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英文还学不好,羞愧难当呐!看看清朝人是怎么学英语的吧

2016年11月04日 UKEC海外区


咱们现在学英文 那是一个系统呀

从咱们咿呀学语的时候 幼儿园就开始培养咱们的语感

上了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不必说   风雨不停的学英语

那为啥咱们英文还不能说的溜溜的呢?



先来看看传说中的清朝英文书


这是一位成都市民尧先生展示了收藏的一本印有“咸丰十年”字样的英语教材中,这本书共有四五十页,从左往右翻上面“乱码”对应着英文句子,分别是“tomorrow i give you answer”,“to do with my friend”。据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专家推断,从这本书的印刷和字体、内容上推断,英语书应该是真实的,属于清朝晚期,不过,由于暂时没有看到实物,不能推断出具体年代。一些近代史研究专家则表示,汉字注音学英语的现象在近代非常普遍。

老祖宗的英语书这样读在书中,画了12个小格子,每个格子里都是一句英语,最上面是汉语句式,中间为英语句式,最下面是汉语注音,这些注音都是用汉字代替音标。  

  tomorrow i give you answer to do with my friend

  托马六、唵以、及夫、尤、唵五史为、土、度、回夫、买以、勿伦脱

  “托马六、唵以、及夫、尤、唵五史为”,“土、度、回夫、买以、勿伦脱”……这些毫无逻辑的文字叠加一起,让不少人都以为是乱码,而在没有复读机的晚清,英语发音全靠这些“乱码”。不是乱码 是“音标”


  

  汉字标注读音 清朝人学英语“自揣摩之”

 开篇“英话注释目录”后标注着,“地理门”、“君臣门”、“师友门”、“宫署门”、“五金门”等门类,在书中,画了12个小格子,每个格子里都是一句英语,最上面是汉语句式,中间为英语句式,最下面是汉语注音,这些注音都是用汉字代替音标。

  一些用汉字标注的英文读音,现在看起来让人啼笑皆非。

比如“减一半就是了”翻译为“Less one half of your price”,英

标用汉字标注为,“肋司、氓、哈夫、哑夫、尤、濮癵司”。

感觉这么读外国人肯定听不懂,哈哈哈


 在教材开始还有一段“使用说明”:“汉字从右至左读、英字从左至右读”……而作者也在开篇友情提示学习诀窍,“唯学者自揣摩之”。

这么子 在当时那么缺乏的条件下 大家可以想象学英文是多艰辛了吧


  大家有没有觉得发音非常奇怪 据悉标注汉字应是晚清“普通话”

  “清朝时期已经陆续翻译了很多国外的书。”据专家介绍,善本刻印较早、流传较少,如果是善本,那么这本书就具有科学研究价值。

  按照这些汉字标注的读音来读这些英语短句,读起来发音显得非常奇怪。

那么,究竟该如何读这种汉字注音呢?

  精通语言学的四川大学教授雷汉卿认为,这种汉字注音主要还是出现在不太正规的教材中,教的人会在声调上进行指导,而教材的汉字主要还是给初学者的提示还是那一句自己要多揣摩。不过虽然条件缺乏,但是英文说的好人才不好呀!有没有觉得自己惭愧!


“晚清时也有自己的‘雅言’、‘国音’(相当于普通话)。”雷汉卿推断,因为定都北京的原因,当时的标准话应该接近北京话读音,从一些溥仪讲话的录像也可以得知,读音差别不算大。也就是说,如果穿越到150多年前,还是能够听懂当地人说话。

Anyway 现在大家也大概知道150年前咱们是怎么学英文的了

那么大家是不是为自己现在的英文水平惭愧啊

还不


接下来 就是普及一下咱们学英文的历史

 事实上,用汉字为英文注音的学习方法,在近代曾长期、大量存在。

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孙广平博士在一篇关于晚清英语教科书发展中介绍,当时的英语教科书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主要在1807年到1840年,在中国的通商口岸,一些中国人自己编写的学习教材比较流行,主要是洋泾浜英语课本,满足中外贸易需求。这些课本都是用汉语为英语注音,方便中国人学习。

  中英贸易之初还要靠会讲广东话的葡萄牙人或者会讲葡萄牙语的中国人作为中介来进行沟通,当时广州流行一本叫《鬼话》的小册子,其中就用“曼”代替“man”的发音、today 注为“土地”。 美国传教士卫三畏评价这些小册子所标注的英语“发音很糟糕”。

  1840年到1895年,英语教学得到了发展,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出现了一些西式学堂,在一本美国人编写的英文教材中,开始用音标为英文字母标注读音。第三阶段则是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这一时期开始引入一些原版英语教科书。

  有资料称,康熙年间,《尼布楚条约》签订后清朝开始注重精通俄语和拉丁语人才,雍正年间《华夷译语》又重出江湖,这本中国近代早期的外文译汉文的官方辞书,外文词条都是以汉文注音。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