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景点介绍- Huntington Library (亨廷顿图书馆)

2014年07月07日 美国加州地产与投资



篇首语:一直想写一篇介绍Hungtington Library (亨廷顿图书馆)的文章,供来洛杉矶旅行的朋友参考,今天再次动了这个念头。在准备资料的过程中,偶然发现博主“分机815的美国故事馆”对Hungtington Library的历史、馆藏及园林面貌给予了极为详尽的描述,遂一字未改转载于此,供感兴趣的朋友欣赏,并对原作者予以致谢,感谢分享。

鐵路大亨與藏書名家:Henry Huntington's Library

亨利杭廷頓。

在旅館休息一晚後,隔天,旅館的porter開一輛七人座車載我們去杭廷頓圖書館(The Huntington Library),兩館之間雖不遠但開車也要15分鐘,路上會經過著名的加州理工學院。先來說說杭廷頓(Henry Huntington,1850-1927)這個人以及當時的時空背景。

20世紀初,美國上流社會的富豪們,流行用個人名義蓋博物館,特別是一次大戰後(1918年),他們從歐陸大肆收購名畫、古董、珍本書等做為私人收藏。在紐約有:銀行家J. P. Morgan、鋼鐵大亨Henry Clay Frick、糖業大亨Henry Havemeyer。在洛杉磯有:鐵路大亨Henry Huntington、石油大亨J. Paul Getty、食品大亨Norton Simon。在華府有政治家Andrew W. Mellon;在賓州有製藥家Albert Barnes;在巴爾的摩有Cone Sisters等。這些人當中有兩人還蓋了圖書館,分別是Henry Huntington,以及J. P. Morgan家族(1924創建Morgan Library),再加上華府石油大亨Henry Clay Folger(1932建立Folger Shakespeare Library),這三人代表了美國最負盛名的私人圖書館,其中杭廷頓圖書館歷史最悠久,也是唯一位於西岸的。

叔叔創建美國第一條東西橫貫鐵路
杭廷頓的父祖輩來自康乃狄克州,貧窮農家出身。1842年,他的爸爸Solon與21歲的叔叔Collis合夥在紐約Oneonta開了一間雜貨店,叔叔從少年時期就外出從事小本生意,很有生意頭腦與手段,把店經營得很好。1850年亨利杭廷頓在紐約Oneonta出生,當時家族經濟狀況算是殷實。幾年後,西部興起一股掏金熱,1861年,40歲的叔叔與另外三人合資在舊金山成立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Central Pacific Railroad),承包美國第一條橫跨東西、打通兩洋(大西洋與太平洋)的鐵路工程。叔叔當年為修建鐵路雇用萬餘名的華工,當年華工一個月的薪水約35元美金。1869年,鐵路正式完工,叔叔成為美國巨富。1872年,22歲的他到西部替叔叔工作,表現深獲叔叔的賞識。1900年,叔叔過世時是全美前30名富翁,身價差不多與石油大王洛克斐勒同等級。叔叔的遺產他分得1/3,約1.5億美金(今日31億美金,台幣930億)。

叔叔Collis Huntington(1821-1900)。當年他在商場的評價是「鯊魚的靈魂、鱷魚的粗魯」。

(photo from: http://www.styleweekly.com/gyrobase/beyond-the-boudoir/Content?oid=1653029&showFullText=true)


1892年,42歲的他與71歲的叔叔在舊金山。

(photo from: Huntington Digital Library)


1892年,他與叔叔。

(photo from: Huntington Digital Library)



這張照片是否就是他正在檢視叔叔身後所交辦的事項?

(photo from: Huntington Digital Library)


一切都是為了喜愛藝術的嬸嬸?

1902年,他把事業重心從舊金山移到洛杉磯,發展當地電氣化交通設備。比起鐵路,他更感興趣的是房地產,他在洛杉磯近郊購買大片土地,至少賺了九倍,像是比佛利山莊當年也是他的開發案之一。之後觸角又伸向水、電等民生事業,加州屬於沙漠氣候,水是當地開發最重要的因素,因此他從北部引水,促進人口移居。


有人說,這一切的一切,其實是為了吸引年齡相仿、愛好藝術、喪夫寡居的嬸嬸來到氣候宜人的南加州。他喚他的私人轎車叫Alabama,正是嬸嬸的出生地,關於這位神秘的嬸嬸下次再專文介紹。1910年他與育有四個子女的元配Mary Alice Prentice離婚。同一時間,他在嬸嬸以及藝術經紀人Joseph Duveen的建議下,開始收購珍本、古書、藝術品。

因標下《古騰堡聖經》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藏書名家
儘管年過六十才開始藏書,但他收購氣勢恢弘,出價絕不囉唆,也保持君子風度與相當耐心,從不財大氣粗。有一次等了好多年,對方終於願意割愛,當他把一張面額奇高的支票交到對方手中,他說,「我非常樂意再多付一倍價錢,將您的高瞻遠矚也一併買下。」這種讚美對方又自動加價的作法,跟他交手過的人應該都覺得他很上道吧!

