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真是神懒神懒的,动画片都能回收再利用?!

2015年05月23日 澳洲视界


最近一篇关于迪士尼神懒神懒的“动画回收再利用”的视频火了,视频列举了迪士尼在困难时期,由于也没有啥钱,于是干脆心一横,蒙着原来的动画改改外貌和衣服就直接当新片用了!

其实迪士尼这种 Recycled Animation(回收再利用动画)简直用了好多次啦!

比如:

《森林王子》(1967)和 10 年后的《小熊维尼》

1937 年《白雪公主》和 36 年后的《罗宾汉》

从老巫婆变成鳄鱼

米老鼠自己也能抄自己

国外也早已有这些迪士尼循环利用动画黑历史的收集,简直数不胜数,如果你有兴趣,可以自行查阅迪士尼的赤果果黑历史哦!不仅人物都有循环利用,连水啊,物品啊都免不了反复利用。


第一章:Rotoscoping 和动画的八卦:

如果你去查Rotoscoping(转描技术)资料,基本都会查到:弗莱舍兄弟之一的马克思·弗莱舍(Max Fleischer)在 1915 年创作《小丑可可跳出墨水瓶》(Out of the Inkwell)时候发明Rotosoping(转描技术)。

(图为 Max Fleischer 和他所创的流传至今的大力水手)

简单来说就是一套摄影机装置,把胶片投影到动画师的桌面上,让动画师能够拓画下来。弗莱舍兄弟不仅在《小丑可可》( Koko the Clown)系列使用了这套技术,在《贝蒂波普》(Betty Boop)中同样使用了这一技术,让贝蒂波普身为一个卡通角色,但是一举一动都性感无比,大获成功。

(上图为弗莱舍兄弟 ROTO 专利申请时候的说明图)

(上图为贝蒂波普和真人)

这一技术的优点就是:能让不会画的动画师都能画出和真人一样的效果!

而缺点很明显就是:我去,这还是动画吗?完全就是真人表演临摹一遍!丢失了动画的特性!

所以很多动画师都讥笑道:“没有真正的动画师将永远屈尊使用拐杖。”

但是 ROTO 技术的低成本和看起来很流畅的视觉效果,成为了很多创作者在极低预算下完成影片的好工具。

比如说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动画电影《铁扇公主》(1941)就使用了这一技术,毕竟那时候还在抗战,物资人力都极为匮乏。《铁扇公主》返销回日本大受欢迎,使得日本军部要求日本人也不能落后于中国人,我们也要做动画电影!于是后来创作的比如《桃太郎:海之神兵》(1945)等,当然片中他们也偷偷使用过 ROTO 技术。这两部动画也深深影响了一名叫手冢治虫的少年,开始下决心走上漫画的道路。


然后下一位知名的使用 ROTO 技术的,就是我们文章开头说的华特·迪士尼先生了。迪士尼在《白雪公主》(1937)中,所有人物角色(公主、王后、猎人、王子)都一股脑儿使用了 ROTO 技术。不过迪士尼先生可不愿意人们知道他是用 ROTO 的,这会降低自己逼格的!所以可悲的是,这群白雪公主背后的真人舞者,完全被要求保守这个秘密,她们的名字也不许出现在片尾字幕。


不过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当弗莱舍兄弟听到迪士尼在偷偷用 ROTO 技术做《白雪公主》时候,本来想高兴的敲诈勒索一把迪士尼,因为他们侵害了他们的 ROTO 专利,但是他们找了律师后,律师调查后说:“……嗯,其实在宾夕法尼亚州一个叫 Wilkes-Barre 的公司早就研发出相类似的设备……只不过他们没申请专利……”

所以弗莱舍兄弟有点心虚,但是想了想下:哦哈哈哈,没有人会这么白痴,坐在电影院看一部 90 分钟的动画片!我们等着看迪士尼的惨赔的笑话吧,起诉他们?他们赔不出还要付律师费不划算,哼。


后面的故事你们或许知道了:《白雪公主》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迪士尼一战成名,弗莱舍兄弟却因内讧和公司经营不善,最后破产,成了动画史的遗迹。

总之对于动画来说 ROTO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事半功倍,用的不好,遗臭万年。

