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裔看了抹泪 其他人看了笑场 我们的文化需要别人懂吗?

2018年06月29日 美国中文网


"提示点击上方"美国中文网"↑订阅本微信推广平台



迪士尼-皮克斯的新电影《超人总动员2》(Incredibles 2)上映已经快两周,口碑和票房都爆了棚。而和每一部皮克斯电影一样,这次电影播映前,电影院里的观众们也看了一部同样是皮克斯制作的短片《阿包》(Bao)。但与《超2》一片叫好声的情况相比,大家对这部短片的反应却是......非常复杂。


“我人生中最困惑的10分钟。”


“我使劲看使劲看,还是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这两位推特网友的发言可以说代表了绝大部分观众的心声:困惑。


忘了说明一点,这“绝大部分”,指的是大多数非亚裔的观众。


而亚裔们看《阿包》的时候都在干嘛?他们在感动,在想念父母亲人,在回想成长经历,甚至在抹眼泪。


“《超2》还没开始,我就被《阿包》惹哭了。”


“突然在桌前哭了起来,因为我又想起《阿包》了。”


“警告!如果你是亚裔,如果你的妈妈曾倾尽全力用爱和关心把你养大,不要去看《超2》,因为《阿包》会让你哭得一塌糊涂。”


与此同时,和他们坐在同一个电影院里摸不着头脑的其他族裔,被其中一些片段逗笑了。


(“矮马,我们一家人是当时唯一笑出来的。”)


“我家也是!真是尴尬死了。”


那么《阿包》到底讲了什么?(注意:以下有剧透!)


(《阿包》剧照 图片来源迪士尼-皮克斯)


短片讲的是一位加拿大华裔老人的故事:随着儿女离开,年纪渐长的主角经历着作为“空巢老人”的煎熬,但有一天,她做的一个包子突然有了生命,让她又有了做妈妈的感觉,细心把这个“阿包”抚育长大。起初这对“母子”相依为命,一切似乎很快乐,但阿包越来越叛逆,开始拒绝她做的食物,和她争吵,而她无微不至的关心担心和处处保护,让阿宝愈加厌烦。直到某天,阿包带回来一个女生,不顾她阻拦想要收拾行李离开,争执之下,她一口把阿包吃掉了。


短片最后,老人真正的儿子带着未婚妻回来,大家明白,老人与阿包的关系,其实是对她现实中与儿子关系的映射。导演显然是留了点悬念的,你要说这结尾有些“黑暗”也不为过,有人就解读说,老人吃掉阿包影射的是现实中的人伦惨案,也就是说,她杀死了想要独立、渐渐疏远的儿子。(导演说,这是因为她想要在童话故事里加上一点“现代化”的反转。)


(剧透完毕)


我们把这天马行空的骇人想象收住,回到主题上来。短片要探讨的——大部分人认为——是亚裔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一种普遍矛盾。成长叛逆期、与老一辈观念不合,这当然不是亚裔才有的经历,但由于我们特有的文化,亚裔青少年和父母的冲突中,也带着很多自有的特点。这也是《阿包》中一些象征、隐喻元素的由来。


《阿包》是皮克斯首次启用女性执导动画短片,导演是28岁的加拿大华裔女生Domee Shi。她说《阿包》的灵感有三个,前两个都来源于她在华裔移民家庭成长的经历。


(Domee Shi)


“第一个是1991年的多伦多,我那时候2岁,与保护心很强的父母在一起,我就像是这个小包子——阿包。第二个灵感是饺子,这是中国文化里的重要标志,过年过节的时候你会和家人一起包饺子,这是一个完美的象征家庭的符号。”


当然Domee Shi说的这种华人过年必吃的食物,多半是我们认知中的“饺子”,而不是包子,至于为什么在短片中阿包变成了更像包子的形象,也许是因为包子的形状更有萌感、更容易画成人形、或是别的什么原因。但我们都知道,不管是包子还是饺子,英文里都叫“dumpling”,在其他族裔眼里都是不折不扣的中国文化象征,《阿包》也就毋庸置疑带着中国文化的烙印。


(Domee Shi与母亲)


不少亚裔、以及一些也被短片感动了的其他族裔都在电影院里被惹怒了。他们反驳说:“就算你不知道包子的意义,象征隐喻你总懂吧?你是没见过动画片拟人吗?”


