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访华团 | 告别四川赴北京 感受传统文化之源远流长

2017年07月10日 北美华人资讯网


      

  7月8日 

美国《侨报》小记者访华圆满结束四川之行,赴北京采访,参观了国家博物馆,体验世界文化宝库精品青铜文化之美,亲手制作铜器铭文。了解中国青铜文化悠久历史和精湛的工艺。小记者们还吃北京烤鸭、逛前门大街了解北京文化。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记者们的精彩报道吧 —— 侨报陈籍雄

 


小记者们进入国家博物馆听解说员介绍博物馆的概况(侨报陈籍雄摄)



小记者们参加国家博物馆体验课程--《体验青铜文化之美》于大门前合影留念(侨报陈籍雄摄)

观国家博物馆

看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侨报小记者李佩霖、殷慧文7月8日北京报道】经过三个小时的旅程,小记者采访团从成都到达北京。成都的那种惬意慢节奏在下飞机的那一瞬间立马消失了。北京的繁华,随时提醒着我们,真正的任务,才刚开始。匆匆地从机场赶到“李家大院”饭店用餐后,我们又匆匆地从饭店赶到国家博物馆。



小记者飞快的跟紧解说员的脚步,认真听,仔细的记笔记。(小记者吴楚萱摄)


  国家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与人民大会堂东西相对称,是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由于时间紧迫,我们只能去参观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青铜文化展区。

 


小记者们对青铜器历史很感兴趣,不停的向解说人员提问题。(小记者吴楚萱摄)


  讲解员介绍说:“青铜是由三种不同的元素组合而成的,呈铁青色。如何辨别青铜的年代、用 处呢?基本有实用的三种方法,就是观察出土青铜器的花纹、文字和器皿的形状。大约三千年前,青铜器皿上布满了细密复杂的花纹,不规则的图案和大 大小小的兽纹。然而过了几百年,到了周厉王时期,青铜器上的花纹大多为几何图案,按规则整齐的排列,十分干净的设计。”这真让我们学到了丰富的知识!

 


小记者们仔细地听国家博物馆讲述青铜的文化历史。(小记者吕佳然摄)


  根据国家博物馆讲解员说,最早的青铜器是小刀,方便给古人切食物。小刀本就是较锋利的青铜片半成品,所以古时候容易利用它制作成工具。到了后来,古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器皿。比如青铜簋,被古人用来装粗粮主食,而鼎被用来盛酒,祭拜天神的。除此之外,古人还利用青铜制造了盛菜的器皿和专供客人洗手的器皿。每一个青铜器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比如很多青铜器皿上都雕有蝉的花纹,因为古时候人们认为蝉出生为虫,却可以长出透明的翅膀,因此蝉代表希望,代表重生。古时候青铜器皿只有皇室贵族才有资格用,平民百姓都用铁或铜取而代之。

 


小记者们在体验铜器铭文手工艺(侨报陈籍雄摄)


  讲解员带我们亲手制作了每人一份独一无二的铜器铭文,带我们体验青铜器上文字是如何做出来的。首先先给我们每人一张相纸框,轻质彩泥。然后轻轻的把轻质彩泥薄薄的涂在相纸框上面,讲解员告诉大家不要涂太厚,等大家都涂完后又发给我们一张有 “国”字图案的纸张,让小记者们都用彩泥涂出凸起来的立体字。大家都认真仔细地制作自己的作品,小记者李天佑涂了一个“李”字,大家都说他很有艺术天赋!等大家都完成了立体字样后,再发给每位小记者金色的广告漆和美术专用板刷。讲解老师拿着刷子示范如何涂上金黄色的漆,只见小记者们个个专注的慢慢地上色,不到十分钟所有小记者都完成了涂漆。大家都兴奋地拿起自己的作品给讲解老师点评,讲解老师还特意嘱咐不要把刚做好的铜器铭文放在太阳暴晒,要放到阴凉的地方,两天后就自然干透,最后如同铜器一样亮亮发光了!最后每人都用一个袋子装好自己亲手做的铜器铭文作品离开博物馆。大家既兴奋又开心!

 


博物馆解说员给小记者郭耀匀完成的作品点评 (侨报陈籍雄摄)



小记者们展示他们学习铜器铭文手工艺成果(侨报陈籍雄摄)


  这次短暂的参观和亲手做铜器铭文,让小记者们收获满满,也了解到青铜器皿和武器的诞生带给了古人们更方便的生活,使得人类总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青铜的一些制作手法和花纹的运用至今依然运用到我们现代的生活中呢。

 


小记者们国家博物馆之行收获丰硕。(侨报陈籍雄摄)



小记者们高兴的从国家博物馆走出来。(小记者吴楚萱摄)



