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国的奥黛丽.赫本,金庸暗恋的女神,红遍香江和南洋,走完了传奇一生

2016年11月04日 加拿大第一生活


夏梦


经公众号虹膜(微信号:IrisMagazine)授权转载。


昨天晚上从香港传来一个消息,一代巨星夏梦小姐去世了,享年八十三岁。


也许多数人听说夏梦只是和金庸有关,金庸曾经暗恋过他,并说过这样的话:“西施怎样美丽,谁也没见过,我想她应该像夏梦才名不虚传。”金庸还为夏梦量身写过剧本。


大导演李翰祥也曾说:“夏梦是中国电影有史以来最漂亮的女演员,气质不凡,令人沉醉。”


毛泽东、周恩来都曾接见过夏梦。而鲜为人知的是,林彪在1971年“九一三”叛逃事件的前一夜,在北戴河官邸放映了一部电影——夏梦主演的《甜甜蜜蜜》,这是他一生中看过的最后一部电影,之后就带着家眷奔向了山海关机场。


无可置疑,夏梦拥有传奇的一生,而这个传奇,始于上海。



夏梦签名照



三日三夜为“一夜”



夏梦,原名杨濛,苏州人,1933年2月生于上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她是香港左派电影界赫赫有名的头牌巨星,主演过近40部电影,红遍香江和南洋。


当时好莱坞电影已被清除出大陆,在工农兵占据绝对主流的银幕上,左派港片某种程度上填补了人们对现代生活、小资情调的浪漫想象。那时每当有此类影片上映,影院外总是排起彻夜的观影长龙。


据说六十年代初的上海滩,就曾有“千方百计为‘一计’,三日三夜为‘一夜’”的流行说法。“一计”指的是陈思思主演的《美人计》(1961),而“一夜”便是夏梦主演的《新婚第一夜》(1956)。为了看一场电影,不惜排上三天三夜的队,足见上海人对夏梦痴迷到什么程度。



《新婚第一夜》


夏梦之美,不仅在于她身材高挑,相貌端庄清丽,还在于她思维聪慧,银幕上的可塑性极强,无论古装、时装、民国、戏曲诸片种,均是手到拿来,游刃有余。这样的女子谁人不爱?坊间便传言一代文豪金庸先生当年在“长城”公司做编剧时,便暗恋夏梦。他曾化名“林欢”,为夏梦量身订制剧本《绝代佳人》(1954)。



《绝代佳人》


单看这片名,一腔爱意便已了然若揭。他还曾说过:“西施怎样美丽,谁也没见过,我想她应该像夏梦才名不虚传。”只可惜呀,正所谓“襄王有心,神女无意”,夏梦早早便嫁作他人妇,留得金大师只能在笔下虚拟的人物“小龙女”、“王语嫣”身上赋予相思。



金庸和夏梦


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数已经对夏梦感到陌生,殊不知,夏梦女士有着迄今为止香港女演员中首屈一指的崇高地位,她的倩影凝聚在被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历史片格中,她曾多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至今仍是中国电影家协会唯一的香港女性顾问。



成名不仅仅靠美貌


一个明星的诞生,总有其内因和外因,有时更伴随着些许机缘巧合。夏梦成名除了外貌气质绝佳,还有家庭背景单纯,品行谦虚端正,文化素质较高等原因。这几点在当时的环境中缺一不可。



1F
“身家清白”



我们尤其要注意,在夏梦被发掘的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国际冷战大幕也早已拉开。作为左派的“长城”公司,旗下演员的出身及其家庭背景,往往是公司“造星”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在夏梦之前,“长城”所倚重的,还是“向左转”之前便和公司签约的李丽华。被称为“小咪”的李丽华比夏梦大几近十岁,成名已久,她的样貌和演技毋庸置疑,但其人生阅历十分跌宕复杂,经常八卦绯闻缠身,相比之下夏梦就像是干干净净的一张白纸。



林黛


另一名“长城”新人林黛的遭遇更说明了“身家清白”的重要性。林黛在“长城”出道较早,她一度同夏梦一样,被视为公司即将大力培养的优质潜力股。后来“长城”经过审查,发现她的父亲是国民党桂系首脑李宗仁的政治秘书程思远(程在当时的电影报刊中,常被模糊隐晦地以“旧官僚”称呼,1966年他随李宗仁回归大陆,是著名的民主人士,九十年代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这是后话了),作为亲共的“长城”公司,最终做出了对林黛“冷藏”的决定。没戏拍的林黛一时气恼,最终闹出了吞服安眠药自杀的事件,幸好她当时的情人严俊紧急送医,才救活转来。后来她紧随严俊的步伐,投到右派的“永华”公司,才得以成名。


和动不动就发大小姐脾气、闹别扭的林黛不同,夏梦的性格比较内向自敛,在家中她是爱幻想的乖乖女,而在公众面前的她则是品行端正、性格随和的影坛新晋。就她个人的形象而言,夏梦是符合中国传统士大夫审美的理想化身,她与当年影坛上一些比较西化的辣妹(如钟情)相比则多少有些朴素保守。