(非亚裔观众:“我还是很疑惑,那个球怎么就变成她儿子了?”)


虽然亲情是普世的话题,但《阿包》里讲的故事的确在亚裔中更有共鸣,一边是“孩子大过天”、崇尚家庭和传统的亚裔父母,而另一边是受到身边西方文化冲击、崇尚“自由”的子女。另外,我们看完《阿包》的感动,也是一种在各种层面被触动后的“综合”情绪——比如对包子/饺子的亲切感,记忆中妈妈的拿手菜,华裔家庭对饮食的重视,童年时光,与父母相处酸甜苦辣的回忆,以及长大后与他们的距离等等等等。这些情绪之间未必有什么逻辑关系,但我们在看到片中华裔妈妈的形象、看到阿包时,作为华裔或亚裔,心里已经把自己和这片子联系了起来(很多年轻人都在电影后说起小时候被爸妈逼着带饺子去学校之类的经历),片子要传递的意义,我们也就多少能领会到了。


(“看《阿包》的时候,我觉得那完全就是我。这是我最棒的妈妈,还有我——小阿包。”)


而反过来,非亚裔的观众一开始就无法把自己联想成一个包子,对亚裔价值观也不了解,看下去就更是一头雾水。所以,有的亚裔网友嘲笑说“你们吃的东西不够好,所以才不懂”,这倒也没有必要,无论族裔为何,每个人都自有独特的回忆,只是与《阿包》里的不一样罢了。


(亚裔观众:“在我们的文化里,是食物把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所以自然地,当我们看到片中的母亲为儿子做所有他喜欢吃的东西,却看着儿子要离开家门,这击中了我们的思念之情。你们中的有些人吃着没煮熟的土豆和没味道的蔬菜,是不会明白的。”)


更值得思考的其实是,为什么当亚裔文化出现在大屏幕上时,会有那么多的不解之声?西方人看惯了的,是套着东方外壳的好莱坞电影,从《花木兰》到《功夫熊猫》到《超能陆战队》到《久保与二弦琴》都是如此。这话不一定是贬义,文化总有相同之处,有些价值观在东西方都适用,文化借用也常能打造出惊艳的效果(比如套用日本神话的美国式故事《久保与二弦琴》);但当《阿包》这样一个西方人不那么熟悉的故事出现时,他们怎么就笑出声了呢?想想去年大热的《寻梦环游记》(Coco),亡灵节、剪纸都是非常墨西哥特色的文化元素,却没有人在电影院里笑出来。


(《007》电影中也出现过亡灵节。)


不管是好莱坞还是西方社会,都对真正的亚裔文化了解太少。许多亚裔演员一直抗议美国影视工业里的亚裔面孔太少,其实这不只关系到亚裔在这个行业的地位,也关系到亚裔群体在美国社会的“出镜率”,以及人们对这个群体的认知。


Domee Shi说:“如果你是亚裔,我希望你喜欢这大屏幕上出现的亚裔形象。如果你不是亚裔,我希望这能让你对中国文化和亚裔社区有一些了解。”无论如何,我们得感谢迪士尼-皮克斯和Domee Shi,因为有他们这样的人,和他们所做的事,亚裔的形象才会越来越鲜明。回到题目里的问题:我们的文化需要别人懂吗?我想答案是:不一定,但我需要你习惯它。



(转载请注明美国中文网)

微信号:美国中文网
长按指纹扫描关注“ 美国中文网”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