似乎导演们特别忌讳人家说自己的作品是 ROTO 的,比如围得戛纳金棕榈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的动画式纪录片《与巴什尔跳华尔兹》。


影片导演阿里·福尔曼(Ari Folman)在采访中表示:谁说我的作品是 ROTO 的我和谁急!!!我们的片哪能是 ROTO 嘛!告诉你们!我没有一帧是直接 ROTO 的,都是艺术家根据我们搜集的素材进行脑补后艺术加工出来的!谁说是 ROTO 我打谁。

好嘛,他们使用的方法是【采访完对象】-【整理好剧本】-【画完故事版】-【然后根据故事版表演(比如人坐在床上演开汽车)】-【然后拍下素材】-【再描人物】……你说这算不算 ROTO 呢……啊!导演要打我了!


当然也有人表示我是流氓我怕谁,I don't care!

比如 2013 年日本动画《恶之华》。这部动画让粉丝们痛骂,因为导演不仅运用 ROTO 技法,而且是整部片子都真人演一遍转描下来,把一部美腻的漫画作品做成了半人半鬼的动画画面!


(图为《恶之华》的动画漫画对比)

面对粉丝们的质疑,导演长滨博史说:哼!我本来就是想要做真人的!谁知道委员会的那些渣渣非要做动画!那我只能做 ROTO 转描啦,来啊!有本事打我啊!


唉,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比如迪士尼的风格定性为夸张卡通的风格,所以自从《101斑点狗》(1961)后他们彻底转向了只用 ROTO 拍参考视频,而不是直接描绘。更是由于 3D 动画兴起,运动捕捉和绿幕技术替代了动画传统的 ROTO 技术。

即便是传统 2D 动画,想要 ROTO 一样流畅,也会选择 3D 渲染 2D 的效果。ROTO 可以说逐渐走向了没落。


(图为迪士尼真人为动画表演参考的合成图,为了表演,演员也上演了羞耻 PLAY)

第二章:Rotoscoping 和真人电影的八卦:

提到迪士尼公司我们都知道华特·迪士尼,但是却不知道迪士尼公司的创始人还有一个人,动画史上最天才的天才乌布·伊沃科斯(UB Iwerks)。虽然迪士尼一生都在重复这个故事:“当我在画画的时候,看到一只小老鼠瑟瑟缩缩地爬到桌子上偷面包屑,我大胆与它逗乐,从中获取的灵感,创造了米老鼠。”

但是真相还是不会被掩盖,其实是乌布·伊沃科斯画出了米老鼠。

关于迪士尼和伊沃科斯的故事,简直是一部“相爱相杀”、“得不到你就毁灭你!”“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的大型情感商战剧,要知道最开始迪士尼公司的名字可是叫 Iwerks Dinsey 公司。(后来破产,但是你看到伊沃科斯的名字排在迪士尼前面)。

这里我们没有篇幅讲述这两人的故事,但是你要知道,两个人最后分道扬镳、形同陌路,这我们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还是回到正题,和迪士尼分手的后的乌布·伊沃科斯为了生存也需要接活,他替希区柯克做了不少他悬疑电影的特效画面,而这些特效中就使用了 ROTO 技术,例如希区柯克1963 的《群鸟》,许多人与鸟的画面就是用 ROTO 一帧帧转描合成出来的。

电影的特效追求的是真,动画是追求于天马行空的幻想,一代天才乌布·伊沃科斯最后竟然沦落为用 ROTO 这种原动画师最嘲笑的技术去生存,真是令人叹惋不已。

不仅仅希区柯克运用 ROTO 来做电影特效,许多好莱坞导演都为了自己的电影使用了 ROTO 技术来做特效,例如乔治·卢卡斯陛下的《星球大战》(Star Wars),要知道星球大战的时候还没有电脑特效,都是用最传统的方法做出来的,比如里面的星球其实是土豆做的啦。

《星球大战》中最让粉丝觉得 Fxxking Cool 的设定就是光剑了,现在电脑特效时代,做光剑伐要太简单哦,但是当时简直就是个噩梦——需要用 ROTO 技术,让电影美工一帧帧 ROTO 画出光效,美工的眼睛都要画瞎了!

