不同患病风险的人的共同风险分担,将有助于降低疾病来临时个人需自掏腰包的部分,帮助部分解决“看病贵”的问题。




在美国,医院的资金还有另一项很重要的来源——社会捐助和私人慈善。捐助的人,即有富翁也有普通人,捐助的款,从十几二十块到上百万都有。美国的税法鼓励大家捐助,捐赠于任何慈善的钱都可以免税。因此很多富人选择捐款,反正这些钱不捐交税也是交了,那不如捐到自己认为值得的地方,既省了税,又帮助了慈善公益事业,还替自己挣了个好名声,何乐而不为?


我们医院有一面捐赠墙,凡是捐赠超过一千美元的人,名字都会刻在上面;每年医院也会举行一个仪式,感谢所有捐赠的人。


曾经有一个富翁,家里人重病,在我们医院ICU住了很长一段时间。他做为家属,探护、辛苦、疲劳、痛苦、茫然、心情的跌宕起伏,一一经历。病人出院以后,他深感做为ICU重症患者或者长期住院病人的家属们,他们在照顾病人的同时,也需要休息,需要有途径了解与疾病相关的资讯,也需要情感上的支持。于是他向医院捐款500万,建立了一个Caregiver Center, 为长期耗在医院、身心俱疲的重病患家属们提供一个休息和放松的地方。这里有沙发、电视,有咖啡机、冰箱和一些小零食,有电脑、可以上网,有杂志、有医院各科室信息小册子,还有两名兼职社工,为家属们提供必要的服务和支持,甚至医院辅助治疗科也会过来为家属们提供收费的按摩服务。


类似这样的私人捐款,弥补了医院资金的不足,改善了医院的服务,利己利人,各方面都受益非浅。


在美国,几乎所有医院都有专门处理社会捐助的部门,他们还会经常组织一些活动,宣传介绍医院的各项服务和项目,鼓励号召民众捐款,款项既可以由医院统一分配使用,也可以指定用于某个专项,这已经成为医院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


在中国,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近年来普通民众和富裕人群做慈善的越来越多,但做医疗慈善的还十分鲜见。嫣然天使基金算是一个,2006年11月基金成立,2012年成立了民办非营利性北京嫣然天使儿童医院,每年免费为600例来自贫困家庭的唇腭裂儿童进行手术和医疗救助。


十几年前我出国前的最后一个月,曾在医院急诊见到这样一个病例:山西来的一个十几岁小孩,急性化脓性肺炎,高烧,胸片上肺里一个大洞。家里人砸锅卖铁凑了2400元来北京看病,交不起一万五的住院押金,只能在急诊室用点不太贵的抗生素, 也不足以控制他肺里的细菌。就这样,2400元没几天也就用完了。其实只要收住院,外科插管引流,辅以强有效的抗生素,完全可以治好。后来大夫护士们凑了点钱资助他,让他可以在急诊室继续治疗。


从那以后,我心里就有了个念头,想设立一个医疗慈善基金,专门资助象这样急性的、现有医疗水平完全可以治愈、仅仅因为缺钱而无法取得医疗服务的人。有一段时间我很热衷于买彩票,心想中了头奖我就用来干这个。在买了很多次连个末奖也没中过以后,我不再买彩票。把梦想的实现寄托在彩票上,看来不靠谱。


现在国内一些大医院已经有这样的资金,用于给有困难的病人减免医疗费用。但光靠医院自己的支出,额度还远远不够。希望有一天,我的愿望可以实现;更希望看到有更多普通民众和有识有钱人士加入医疗慈善的队伍,有更多医疗慈善项目和慈善基金、慈善医院的出现,帮助贫困人群,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命保障和基本医疗服务尽一份力。


来源:水影儿的新浪博客


【查看瑞茨投资简介请回复“0”】

如您有任何问题,可直接回复本公众号提问,我们会尽快回复您。



【版权声明】

凡未标注版权,其内容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服务邮箱:[email protecte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