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了三不管导师不止毁三年,教你带眼识伯乐

2017年11月26日 TIMEZONE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学术中国

ID:xueshuzhongguo


案例:一位研究生导师关于选导师的感言


在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我曾帮助导师宣传招收研究生,那时我就总结了研究生在选取导师时的注意事项。


现在自己成为导师了,每当与学生谈起他们当时如何选导师时,总是发现大家普遍的选择还是非常盲目的。我在这里就把我当初和现在的体验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在这里介绍的是在同一院校、同一专业下选择导师。

(小编鉴别:不属于这情况的也很有参考价值)


由于本人是化学专业,因此我的建议对化学专业的学生适用性强,物理、生物等学科也适用,至于其他学科我不敢妄自胡言。


首先,要了解导师是否拥有足够的经费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做科研也是如此,没有足够的经费是十分痛苦的,有时甚至根本无法开展工作。


并不是越有钱越好,但选取一个有足够财力的老师是必要的。这一点通常通过导师的网页介绍就可以了解到,老师的资金项目一般都会列出来。

其次,了解课题内容


现在的科研,学科划分已经十分模糊,在同一学科下大家做的工作也有巨大不同。许多同学很关心课题内容,可是又不知道如何挑选一个好课题,通常只是看了题目觉得很好就直接选了,这样带来的结果往往都是失望。


对于一个科研项目,首先要了解清楚是工科题目还是理科题目,这对以后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通常工科项目注重效果效益,与工厂、军工等联系紧密;而理科注重新颖独特,发表文章多是理科的优点。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


在此基础上,要了解通过这个课题可以学习到的知识。几乎没有一个研究生的科研项目会与你今后的工作内容完全相符,因此在研究生期间学到的主要是方法和手段。哪个题目对学生的训练多,哪个题目应该就越好。


有的题目看起来很诱人,但是到了实验阶段,工作中接触的实验内容简单,测试方法手段单一,这样的题目就不利于以后的发展。


相反,课题中涉及的知识内容广,实验表征手段多样,实验操作复杂,有些甚至是独门绝技,可以成为看家本领,那这就是较好的课题。


当然对初学者来讲,这样的选择较难,大家可以试着读一读导师发表的相关文章,从中了解一下,也可以参观实验室,并同上一届的师兄师姐聊聊。


再有就是在选定理科或工科后,在实验手段相当的情况下,尽量选择一个档次高的小组。

然后,了解导师风格。


读研究生少则二三年,多则五六年,而且这一阶段也是青春年少的美好时光,谁也不想在不愉快中度过。


因此在选择进入导师的研究小组之前,最好先从各个渠道了解一下这个科研小组的氛围和导师的风格是否与你合拍。


比如有的组里师兄带师弟,如果你喜欢独来独往,那就不好,相反你希望有人帮助指导,那就合适。


有的导师是统帅型,只有题目没有具体指导,如果你觉得正好符合自己的理想抱负,能够一展才华,那就正好,相反有的导师是亲临一线型,每个实验都给予指导,但如果你觉得你正好可以从中学到知识,愿意聆听教诲,那也就合适。


有的组像大家庭,有的组像私企,各有不同,各有千秋,在于你的个人把握。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适合与否,但一定要事先了解,以防后悔。

在选择导师时,切忌导师腕儿越大越好。


大的导师指导的学生多,常以宏观指导为主,而具体指导方式也会各有不同,有的会是有小导,有的会是开组会等等,一定要先了解好是否适合自己。


而年轻的导师往往学生少,亲力亲为较多,督促力度也大,学生会与导师一起成长,但要选好潜力股才有好发展。


最后,了解毕业生去向。


这是一个终极标准,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要了解以上信息,可以通过浏览老师主页,与老师、师兄师姐交流,参观实验室等多种方法,不妨一一尝试,互为参考,综合考量。





我们以四类特色鲜明的导师入手,为大家进行介绍。

 论文型导师 

课题多以理论研究为主,发表论文很多且刊物多为核心期刊。对于喜欢纯理论研究工作,毕业后想进高校或者科研机构的学生,这类导师是首选,建议申请硕博连读;如果外语水平优秀还可以在读研期间或毕业后出国发展。


 应用型导师 

导师的课题以应用或者应用基础研究为主,习惯于申请企业或工业界横向研究课题,一般发表的文章较“论文型导师”要少一些。


对于毕业后希望到企业工作或者在有关领域从事研发工作(研发和研究具有不同的含义,研发是要拿出产品或技术,而研究是以探索某些问题、原理、方法为目的,以论文为主要成果)的学生来说,这类导师是首选。



 教学型导师 

导师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项目不多,科研水平有限,但是给予学生的空余时间较为充足。对于希望在研究生期间广泛实习、注重自我发展的同学来说,选这类导师可以为自己的其他事业匀出一些时间。



 人脉型导师 

导师花费在科研、教学上的时间均较少,从事学校及院系行政管理工作较多,或者主要负责科研相关的辅助工作,其工作重心已不再为科研,但是这类导师的社会资源及人脉丰富,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以考虑。