愛德華紐頓在《藏書之愛》一書中曾提到:1911年4月24日星期一的晚上,在紐約安德遜藝廊舉辦的拍賣會中,代表杭廷頓進場投標的紐約書商George D. Smith(1870-1920),以五萬美元購得1455年出版的《古騰堡聖經》羊皮版(The Gutenberg Bible on vellum),創下當時單部書籍的最高成交價,杭廷頓就是靠這場拍賣會一砲而紅,在該場拍賣會中他總共花費百萬美金以上,躍身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藏書名家,不僅是美國史上財力最傲人的藏書家之一,也是當代最偉大的藏書家之一。


現今使用的印刷術最早源自德國萊茵河畔的城市Mainz。大約在西元1450年,日耳曼人約翰古騰堡(Johannes Gutenberg, c. 1397-1468)發明了活版印刷術,他向一個冶金師傅借錢以便繼續進行他的新發明,雖然幾年後兩人分道揚鑣,但這部偉大的、俗文的、羊皮版的聖經也大功告成,時間大約落在1450-1455年之間。


《古騰堡聖經》被譽為是現代書籍的鼻祖,全書採用歌德體大號活字,並未註明出版於何時、何地、由誰印行,也沒有頁碼、書名頁,亦沒有眉標。現存的版本有羊皮與紙本兩種,一般認為紙本版印製在先。此部書的內文印刷字體完全仿照書寫體,印的幾可亂真,乍看之下還以為那些字是古人拿著千年不褪色的筆寫成的。用來對齊大寫字母的符號(initials),以及每篇篇首的花體字母,是徒手補繪上去的,美輪美奐、盡善盡美。目前所知全世界現存的羊皮與紙本版加起來不到30部,許多版本的書況很不理想,杭廷頓所珍藏的版本算是箇中翹楚。

讓我大開眼界的《古騰堡聖經》羊皮版。全書以拉丁文印行,厚達1282頁,每頁兩欄,各42行,後來世人以「四十二行聖經」(42-line Bible)稱呼這個版本。書況保存的非常好,一點都不像是550年前的老書,字跡清晰,油墨沒有褪色或暈開,總之新的讓人覺得頗有神性。


1912年,神情輕鬆的他與鐵路公司員工、兒子Howard一起看棒球。此時他已離婚,也標下舉世聞名的《古騰堡聖經》。

(photo from: Huntington Digital Library)


63歲再娶嬸嬸

1911年,他在加州的San Marino蓋了一座兩層樓高、超越了當時任何紐約豪宅的私人宅邸,或許準備用來擺放收藏品,或許準備向嬸嬸求婚,總之,這座私人宅邸後來成為杭廷頓圖書館園區內的藝術畫廊(Huntington Art Gallery)。

1913年的夏天,杭廷頓的前妻過世後,距離叔叔過世也已13年,他遠赴巴黎,與嬸嬸在巴黎完婚,兩人當時都已63歲,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去歐洲旅行。他大概從很早以前就心儀這位嬸嬸,但也有人認為,他們的結合也是互相利用,他因此更有金援去開發土地,她也更有能力投資藝術品。不管怎麼說,他們一直等到彼此的元配都過世後才再婚,我總覺得這裡面含有一種厚道,經過長時期的等待,想必有外人無法體會的暮年之美。半年後,他們從巴黎返抵美國。

1914年一月,他第一次帶太太來加州San Marino的私人宅邸,佔地5.5萬平方英呎(約1,550坪),可惜她並不喜歡加州,一年只在冬季避寒時在此待一、兩個月,其餘時間大都在巴黎與紐約度過,而他始終相伴左右。


杭廷頓1911年蓋好的私人宅邸,等了三年才盼到女主人。此為宅邸西側。攝於1915年左右。

(photo from: Huntington Digital Library)

宅邸東側。目前屬於杭廷頓圖書館園區的藝術畫廊。

(photo from: Huntington Digital Library)

當年宅邸內的loggia(我不知怎麼翻譯),想必他們在這裡度過許多個晨昏。

(photo from: Huntington Digital Library)

宅邸內的書房擺設。

(photo from: Huntington Digital Library)


1919年成立杭廷頓圖書館園區(圖書館+藝術畫廊+植物園)

杭廷頓從1910年開始縱橫各大拍賣會,打遍天下無敵手,約莫經過四、五年的光景,他跟太太就打算將這些收藏品捐出。1919年,這對69歲的夫婦將位於San Marino總面積207英畝的土地(比台北故宮198英畝大些)、建物以及所有藏書、藝術品等,全部捐給非營利機構信託,創立了今天圖書館+藝術畫廊+植物園的三合一園區。洛杉磯時報記者Christopher Knight曾統計,他倆在婚後十年內,投資在藝文上超過了3.6億美金,而且是100年前的幣值,若換算成現值大概75億美金,台幣約2千多億!

