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話敦煌岩彩畫

2015年11月28日 新西兰华页




新華社蘭州11月27日電(記者張玉潔)26日夜,農曆十月十五,天朗月盈,萬籟俱寂。敦煌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內卻格外熱鬧,20餘名中外美術專家圍桌而坐,討論著敦煌岩彩畫的今世前生。

公元366年,樂尊和尚在敦煌三危山開鑿了莫高窟歷史上第一個洞窟。此後千餘年間,僧侶與能工巧匠在這裡極盡藝術之能事,將莫高窟塑造成一座沙漠之中的美術館。

岩彩畫,正是古人留在莫高窟的珍寶。岩為礦石粉末,彩即色彩,這種用礦物色為主要用色的藝術形式在中國最早可追溯到半坡原始古樸的彩陶。敦煌壁畫,則是中國岩彩畫的集大成者。

取材於礦物質,岩彩畫擁有顆粒質感。“光打上去,像鑽石一樣。”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壁畫工作室教授陳文光說。

斑斕多彩的壁畫讓莫高窟馳名中外,而要想利用非水溶性的礦物質顏料呈現色彩的豐富性,難度非同小可。“一個顏色和另一個顏色互相溶不了,需要一層一層不斷地蓋,蓋的過程中顏色就會透出來。”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王見說。

在陳文光看來,這個過程來不得潑墨之快,而是像粵式煲湯,得老火慢燉,也像圍棋,謀一勢必須提早佈局。

敦煌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侯黎明把這種材質帶來的特殊性稱之為“原始的、自然的品味”,然而宋代以後,文人畫興起,水墨丹青逐漸替代繽紛岩彩,成為“中國畫”的代名詞。

儘管擁有較高的藝術水準,但在西方審美為主導的世界美術領域,突出東方神韻的水墨畫始終處在較為邊緣的地位。參與夜談的藝術界人士認為,“中國畫”絕非僅只水墨畫一種,岩彩畫具有巨大的潛力成為走向世界的“中國色彩”。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湯珂說,岩彩畫使用的是國際語言。從材料上看,遠古時期,包括希臘、羅馬在內的世界各地都在從礦石中獲得原料,這是岩彩畫排入世界美術序列的材料基礎。而當代藝術多元化的趨勢下,本身即是多元文化融合體的敦煌莫高窟,更多了一條延展可能性的通道。

法國巴黎人類學博物館副館長壟孟德也表示,在法國、在19世紀的歐洲繪畫中,也有不少類似於岩彩畫的繪畫作品。對難以理解東方美術的西方人來說,岩彩畫是一種感知中國文化的方式。

《考工記》有雲,“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後可以為良。”中國工筆畫學會副會長謝振甌說,岩彩畫兼具四者,如何讓材質的美表現出來是關鍵,應當運用天然的色彩材料展現當代的觀念與藝術品位,做好與現實的啣接。“岩彩就像中藥,但關鍵還是醫生開的方子。”

千年前,絲綢之路車水馬龍。而今,見證過歷史喧騰與沉靜的莫高窟正在月華中孕育著又一次的藝術綻放。

点击关注我关注我哟


定期推送新西兰本土文化 同城活动吃喝玩乐 资讯八卦商家优惠等诸多优质内容, 新西兰最接地气重服务的本地微信平台!关注我们妥妥没错!

电话:+64-9-3570922 客服微信号:nz3570922


(長按圖片,可“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華頁資訊)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