漫步前门大街

品老北京历史风貌


  【侨报小记者李宛霖和李宛儒7月8日北京报道】7月8日,小记者们从四川飞到北京。吃完久仰大名的便宜坊烤鸭后,我们就前往前门大街。



小记者们大步的迈向前门大街。(侨报陈籍雄摄)


  前门大街是北京非常著名的一条商业街。位于京城中轴线,北起前门月亮湾,南至天桥路口,与天桥南大街相连,民众俗称前门大街。大街长845米,行车道宽20米。明、清至民国时皆称正阳门大街。1965年正式定名为前门大街。


  徐导游介绍,前门大街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街道。这条街最先出现在明朝朱棣皇帝的统治时。朱棣登基之后决定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在新的都城里,正阳道是在朱棣指导之下造的。后来的皇帝都是从正阳街道走出北京城的,所以以前正阳街道也叫皇家大道。这条街老百姓不能走,除了皇上只有皇后才能走,而皇后一生才能走一次——她结婚的时候。这条路基本上就代表着皇家的至高无上。小记者们在这条街上走路好像感受到了当年皇上走路的隆重。

 


小记者们认真的聆听徐导游讲前门大街的历史文化 。(侨报陈籍雄摄)


  现在的前门大街经过两年的维修,恢复了它曾今的老北京面貌。在前门大街上,小记者们感受到了老北京的气氛。例如,前门大街上还有老北京电车的轨道。这些轨道是在民国时期为了有轨电车而造的。小记者们看到老式电车载着游客过来的时候,都发出:“哇…”的声音,因为那辆车承载着很多中国的历史故事。小记者李天佑看到这些轨道说:“我觉得这些轨道好有趣啊。我看见这辆车就像时空旅行一样!”


  小记者们还逛了很多特色的商店。在人山人海的步行街上,随处可听到了每个商家在努力的叫卖,全街我们都可以听到:“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的呼唤。我们看到了很多色香味全的美食。让我们嘴馋的特色食物有:北京烤鸭、老北京炸酱面、老北京爆肚、北京凉皮、经纬炸春卷。走到前门大街上,小记者们看到了很多有主题商店。比如,卖老北京布鞋的,卖京剧娃娃的,等等。

 


小记者李天佑和李浩成两人在学雕塑造型。(侨报陈籍雄摄)



  小记者李佩霖说:“看现场切烤鸭,吃的都更放心呢。今晚可以逛步行街买东西是老师们格外开恩,哈哈小记者们都兴奋的欢呼叫好。北京不愧是大城市,城市气息十足。”

 


小记者们在正阳门兴奋跳起来拍照留念(侨报陈籍雄摄)


  小记者们有机会参观北京城中心众多的古老北京商店,也让我们见识到北京历史文化,真的让我们感受到北京从前到今天的不断变化。

 

 

  舌尖上的北京烤鸭:工序复杂 精致考究!

  【小记者李天佑、曹浩鹏7月8日北京报道】小记者到去北京采访,第一天我们就去吃烤鸭。北京烤鸭很有名,最有名的要属全聚德了。但是北京还有一家可以和它媲美的是——便宜坊。我们这次去便宜坊吃烤鸭!

 


小记者们拍照记录切烤鸭的过程,大家迫不及待的要哦吃上一口!(侨报陈籍雄摄)


  便宜坊与全聚德的烤鸭做法不同,一种是焖炉烤鸭,另一种是挂炉烤鸭。它们各有各的特点,都十分美味。我们还特意走去烤炉观看,烤鸭的师傅说:“烤一只鸭要四十五分钟至一个小时才可以吃,要看鸭子的大小而定的”。师傅还特地在炉子里拿了一只给我们看和拍照。

 


小记者们等待着吃烤鸭!(侨报陈籍雄摄)


  参观焖炉后不久,烤鸭来了。只见一位厨师推着一辆车,车上放着香气四溢的烤鸭。刚出炉的烤鸭,皮呈深黄色,让小记者食欲大增。厨师十分娴熟地切着烤鸭,厨师把皮和肉切成一片片薄薄的放在盘子里。小记者们都围观和拍照。终于可以吃上烤鸭了,此时大家都激动不已,迫不及待地要动手了!服务员还教我们如何用皮包着烤鸭吃,我们都吃的津津有味。

 


小记者王炫文、李天佑和曹浩鹏学会如何更好方法的吃烤鸭(侨报陈籍雄摄)


  小记者李宛儒告诉大家,她从小就喜欢吃北京烤鸭。但是这次能跟小记者一起吃对她有特殊的意义, 大家都说给她点赞。


  我们希望下次还能有机会再和小记者们一起来北京采访,一起吃烤鸭!






关于北美华人资讯网

单身?在美国?别忘下载华人生活,我们都在这里... 突破1公里,单身,全在这里,再用国内征婚网,就真out了~亲,别忘记推荐给身边的单身的朋友哟~安卓手机用户,需登录华人生活网平台进入

更多资讯,敬请期待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