钟情泳装照



夏梦泳装照


1954年9月的《世界电影画报》就曾同时登载了钟情和夏梦的两张泳装照:钟情身着的是无肩带的抹胸分体式泳装,活泼火辣,果真是让人一见倾情;而夏梦则是带肩带的连体式泳装,相比之下反差实在明显。在报刊上,她更多的形象多是以旗袍、西式连衣裙等方式出现,稳重大方,不失分寸。


六十年代初当夏梦从新加坡回港时,还引领了一次时装新风,她以意大利式绒线衫搭配长裤、薄底鞋,这被粉丝们亲切地称为“夏梦装”。无论如何打扮,夏梦形象塑造的核心都是要实现一种“明朗的健康”。



夏梦装



2F
“谦虚”



在当年众多对夏梦的报道中,“谦虚”是她给媒体留下的最深印象。如她在迎接1952年所写致辞中就提到:“从《禁婚记》一片公映,我开始和观众见面,无可否认,在这片里,我的演技很差,承各地观众们纷纷称许助勉,真使我又惭愧,又兴奋。但我不希望大家把我看做明星,我只想做一个称职的、尽责的工作人员,为中国电影艺术贡献我所有的能力。”



《娘惹》



3F
文化素质较高



夏梦还有一个优点让她具备明星的可塑性,就是她乐于学习,文化素质较高。早年间的一些女明星文化水平是普遍偏低的,比如因为“人言可畏”而自杀的阮玲玉,内心如外表一样柔弱不堪,由于文化层次低,束缚了她在有声片时代的发展,影迷也很难在报刊上看到她亲自所写的文章。


这种情况到了夏梦所处的时代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这或许要首先归功于电影在社会环境中地位的提高。夏梦虽然进入影坛时只有十七岁,但她在香港时就读的是玛丽诺女书院,因此中英文俱佳。


不仅如此,她在学校时就热衷戏剧表演,尤其喜爱莎士比亚的作品,而“夏梦”这个艺名也正是取自于莎翁的《仲夏夜之梦》。关于这个名字到底如何得来,现在有不同的说法:有观点说是袁仰安为她起的;也有观点说,是袁仰安请作家高雄和导演李萍倩给起的。其实早在五十年代,夏梦就明确答复过影迷:这是她自己改的。




夏梦家所在的嘉林边道被称为“香港的荷里活”,往北走即是“长城”片场所在的侯王庙,这是夏梦最喜爱散步的路线,此为地缘因素;夏梦和妹妹到“长城”片场玩耍,无意中被她的学妹、“长城”老板袁仰安的二女儿毛妹(袁经绵,后为著名舞蹈艺术家)发现,成了她的伯乐,此为人缘因素;夏梦被袁仰安邀请到“长城”片场,最初的想法只是让她为创业作《说谎世界》(1950)做英文配音,“后来也不知道为什么不再提起”,这或许就是所谓天意。


正是这天时地利人和,让女中学生杨濛最终成了女明星夏梦。



“长城”的培养策略


随着《禁婚记》获得市场和评论的普遍赞誉,夏梦在随后的三年间,又陆续和严俊合演了《娘惹》、《门》,与韩非合演了《白日梦》、《孽海花》,与平凡合演了《一家春》、《绝代佳人》、《花花世界》,与傅奇合演了《欢喜冤家》、《都会交响曲》,还与“龙马”的韦伟合演了《姊妹曲》,不到四年的时间便有了十一部作品,迅速地成为资深演员。



成名作《禁婚记》海报


仔细地分析这些作品,有讽刺喜剧,也有严肃的社会剧,有时装剧,也有古装剧,有正面角色,亦有负面角色(如《都会交响曲》中的交际花)。她在表演创作中,习惯于在实践中体验生活,让自己与角色相互融合。例如在主演《白日梦》时,夏梦便以百货店售货女郎的姿态出现。



《白日梦》


为了深切体会这种实际的生活经验,她曾亲自到港九各大小百货店去考察,终于学会了一套包东西、开发票及应付客人的手法。有时她在体验生活的时候,影迷们闻讯赶来,让百货店里一时间堵得水泄不通。


在笔者看来,夏梦的表演实践实际上和传统的女明星(如欧阳莎菲)存在很大的区别,过去很多女明星的精湛演技多半靠的是聪明用功善于揣摩,而夏梦有着古典戏剧的功底,她一边演戏一边学习斯坦尼斯拉夫体系,这是一种全新的知识分子化的操练方式。因此,夏梦从来没有被某种单一的类型形象框范住,她在努力尝试各个领域,最终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千变女郎。



“从一而终”



早在1954年就有评论指出:



“夏梦的从影历史不算长,但在长城的戏里,她已有了不少的演出,在新人群中,她可以称‘大姐’了。她的天性仁厚,到现在仍不失一个‘真’字。……她活泼而好运动,打羽毛球是她的嗜好,虚心向学,没有那种‘初出道’的自满自足气概,这样便能任重而致远,夏梦给予人的好印象,主要是从这里来的。一个有希望的演员,不论在演出或私生活上,都得建立自己的风格,夏梦足以语此了。”



而今天最使我们后人惊叹的就是,夏梦的明星形象、她的情感、她的事业和她所承载的中国形象,完全圆融为一体。以夏梦的情感生活来说,今天让我们津津乐道的是所谓金庸先生对她的爱慕,但身为“长城”的头牌明星,一位绝代芳华的女性,她的爱慕者又何止金庸一人?



