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初来:从零开始学英语

2016年12月03日 澳洲新足迹中文网站


新足迹热心网友FS的孩子四年前登陆澳洲时基本不会英语,两年以后英语有了长足进步,FS在此分享孩子来澳两年间学习英语的酸甜苦辣。(应作者要求使用化名FS)


经常有国内刚过来的小朋友家长交流如何提高孩子的英文水平,作为一个来了四年的学生家长,不敢说有很多经验,但很愿意在这里分享下我们的个人经历。

我们是四年前来澳洲的。孩子在国内是幼儿园大班读了一半。学习方面是中文可以自主阅读几百页的故事书,数学可以做二十以内的加减法(这是国内幼升小的要求)。


英语的话,上了半年多的英语培训班,每周一次一小时这样,到出国前英文基础也就是零,能说个good morning,thank you, byebye, 26个字母勉强认识。


来这之后正好是prep(reception)的年龄,第二学期开学时正式入学。开始的几个星期对英文非常抵触,想想也难免,中文都能读那么多书了,英文连基本的the,a什么的都不认得,也难怪她会有心理落差。

澳洲这里的阅读材料分级做得非常好,她刚来就是从level 1读起。level 1的内容非常简单,读下来花不了多少时间。我们就让她每次读一遍,抄写一遍。但发现她很多字母认得却不会写,以前倒没注意到这个问题,比如说e,她要想一会儿才能记起来怎么写,甚至g压根就想不起来。


就这样过了两周,有一天她拿了一本level 2的回来。读书的时候她问我lunch是不是午饭的意思,我说是的。她说今天想吃饭,其他同学告诉她可能不是吃饭时间,要去问老师can i eat lunch?她就去问了,老师说yes。然后她就知道lunch的意思了。我原本还以为她早在几周前就知道lunch time的意思,看来有些单词还是要在家强化一下。  就这样又开始学日常使用的单词,如lunch,break,toilet等。


一个月下来,娃的英文水平有所提高,但是am is are的用法搞不清楚,i,my,me的用法也经常搞混。比如说她会讲:i is chinese。还有i love you,you love i。


第二个月学校里开始教phonics的发音。发了一张硬纸卡,她带回来在家里翻来覆去地念。连带着对汉语拼音也有兴趣了,所以我们赶紧趁热打铁把拼音也教了一遍。

我们那时候都很有空,所以每天放学就在家里帮她做reading。她对英文阅读很缺乏兴趣,每天作业做完看中文书就是最大的动力了。不过贵在坚持,一个学期下来,阅读升到了level 3,在校车上会用英语跟其他小朋友打招呼了,周末去playground上玩也会主动去问别的小朋友can i play with you了。


8月份进入第二学期,娃的阅读到了level 4。与此同时学校也开始布置了spelling的家庭作业,大致是每次5个单词,定期在课堂上测试。如果5个单词连续三次都能拼对,就会发下下一张list。我了解过这些单词都是从oxford word list里选出来的,难度应该也是依次递增。得益于之前一个学期的home reading每次都有抄一遍,她拼写学得很快,第二学期开始就从list 9跳到了16。


接下来她的阅读在level 4呆了很久。不淡定的我又去问老师了。老师反馈说,她还没有到可以升level的程度。我说可是每个单词她都认识了啊。老师说,我们会根据阅读的材料问小朋友问题,进行测试。目前娃测试的结果就是仍然在level 4,而且阅读并不仅仅是扩展词汇量,也有很多启发性的问题要回答,这方面的话她每次回答都是直接copy书里的句子,不能用自己的表述来回答。所以老师觉得她还没有达到这个level升级的要求。

心急的爹妈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强化,每晚陪读书,读完针对绘本内容提问。一旦发现有照着书本背诵的嫌疑,立马要求换个说法再回答一遍。如是过了一个月,终于升到level 5。

老师给过我们很多很好的建议,比如她班级里有几个中国孩子,刚开始一直充当她的翻译,每次把老师的指令翻译成中文给她。后来她自己能听懂了,但是需要提问的时候还是要其他同学帮忙中翻英。老师建议我们也鼓励她自己试着用英文表达。

还有老师觉得现在虽然阅读level提高了,在向她提问的时候仍能感觉到她是把问题翻译成中文,用中文想好答案,再翻译成英文回答出来。(几年后的情形是正好颠倒过来了,娃整个已经进入英文思维模式,问个中文,她要隔一会儿才能用中文回答。大多数时候就是我们中文她英文,对答如流----除了中文听不懂的时候还需要我们多解释一遍)

另外就是老师建议,做家长的不要总是盯着孩子的阅读level,英文的学习有个过程,不要总是急着升level,慢慢来,把基础打扎实。说每次给的绘本其实是一周的读物;我们总是读个一天就想换书,等等。

后来我们觉得老师说得也有道理,但是孩子的确想要读更多的书,怎么办?她自己很快学会了在学校图书馆借书,我们也开始从社区图书馆借书回来给她。图书馆里儿童读物的阅读分级做得非常好,很容易就能找到适合她水平的书。就这样,配合学校里每天发回来的绘本精读,她也开始了大规模的泛读。


