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精彩大戏:留学生暑假又要回国闹笑话了!

2018年07月04日 UNILINK官微


点击关注,再也不用满世界翻大学和移民局网站


留学生暑假归国会面临一个问题:长期在国外居住之后,面对日积月累的海外文化影响,以及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猛然感受到文化差异,有些不知所措,这种现象叫做逆向文化冲击(Reverse culture shock)。小编这次回国也感受到了些许差异,所以在此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暑假回国的真实经历和感悟。


本文3381字

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各位好啊,自我介绍一下,又是我,UConn那条大二狗。告诉大家一件事:我回国了!留学生回国是什么水平呢?你以为迎来的是我爸那年代“村里唯一大学生回乡”的夹道欢迎吗?并不!其实真实情况是,回国以后的我,如同隔壁村的傻狍子进城,处处不习惯。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后,回国究竟什么感觉?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国内好便利

>>>>

支付便利

记得今年年初,有个法国小哥的视频火了,他在视频里对着马化腾喊话,还号召粉丝将视频发给马化腾,希望他把“能在商店付款、能叫车、能订火车票、能叫外卖”的微信支付带到法国去

我太懂这位小哥的感受了。在美国消费依旧要刷信用卡,去中国城还必备现金,只有很少数的地方能够使用apple pay,总之是非常不方便。而现在国内买煎饼果子,只需要举着手机二维码,几秒钟就能搞定

再说到美国现在依然惯用的信用卡,盗刷问题真的非常严重。因为是不需要密码就能够完成支付的,好多人丢失卡之后,里面的钱很快就被掏空了。比如我,第一次去纽约在中国城丢了张卡,被盗刷了500刀,而且因为是国内银行卡,最后没能把钱追回来。而微信和支付宝相对来说安全很多。

>>>>

交通便利

这个你们可能耳朵都要听出茧了:出国如果在村里读书,还是考个驾照,买辆车吧。不然真是寸,步,难,行。Uber很贵,热情的司机话很多,拼车群里去机场的carpool很坑,去亚洲超市买零食还要求人,超级心酸。

就算在大城市里生活,像是纽约,看似交通便利,其实跟北京一样,长期拥堵,寸步难行。但另外,纽约的地铁站换线很不方便,而且北京有共享单车和干净、凉快还准点的地铁,这点对上班族来说就足够啦。

>>>>

吃饭便利

回国最好的地方就是能吃到心心念念的美食,而且点外卖也不用心疼外卖费。祖国好吃的实在是太多了,全球各国各地什么菜系都有。而且便宜,不用给小费,服务周到。而且饭店都开到很晚,到了凌晨还能找到夜宵。都说出国会胖,而我相反,我回国天天都在长肉


国内人好多

>>>>

不必要的肢体接触

没有出国之前我觉得,说“借过”是不太礼貌的,因为好像显得自己很心急在催人家走开。所以在以前,相比起喊“借过”,我更愿意悄悄靠近那个挡住我的人,让他们感知到我的存在,然后主动避让。

刚到美国之后我学到一个新常识:美国人非常不喜欢肢体接触。所以如果跟陌生人距离挨太近,他们可能会以为遇到了变态。而你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要从别人身边穿过去的话,也一定要说“Excuse me”,不然会显得非常没有礼貌。

所以在美国,我时常会觉得自己跟别人像两块磁铁,同极相斥,会很自然地保持一段尴尬又不失礼貌的距离。

但是回国重新开始挤地铁后,这种朦胧的距离就无影无踪了。在国内挤地铁是个技术活,要是挤上去自己背的包还在的话,就会有种母子平安的如释重负感

我们TD内部一小哥分享说,他有次挤地铁的时候,用手拨开人群往前走几步,发现肩上多了个包,原来他的手穿过了别人的邮差包带,直接背走了,对面小哥哥很懵比。确认过眼神,可能是恋爱的感觉吧。

>>>>

容易失去隐私和秩序

我也不是娇生惯养的林黛玉,我是黄金周去过九寨沟的哈士奇,所以挤地铁本身我是能够接受的。但我实在不能忍的是:我在地铁上刷微博,旁边大叔看着我的手机屏幕笑出了声;以及,出站的时候有个小姐姐挤着挤着插队到了我前面…

这时我会想起有位伟人写道:“曾经我们把地铁比作沙丁鱼罐头,后来沙丁鱼写信告诉我,其实罐头里没那么挤。


传说中的留学生

偶尔看到有文章把刚回国的留学生描述得像智障一样,我就很不满意,因为实在太戏剧化太夸张啦。我承认,刚回国那几天确实会显得跟祖国有点格格不入,但是过几天就马上适应过来,不会一直都像个怪咖一样。这里有些“一说到留学生回国就会提到”的主题,我们看一眼:

>>>>

差点被车撞

就算是真的,也只有刚回国那两天可能会发生。美国的车会主动让行,而且坚持让行,固执到了一定地步。刚到美国的时候,我不太好意思,就挥手示意让车先走,而车里司机非常坚持地朝我挥手,要我先过。后来养成习惯之后,会理直气壮地过马路之后朝司机挥手表示感谢。然后回国以后第一天就差点被撞…明明斑马线是绿灯,但我忘了汽车右转是不需要看红绿灯的,然后跟一辆车碰个正着…生命诚可贵啊,注意安全。


>>>>

脱口而出英文


首先这是21世纪,我并不觉得脱口而出一句简单的英文有什么大问题。就算是在菜市场里撞到大妈说个“Sorry”,我也不信大妈会翻个白眼然后掏出词典查好半天。回国我也一直憋着没有跟身边打喷嚏的人说“bless you”,你看我已经很努力在合群了。

但我回国后确实有一次脱口而出英文:那次我在电梯里,电梯上行,中途门开了,外面有个小哥在犹豫要不要上电梯,我就没过脑子跟他说了一句“Going up”,然后我愣了一下,他还没进电梯门就关上了。这要在美国,我不仅要说Going up,小哥真走进来我还会习惯性问他Which floor呢,不许笑。

>>>>

主动表达友好

在美国,大家会跟不认识的人打招呼,搭讪,或者主动提供帮助,这些都是很寻常的事情,这可能在国内比较少见。但这并不代表你在中国主动去跟别人讲话,别人就把你当成深井冰了好吗!刚回国那会,有俩小姐姐在讨论某目的地该怎么走,我就冲过去给她们解答了。中国人性格比较内敛,不代表古板,在国内主动跟陌生人说话,只要是出于善意,并没有什么问题。

>>>>

中英文混杂装比

很久以前大众对留学生有个误解,那就是,留学生会中英混杂讲话,为了装比。反正我本人是实在不好意思背这个名声,因为我对自己的英文发音不太满意,回国就一直尽量少说英文,除了有时候跟人讨论学校的课程,还有一点摆脱不了的粗话口头禅(我错了qwq)。

而且呀,现在北上广的海归和歪果仁实在太多了,你非要说有人用英文装比,那也是有装比鄙视链的:说小语种的瞧不起说日韩语的,说日韩语的瞧不起说英文的。所以我们留学生心中很有数,会尽量克制自己的。那些觉得讲英文装比的,你们可以另辟蹊径,直接站在外语装比鄙视链的顶端,比如学习精灵语或者小黄人语


国外好孤独

语言障碍,真实存在,文化差异,也不是矫揉造作。中国人能跟歪果仁交朋友吗?当然能,但是比起在国内交朋友,需要更多的精力和勇气。而且不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再热闹,也觉得内心有点空虚。

回国最直观的感觉是,飞机一落地,在国外生活的压迫和紧张感一下子就消失了。看到网友写了这么一段话,“在美国感觉说话底气特别不足,总是觉得在别人的地方,哪能不低头,回来之后中气十足。”这大概就是祖国能带给我们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吧。

只有在这里,面对着熟悉的乡音、儿时的街道、家乡的味道,浑身铆足了劲对付生活的那股力量突然松懈下来,时刻准备长出刺把自己保护起来的戒备突然温柔下来。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到家了。

 

总结

虽然中美有很多文化差异,给我们留学生在反复往返的过程中造成了一些困扰。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文化背景,都停不了对真善美的追求。所以,如果觉得自己格格不入了,不要慌张,也不要盲目合群,静下心来告诉自己到底怎么做才是对的。还有啊,无论走多远,走多久,文化习惯受到了多少侵蚀,中国还是家,她学着包容你,你也要多多包容她



* 本文转自Testdaily


From Testdaily

北美留学考试自媒体

有干货,有陪伴,有进步



点击关键词,查看更多澳洲留学移民生活信息


专业 社工 | 法律 | 西厨 | 幼教 | IT | 工程造价

移民 偏远地区加分 | 各州紧缺职业名单 | 州担保

生活 租房 | 看病 驾照 买车 | 澳洲兼职 | 必备app | 常用药 | 电话卡 | 体检

学校 悉尼大学 | 麦考瑞 | Torrens | 西悉尼大学 

Pathway ANU |  悉尼大学 | 尔本大学 |  昆士兰大学 | UNSW

其他 454一年制硕士汇总 | 转学 | 485签证 | PTE | 中小学排名汇总 | 学生签证  | PR和入籍 | PSW


如果你要马上要开学

怎么买机票便宜 | 出行准备 | 各学校接机服务 | 入境指南


如果你准备申请澳洲本科

Year 11/12 | ATAR成绩申请 | 预科 | Diploma A-level | 高考直录


扫描下方二维码

每周为你推送最全澳洲留学移民信息、选校攻略、选专业指南以及各类澳洲生活信息


直接加我们的荷包蛋哥哥,任何问题都可以回答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