 导师的年龄 

除了导师在工作上分属不同类型之外,导师的年龄层次也是一个值得考量的因素。在这里,我们将导师划分为老、中、青三个层次。


其中年轻导师一般为37岁以下,中年导师为38—55岁,老年导师则在56岁以上。不少学生习惯将目光放在中年导师和老年导师的身上,而对年轻导师缺乏应有的重视。


实际上,年轻导师和年长导师各有利弊,大家可以针对自己的性格特点和不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


选择年轻导师具有很多优点,如:


① 指导学生时间多。一般没有过多的行政职务,且指导的学生数量不多,学生可以得到各方面的指导和锻炼;


② 身处科研第一线。能够将大量时间投入到科研中,可以为研究生在科研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提供快速有效的指导;


③ 研究课题与国际较为接轨。年轻导师一般刚从国外回来,研究课题比较新、比较热门;


④ 留学经验丰富,沟通障碍小。年轻导师可以为想要出国深造的学生提供指导性建议,且与学生年龄较为接近,更加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




当然,选择年轻导师也有一些缺点。


比如指导研究生经验较少,科研经费低、学生科研补贴不高,国内关系网小,对于就业学生的推荐信不如年长老师有分量。


有些刚回国的导师还面临实验室重新组建、课题组人员重新招募、实验室研究课题及技术经验积累从零开始等问题。


年轻导师的差别是隐性的,很难看出来;年长导师的差别则是显性的,多从职称、职务和个人荣誉中表现出来。



年长导师的优点主要有:


① 多届研究生指导经验,见多识广,能够较好地处理指导研究生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② 科研资源丰富,学生科研工作的开展非常有利;


③ 人际关系广泛,对研究生进一步深造和就业都能提供积极的帮助。


但选择年长导师也有缺点。


他们往往公务繁忙,有时学生想见上一面都难;有些导师存在课题不新等问题,且由于常年在国内,与国际接轨并不是很紧密;指导的学生一般较多,大部分学生较少受到导师的直接关注,而是由代管老师或师兄师姐具体负责指导。


也有人将导师按照知名程度和取得的成就分为大BOSS和小BOSS。


对于大BOSS来说,他们取得的成就较大,经验丰富,知名度高,拿项目也比较容易,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们身兼各类行政任务,公务繁忙,与学生接触的时间相对较少。


相较而言,小BOSS虽然项目较少,但指导学生的时间较为充足,对于学生快速进入课题很有帮助。

  了解导师的途径 


首先,基本情况的了解。通过各大搜索引擎或者院校的网站,一般都能搜索到导师的基本信息,包括职务(党政职务、社会兼职)、职称(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人才层次(XX计划、杰出XX、XX学者等)、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在国内同行业受到的评价以及地位等等。


此外,通过基金、论文等具体情况,更能对导师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也更有助于选择导师。


通过基金。中国的话现在仍旧是以论文作为主要的衡量标准,不管是毕业、晋升、拿课题等等都少不了以论文作为铺垫。


导师基金充足,有利于实验的开展,才能进一步有利于论文的写作,而且获得基金也证明该导师有一定数量的具有明确研究方向的课题。目前,各种基金委都在网络上公布基金的情况,查询较为便利。


通过导师署名的论文。目前,借助CNKI、PUBMED、Google学术、Web of Science等都可以快捷地检索论文。从论文数量看,近三年论文的数量可以反映导师的学术研究是否积极,而刊发论文的期刊水平可以反映出导师的研究层次。


从论文署名情况看,一般而言,国内外都比较重视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对其认可度较大。


我们首先应当关注的是学生在这些论文署名的位置;其次是在学生为第一作者的情况下,看是否有不同的学生当了第一作者,这一方面反映了导师门下人手是否充足并且有足够的流动性,也反映了导师是否能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再者可以查看论文署名中有无其他院校的作者,这可以反映导师的人际关系,对自身的发展也十分重要。


从论文资金来源看,假如不少数论文都获得了国家基金的支持,则可以证明该导师的学术水平的确很不错。


通过导师所在科室其他人员的署名。这与导师没有直接联系,却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科室的整体水平。假如不少人在一些和自己无相关的专业论文上署名,其科室的水平可想而知。


通过往届师兄师姐毕业后的去向。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师兄师姐的现在就是自己的将来,因此值得慎重考虑。


本文责编 | 鬲虫

图片来源于网络



留学安全,更多文章在TIMEZONE:

特别策划 | 2016留学安全调查报告,全网独家!

被劫财、绑架、撕票!?国际安全专家告诉你怎么保命 | 特别策划

说实话,从没想过“这里是德国”意思是“这里不安全”

留美博士失踪、德国地铁枪击、英国恐袭风波未平,安全问题真能从自身做起?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长按关注TIMEZONE,发现留学大世界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学术中国  奈小瞳奈小瞳 (id: xueshuzhongguo,TIMEZONE已获得授权,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平台。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