进入第四学期,我们开始忙起来了,对她的学习也关注得少了。只知道刚开学时阅读升到了level 6。再后来,很突然地就从6跳到了9。这使得她对自己的阅读水平增加了很多信心,从学校里拿回来的书也不再局限于某一个level了,经常是7,8,9,10随机带回来。并且时常憧憬什么时候可以再升到11。

拼写方面,到了某一个list之后老师就不再给她单词了,我们问孩子为什么没有list了,她说测试都通过了,不用写了。有国内的数学底子在,这三个学期我们没怎么关注过她的数学,反正也就是10以内的加减法,应该对她没有难度。再说这一年的重点就是英文,其他的就靠边站了。

这样三个学期下来,英语学习方面进步还是很明显的。 到了年底,学校好像把带有阅读的level标识的书都收到图书馆了,所以有好几天没带书回来。后来某天带了一本,我看了下比以前的难度增加了不少,首先是页数很多,大概有二十页左右,其次是每一页的文字都比图片占的比例要大。在娃爹的监督下,她也把书给读完了,有一些单词不认识。我从图书馆给她借的也是类似水平的小绘本,她也读了一遍。基本上可以说目前她已经能从这些英文的绘本里体会到故事的情节,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了。当然大部分时间她还是更喜欢读中文书。周末带她去一个教堂,人家发了一本中文的小册子,她也坐在那里读了起来。不过现在还不想让她接触太多宗教的东西,只是希望对基督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英语单词从上周开始增加了拼写要求,就是家长读单词,小朋友根据读音把单词写出来。这对我们的发音还是颇有要求的。目前这一项由娃爹负责follow。现在大概是拼写的第二批单词,每批好像是10个。
其他体育数学不知道学校里的进度是怎样,没听娃提起过,也没向老师问过。

最近让我很有压力的事是大宝越来越喜欢在家讲英语。有时候她自己一个人在房间里玩,我在厨房能听到她在用英语自言自语。发生过几次听不懂的情况。如果去问她,她心情好时还愿意用中文解释一下,心情不好时干脆回答我说,我没说什么呀。ft,压力山大。不知道到了十几岁的叛逆期时会怎样。  (这个情况现在是愈演愈烈了,我们学习英文的压力非常大,让她学中文的压力也非常非常大)


一年级第一学期结束,学校给出了结业报告,说她的英文达标了,可以转入mainstream的小学正式读书了。带着report转学,老师一开始给她的阅读材料是level 2,过两周变成了level 5。娃跟我抱怨书太简单,找老师谈了下,老师二话不说(没做评估)就让她按照以前的level 12开始读。幸好不同学校里这个level的标准还是比较一致的,适应起来没有什么难度。

后来一个level读了很久,还不升级,又着急了,去问老师。老师说你家娃光喜欢读story,non-fiction的不爱读。回来告诉她要把一个level里所有书全部读完才可以去找老师要求评估。这样一学期下来,居然也开始对non-fiction的绘本感兴趣了。但总体上还是story居多,阅读量上来说大概是2-3本story,搭配一本non-fiction的绘本。

这一年里阅读的level也从12升到14,再升到18。再后来在23停留了很久。有时候还会把以前看过的书再带回来读一遍,美其名曰:就是想再看一遍。现在的阅读页数较多了,文字占的比例也大了。


我对她的阅读能力还是比较有信心的,除了学校里的书本之外,她也有很多课外读物,最近更是十分入迷地读某个朋友借给她的书,两三百页的英文故事,差不多一天一本的速度。


到二年级第一学期结束,阅读level到25。数学可以读懂应用题,能知道要用加减乘除中的某一个做运算,虽然经常算错答案,但起码审题没有太大问题。spelling老师很久不给list,我们只是有空时从阅读材料里抽一些单词给她做听写。

这个时候她来澳洲两年整。已经明显对英文的偏好超过中文了。加上开始对数学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中文继续靠边站。


尾记:以上的内容部分整理自以前记下来的流水帐。最近翻看了下,非常感慨。孩子现在的情况跟刚来的时候是倒了个个儿。英文很流畅,可以说已经是英文的思维模式了。中文说得磕磕巴巴,表达上常常词不达意,甚至我们说话都要说两遍她才能反应过来。相比于其他华人家庭,她属于在家说英文说得多的。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可能是我们成了双职工之后就放任自流,并不强制要求她必须说中文所致?

昨晚娃爹说要是现在给她看以前的帖子,她绝对不会相信那就是曾经的自己。什么am,is,are分不清楚,he,him不分,语序错误等等,对她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但是此消彼长,英文飞速提高的代价就是中文全面溃退,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每个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进度都不一样。老大的经历很可贵,但对老二来说就几乎毫无参考意义,因为成长经历和个体性格等完全不同。

这个帖子到这里就完结了,谢谢大家。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