夏梦新婚


据知情人透露,像韩非、岑范等著名影人都曾追求过夏梦。但1954年年仅二十一岁的她还是早早嫁给了商人林葆诚,并携手走过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这种婚姻上的“从一而终”,和她对“长城”的“从一而终”,以及对香港、祖国的“从一而终”(尽管因为文革,她曾离开香港移居加拿大,但又在数年后归来)都是一以贯之的。


在冷战时代的香港和南洋,电影作为软性的娱乐形态,常常是沟通意识形态的桥梁,促进了文化认同,争取到海外侨民的支持。正如“长城”公司的宣传广告中所标榜的:主题正确,制作严谨,出品最佳,售座无敌。五十年代是“长城”公司最为辉煌的时期,而首席明星夏梦在其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她让观众抛却了左右的门户之争,而沉醉于一种纯正的中国式的美丽。除了香港及南洋,袁仰安还曾试图开拓欧洲市场,他选择的打头阵的影片便是夏梦主演的《孽海花》。



《孽海花》


真正让“长城”电影大放光彩的舞台是大陆。但是,由于当年内地的意识形态环境和香港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即使是左派机构出品的影片,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在内地公映的。


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1961年7月曾编辑出版了一个内部文件《中国电影发行放映统计资料汇编》,其中记载的最早的在大陆公开放映发行的夏梦作品,是1954年12月发行的《孽海花》,共制作22个35毫米拷贝,放映16347场,观众人数872.2万人次;1956年5月发行《绝代佳人》,35个35毫米拷贝,放映21725场,观众人数1164.5万人次。



五十年代初的夏梦,刊登于《长城画报》


这些作品在内地上映均要滞后于香港一年左右,且没有制作16毫米拷贝,显然基本上只限制在城市影院放映,不过场均观影人数都能达到500人以上,足以显示出夏梦在内地不俗的影响力。或许此时的她还不曾想到,很快到来的1957年对她一生而言会是多么的重要:这一年,二十四岁的她将奔向北京,走进中南海,这是真正属于明星夏梦的高光时刻。



留影中南海



1957年4月14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后面的草坪接见了出席联谊会成立大会的代表,因此便有了他与夏梦亲切握手的珍贵照片。有趣的是,这张照片夏梦和毛泽东中间还露出邓小平的正面笑脸,要知道邓小平和电影界人士的合影,要远远少于毛泽东和周恩来,因此这或许是极少有的新中国第一代、第二代领导人同时与电影界人士的合影照片。



李连杰家喻户晓的作品《少林寺》


这一天的下午3时,夏梦等60余位电影工作者又在中南海紫光阁获得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周恩来在讲话中阐述了毛泽东提出的十大关系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以及在党内开展整风运动的必要性;讲话也对“双百”方针做了阐释,并希望电影界本着“大同小异、通力合作、瞻前顾后、左顾右盼”的原则处理好十种关系,把工作做好。



毛泽东接见夏梦,邓小平在场


在这次接见活动中,年轻的夏梦作为香港电影代表被给予了“特别照顾”: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她和周恩来的数张合影,其中有一张是众多国内知名女演员和邓颖超、周恩来的“全家福”,这当中包括宣景琳、黎莉莉、王人美、白杨、上官云珠、舒绣文、吴茵、于蓝、黄宗英、胡朋、石联星、岳慎等等,老中青三代星光熠熠,而年纪最小的夏梦就被安排在总理的身边,亭亭玉立,尤显出众。



夏梦与周恩来、邓颖超等合影


在1957年的这次进京活动中,周恩来的和蔼可亲、精力超凡给夏梦留下很深的印象。很多年以后,她还记得当年和周恩来共进午餐、喝茅台酒、联欢舞会跳舞等等细节,总之无拘无束,像回到家里一样。她回忆道:



在联欢舞会上,我和总理跳舞。在跳舞时,我说:“请总理对我们的工作给点指示。”总理笑着说:“你这是在讲‘北京’话嘛!你是香港人,不要讲‘北京’话,要讲‘香港’话。”“在香港这个地方,可以做很多工作。用影片团结华侨,宣传爱国主义。”在和总理共舞时,记者拍了不少照片。当我把照片拿回电影公司时,同事们看着照片笑着说:“你平时拍的照片都是正面的,这回却全是背面的了。”我也笑了。但我心里在想,能有机会和敬爱的周总理在一起拍照,就是留个背影,我也是从心底觉得非常荣幸的。




周恩来与夏梦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