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新西兰一个怪现象:兼职和全职收入差不多

2018年06月22日 新西兰微财经


新 西 兰 微 财 经

谈谈新西兰一个怪现象,兼职和全职收入差不多,兼职改全职上班收入却增长不多。



先举一个真实的案例,Sue(化名)一直是做30个小时兼职的工作,工资$36,000。


今年3月份,她终于有机会把兼职变成全职,从30个小时改成上班40个小时,工资也相应涨了1.6万纽币,40小时全薪是$52,000。


但是,


虽然薪水提高了1.6万,但实际每周拿回家的钱,只多了50块!


很多了解这里的人已经懂了吧,如果没有懂就看下面的解释:


因为很多社会福利性收入都是和家庭情况相关的。我们来算一下:



Sue的新增收入也就是1.6万,相当于每周税前310刀。这个Sue她是一个单亲妈妈,是家里唯一的收入源,所以,之前她符合工作收入局的住宿补贴,一周有81刀,她的收入增加之后,这部分的补贴减到了8刀。另外,按照她原先的兼职收入她每周可以领取$311的工作家庭税收补贴(Working for Families tax credit ),这部分在做全职后减少到$239。


把儿童补贴也算在内,在兼职工作时,她每周实际到手$911,现在改成全职多上10小时班,但实际到手$962一周,仅多了50刀。


(关于儿童照顾补贴,工收局是对收入不满$1400的进行补贴,Sue做全职收入提高后,儿童补贴这块降到了$43一周。)



你也许会说,单亲妈妈这个不太有代表性吧?但是,上面这种现象是广泛存在的,只是程度有所不同。


很多人增加工时后,如果工资一般的,发现多干了收入也没有太大变化,反而增加了汽油费、停车费,而且感到劳累,生活压力似乎还增加了


上面这个案例做成图表后看得更清楚:橙色部分是自己挣的工资收入,有明显提升,其他颜色是各种补贴,有明显下降,加起来之后差不多。


这个案例反映的是新西兰工作收入和政府补贴之间的典型计算关系。


赞同的人认为,这样的模式说明新西兰政府的确是为困难家庭救了急,使得新西兰人在任何情况下,生活素质都不会沦落到太低。


反对的人认为,这样的模式虽然有救助作用,但是没有鼓励人们去实现充分就业,不利于新西兰经济的发展。


对于Sue来说,她希望充分就业,是因为“不想人们认为她对国家补贴不存在感激之心,宁可去工作打税”,


但又觉得全职上班那么辛苦之后,福利制度似乎对她就不那么公平了。


对于这种情况,新西兰社会发展部在媒体表态时说,政府还是鼓励人们去就业的,即便挣得不多太多。“因为工作给人带来的各种机会,要比福利好很多。


“工作帮助人们发展技能,工作也帮助人们更愉快,更自信,工作让人的精神和身体都更健康……”政府的说法。


但是上面案例的女主人公Sue却认为,她个人不需要别人的同情才如此努力,


“现在的Working for Families补贴感觉有点副作用(unintended result,非主观意愿的副作用),让一些人反而陷在了贫穷中”。她说,她的情况并不是个案。



Sue的家庭也是典型的新西兰式家庭消费,有贷款,有地税,要付宽带电话费,各种保险,还有Sky。


每周她拿350刀出来用于日常开销,包括日杂、汽油、电费、孩子花费等,其中汽油大概50,电多的时候80,日杂只有100多。


然后最后一周能省下来的,也就三五十元。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让个人为家庭在经济上的努力,变成是白费时间啊。”她说。



其实,

上面这个现象存在好久了,

也不能怪任何一届政府,

而是很多年积累下来的现状。


关键还是普通民众的认识水准,

大部分人是愿意走这种模式,

还是其他的模式,

只有大家心里清楚这些情况,有一定的认识,以后的选择才会有方向……


新西兰微财经

[email protected]


长按二维码加关注

新西兰核心消息推送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