杭廷頓曾抱怨:「大家老愛問我究竟花了多少錢購置這些書,說起這事就教我冒一肚子氣。花多花少又有什麼干係?既然我壓根沒打算要賣掉,這些書的價值已非金錢單位所能衡量。」在《藏書之愛》中,愛德華紐頓對這樣大器的捐書行為分析的很精確,他說:「如果我們找不到這個世界上還有哪裡能夠像美國這麼富有,那必然是因為在別的地方,財富絕對無法咱們這兒這樣快速、自在地供大眾分享。」我非常欣賞譯者陳建銘把「自在」二字翻出。

我們亞洲人,所謂的舊大陸人,祖父那輩過著苦無翻身的日子,以至於三代後的我們還是無法「自在」面對金錢,要不就是斤斤計較,要不就是過於揮霍,像杭廷頓這樣「自在」到把錢不當錢看的境界,真是罕見。也許檯面下他留給自家人的更多,也許他只是想逃避遺產稅,但至少就資料來看,他沒有嫖賭毒,沒有迷失自己,沒有誤交損友,沒有敗光家產,而他的另一半也抱持相同理念沒有橫加阻攔,唉,我們太少人能夠達到這種天、地、人三合的境界了。每個人對金錢的安全感都有一個相對應的金額,但若要到達對金錢的自在感,那已進入宗教家的層次。不過我想這跟他人生最後階段處於「爵士時代」也有關,他闔眼前,整個美國是富足的,安穩的,充滿生氣的,大環境的氛圍給他相當的安全感,願意回饋社會、國家,以及世界。

1924年,太太Arabella Huntington過世。三年後77歲的他也過世,與太太葬於圖書館園區的花園裡。據說1927年他辭世前,留下800萬美金作為日後圖書館的運作和管理基金。

1920年,70歲的他攝於圖書館的銅雕大門。

(photo from: Huntington Digital Library)



1921年圖書館全景。

(photo from: Huntington Digital Library)

1921年,他與圖書館同仁在館前合影。

(photo from: Huntington Digital Library)


1922年,圖書館。

(photo from: Huntington Digital Library)


1922年他包下整列火車,把紐約的藏書通通搬來這裡。再次與館員合影,可見他多麼重視圖書館。

(photo from: Huntington Digital Library)


1920-29年,圖書館的展示大廳。

(photo from: Huntington Digital Library)



1917年站在書櫃前的眼神透露:是我駕馭書,不是書駕馭我。

(photo from: Huntington Digital Library)

1920年,70歲在自宅內留影。此時圖書館園區已經成立。

(photo from: Huntington Digital Library)


1926年,他在園區內接待了來訪的瑞典王子Gustavus Adolphus與公主Louise。也許因為太太過世,總覺得他神情有些落寞。

(photo from: Huntington Digital Library)


1927年,攝於自宅。也許是他生前最後一張照片。

(photo from: Huntington Digital Library)

杭廷頓圖書館的館藏簡介
雖然園區創立於1919年,但真正開放給大眾參觀要到杭廷頓過世的隔年,1928年。從1928到1972年—直是免費參觀,但隨著館務費用增加,現在入內參觀都要收門票。園區佔地開闊,花木扶疏,數十年來致力於推動英美文學研究、歐洲藝術教育與園藝景觀美學等,當然其中以圖書館最為有名。每年吸引超過50萬遊客參觀。

你覺得一個博物館能存活多久?我聽過一種說法,早年有位紐約博物館的館長去拜訪某個收藏家,希望他能將收藏品捐出,收藏家開出一個條件,若館長能保證「永遠」保存這些東西他就捐贈。館長想了一會兒,最後雙方討價還價之下,訂出所謂的永遠,是介於50-75年之間。以這個標準來說,杭廷頓圖書館開放至今已84年了,算得上是我們這顆星球的永恆。


杭廷頓圖書館園區地址:1151 Oxford Road, San Marino, CA, 91108。

一群婆婆媽媽帶著特製的帽子在門口集合,原來是模仿當年的貴婦人,來園區內喝下午茶。


目前圖書館的收藏從中世紀到21世紀的珍本書、手抄本、古本印刷、文獻、照片、手稿、地圖等超過600萬項的館藏總數,尤其在英美文學史料以及西部開拓史保存方面更是權威。除了之前所說的《古騰堡聖經》羊皮版之外,其他公開展示的著名館藏還包括:

  • 英國作家喬叟的《坎特伯里故事集》愛爾斯米爾手稿 、

  • 總數多到足以媲美大英圖書館的搖籃本(1501年之前印刷的書稱為搖籃本,Incunabula)、

  • 莎士比亞劇作《哈姆雷特》首版兩本四開本、兩部出自不同印工的《十四行詩》首版,以及許多1640年左右英國初期戲劇的四開本或對開本、

  • 美國《獨立宣言》原稿、

  • 歷任總統華盛頓、傑佛遜、林肯等親筆信,

  • 梭羅《湖濱散記》手稿、

  • 馬克吐溫與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的自傳手稿、

  • 從托勒密、牛頓、達爾文到愛因斯坦等科學文件、

  • 《奧杜邦美洲鳥類圖譜》雙象對開本(double-elephant folio edition of Audubon's Birds of America)等等

真不湊巧,我們來的時候圖書館正在整修暫不開放,很多重要典藏無緣相見,好在園方仍把《古騰堡聖經》羊皮版移到藝術畫廊讓我們聞香一下。不過沒關係,這裡有園方提供的兩段下載影片:A Day at The Huntington Overview以及The Library at The Huntington,有興趣的人可以看一下。

杭廷頓圖書館跟一般公共圖書館不同,它專供研究人員使用(要有博士學位或至少博士候選人),同時要有兩封知名學者的推薦信才有資格申請,就連英國牛津、劍橋大學的研究生都會來此做研究。該館也提供獎學金以鼓勵研究人員在此進行學術研究。

杭廷頓藝術畫廊

除了圖書館,園區內另一建築是藝術畫廊。建於1911年,原是杭廷頓夫婦的私人宅邸,目前展示他們當年的起居以及所收藏的15-20世紀歐洲藝術品,包含:400幅畫作、300件雕塑、2400項裝飾品、2萬多張印刷手繪作品等。

杭廷頓生前喜歡18、19世紀的英國人物肖像畫,目前這裡的收藏是倫敦以外的最大收藏。另外,英國風景畫大師J.M.W.Turner與John Constable的作品這兒也有,還有很多法國宮廷式的藝術品、家具,都是當年他太太的收藏。其實我覺得他太太的藝術品味比他高,她買過最有名的畫是十五世紀荷蘭畫家凡德威登(Rogier van der Weyden )的Madonna and Child,感覺上太太對藝術史比較了解,而他侷限在英國的作品。目前畫廊持續收購歐洲的藝術品,不時推出新品展覽,這裡有園方提供的下載影片,Art at The Huntington,值得一看。

杭廷頓藝術畫廊一隅。

藝術畫廊內的圖書室,是當年杭廷頓夫婦宅邸的書房。左方懸掛的Savonnerie掛毯來自路易十四時期,由當年路易王朝御用畫家Francois Boucher所設計。


Thornton Portrait Gallery展示廳是1934年才加蓋的,裡面最有名的收藏是14幅巨型的英國人物肖像畫。這幅是1794年英國畫家勞倫斯(Thomas Lawrence)的作品粉紅女孩(Sarah Barrett Moulton: Pinkie)。



後方中間那幅,是根茲巴羅(Thomas Gainsborough)的藍色男孩(The Blue Boy),與上面那幅粉紅女孩被配成一對在館內互望。這是杭廷頓夫婦生前特意的安排?代表他們永恒之愛?老實說,肖像畫主要在傳達一種氣勢,藝術性並不高,但對空間感的營造倒是很有幫助。




Huntington Library Part 1 -The Mansion Art Gallery from Ron M on Vimeo.
另外,我在網路上還找到這段影片,喜歡它的配樂。


也許是被我事先告誡,也許是第一次看到這麼多藝術品,感覺我家五歲的老大有些敬畏這裡,沿路牽著我的手不停提問(這時就後悔以前沒有好好唸宮布利希(Ernest Gombrich)的書),從法式傢俱的椅角問到雕像的神話故事,大概想藉由提問來舒解壓力。而坐在嬰兒車裡的老二當然更不耐久待,加上畫廊內每個展示廳都配有一位德高望重、看起來像亞瑟王時代的梅林法師般的長者,可能要隨時回答你的問題或是隨時監視你,總之,只得沾醬油式的走馬看花,甚為可惜。


出了畫廊來到戶外,當然要參觀一下種滿珍奇花草的植物園(約佔總面積六成),順便歇腳吃午餐了。植物園分成12區,是好萊塢電影喜歡取景的地方。其中一區叫流芳園,是中國以外最大的蘇州園林,還有電影藝妓回憶錄拍攝的場景日本園等,都是遊客必逛的景點,欸,不過這兩個地方我都沒去,因為帶著小孩出門總得遷就他們,飯後胡亂逛了一下就回旅館休息了,這裡有園方提供的植物園下載影片可供觀賞。https://www.youtube.com/user/TheHuntingtonVideo

延伸阅读:史上最传奇善終的小三:Arabella Huntington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