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系列133:执掌上海圣约翰大学53年的传教士卜舫济

2017年12月05日 美国驻华大使馆


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照片:公有领域)

说起上海现在的大学,复旦、交大鼎鼎大名,但在20世纪上半叶,圣约翰大学在上海滩名头更加响亮,是在华办学时间最长的教会大学,与北京的燕京大学南北并立;担任圣约翰大学校长53年的美国圣公会传教士卜舫济(Francis Lister Hawks Pott,弗朗西斯·李斯特·霍克斯·波特)对该校的建设功不可没,培养了大批人才,施肇基、顾维钧、林语堂、荣毅仁、邹韬奋、颜福庆、潘序伦、周有光、张伯苓、孟宪承、董乐山、瞿希贤、陈从周等都是该校校友。卜舫济成为与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齐名的在华美国传教士教育家。

卜舫济1864年2月22日生于纽约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家庭, 祖父是圣公会牧师、父亲是圣经出版商,家庭的宗教信仰对卜舫济影响很大,他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就立志终身事奉神,进入神学院学习。1886年毕业后,卜舫济被派往中国传教,在中国度过了55年的人生。

1886年11月卜舫济从美国到上海后,看到中国民众的生活现状,大为震惊,下决心学习中文为传道做准备。他在嘉定住在农户家中与当地民众一样衣食住行,很快掌握中文以及熟悉中国的传统礼节。1887年被圣公会上海教区派往圣约翰书院教英文,1888年6月被任命为校长,年仅24岁。

卜舫济担任校长后,以美式教育方式改革圣约翰书院教学体制,除了国文,所有教学一律用英文,并加大自然科学的教学比例,打破当时社会只重四书五经、科举考试的积习,并积极提倡体育教育,使体育成为圣约翰的一大特色。1892年开设大学课程,1905年在美国首都哥伦比亚特区注册成为大学,不但成为中国第一所授予本科学位的大学,而且毕业生学历得到美国承认,可以直接报考美国大学的研究生院。

在卜舫济的领导下,圣约翰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教会学校成为蜚声中国教育界的大学,下有文学院、理学院、医学院、农学院以及神学院。卜舫济严格治校,尤其重视入学考试,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在百岁自述中提到,当时上海人认为“考圣约翰大学比考状元还难”。他回忆说:“我到上海去考圣约翰大学,考取了。可是圣约翰大学贵得不得了,一个学期就要两百多块银元,我家里到我读大学是最穷的时候,没有钱。那时候每个大学考试的时间不一样,就再到南京去考,也考取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不用学费,那么,我就准备去南京。我的姐姐在上海教书,她的同事朱毓君听说我考进了圣约翰大学不想读,她对我姐姐说:‘考圣约翰大学比考状元还难,你弟弟考进圣约翰大学又不进,太可惜了。我也没有钱,我去问我妈妈借,让他去上学,上了学以后再想办法。’”

卜舫济在上海期间,认识了圣公会在上海按立的第一位华人牧师黄光彩的女儿黄素娥,黄素娥是热心的女基督徒,担任过圣公会所办的圣玛丽书院的校长。卜舫济与黄素娥志趣相投,两人于1888年8月结婚。婚后黄素娥成为卜舫济的贤内助,对圣约翰的发展贡献良多。卜舫济为了密切与学生的关系,每个周六都会邀请学生轮流到他家做客,黄素娥总是热情以待。一位圣约翰校友在回忆录中说:“对所有的学生,她随时乐意给予善意的忠告,伸出帮助的手。对年轻的学生她就像母亲一样,不但关注他们的志向与抱负,也有兴趣于他们的各项活动。她将生病的学生列单,逐一地探访他(她)们,乐此不疲,视为己任。所以,凡生过病的男生都记得她如何细心地照看他们,并以让人振作的话语安抚、开导他们。卜夫人也是一位学识渊博,且极具同情心的老师,那些有幸上她课的男生都对她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印象深刻。因她富有才智善良,男生们在她面前不知不觉地表现出好行为,对她的话言听计从。她仁慈的天性促进了学生中的健康的风气,每逢在预备毕业典礼或是其它交谊活动时,她永远都是领头人。在她的带动下,男生们争先恐后地做义工,积极参与各项准备工作。”


卜舫济与圣玛利亚书院首任校长黄素娥结婚照(照片:公有领域)


在华期间,除了集中精力领导圣约翰大学,卜舫济还积极参与圣公会在华的宣教工作,担任中国基督教教育协会主席(China Christian Educational Association,1916-1925)、中国基督教学院协会主席(Association of Christi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1919-1921)等职务。卜舫济还出版了许多著作,包括大学教科书、宗教研究翻译、基督生平、汉语学习文本以及有关中国历史的书籍等。

1941年卜舫济卸任圣约翰大学校长一职,退休回到美国,1946年回到上海,1947年在上海去世,葬于上海静安公墓,享年83岁。

卜舫济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在上海度过,他不但对圣约翰大学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也对推动上海高等教育乃至影响全国大学教育有积极作用,是近代在华著名的美国传教士教育家。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