卢卡斯陛下也觉得:妈蛋!我还要花那么多钱请那么多人一帧帧没日没夜的画,只是为了画这该死的光剑!这简直蠢爆了!我简直受够了!!!

卢卡斯陛下于是想要解决这个磨人的小妖精,他觉得现在科技这么发达,电脑或许能帮他完成这些,于是他对公司制片说:“去!快去给我找人组建电脑特效团队!让他们用电脑技术解决这个问题!”(哦,你问不是有工业光魔吗,他们特效不是超级厉害吗,为啥还要找人?那是因为那时候工业光魔还是传统特效,就是刚才我们说的切土豆当陨石这些原始的电影特效啦。工业光魔成为 CG 特效部门还要很久以后的事情。)


公司制片赶忙开始物色人选,最后找到了一个叫艾德·卡特穆尔(Ed Catmull)的计算机达人,他现在是纽约理工学院图形工作室的负责人。卢卡斯在许多候选中最后选择了卡特穆尔,是因为制片人每面试一个人,第一个问题就会问:“你有没有其他的人推荐适合这个职位的。”所有人都缄默不语,因为不想这个职位让别人抢走。只有这个愣头青卡特穆尔傻乎乎一本正经的推荐了别人。卢卡斯觉得他人品很好,于是邀请他来卢卡斯影业创建电脑图像部门。

后来呢……这个电脑图形部门经历一路风雨成为了世界闻名的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艾德·卡特穆尔是皮克斯的 CEO,这也是后话了。(故事来源自卡特穆尔自传《Creativity.Inc》)

想不到由于 ROTO 困扰了卢卡斯,竟然一路蝴蝶效应诞生了世界上最伟大的电脑动画公司,人生真是无法预测。

(图片为卢卡斯电脑图形工作室,也就是皮克斯前身的 stuff 和老板卢卡斯合影,中间带墨镜的是卢卡斯,左边是艾德·卡特穆尔,右边是约翰·拉赛特)

也和动画一样,电影电脑特效兴起、运动捕捉、绿幕技术的出现可以说彻底取代了 Roto 在电影中的地位。比如苹果经典的 iPod 广告,虽然看起来是 Roto,实际上使用的也早就是绿幕抠像特效合成的方法了。


第三章:Rotoscoping 在游戏的八卦:

上世纪 80 年代,有个耶鲁大学的阿宅学生乔丹·麦其纳(Jordan Mechner)在上电影史,昏昏沉沉的教室中,他的教授给全班同学放了 Rotoscoping 相关的内容。乔丹觉得:“哇塞!!太好玩了!!”玩心很重又是个技术宅的他搞了台摄影机,打算也玩一把 Rotoscoping,可是转描谁呢?他走在路上,结果走在路上不小心碰到了他的空手道老师丹尼斯。于是他就死缠烂打丹尼斯拍了许多打空手道的视频,屁颠屁颠回去把它们转描玩。把它们转描后,看到自己 ROTO 后的小人打起空手道真狂霸酷帅吊!乔丹觉得酷毙了!!真想分享给更多人,这些素材能做点什么呢?反正无聊干脆做个游戏,让大家操控这个小人打空手道救公主吧!于是还是学生的乔丹为当时新出的 APPLE II 电脑,花了两年时间写了款小游戏,名字还是叫《空手道专家》(KARATE)……

结果这款游戏居然卖了 50万份!!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乔丹也一下子火了。这次不经意的尝试彻底改变了乔丹,他觉得哇塞!太有趣了!于是走上了游戏设计人的道路。

5 年后之后,当他做一个主角到处爬墙的新游戏时候,又想到把 ROTO 技术用在里面,这样角色的动作能更逼真,于是他抓了自己的弟弟大卫,逼迫他做模特,ROTO 了一大堆主角奔跑、爬墙、翻滚的动作。(可怜弟弟摔的好疼)

(图为弟弟大卫的 ROTO 素材)

当游戏上市时候玩家们觉得:哇塞!太逼真了!!从来没见过这么酷的游戏!于是这次游戏竟然卖到了 200 万份,名留游戏史!这款游戏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波斯王子》,也更深深影响了 3A 大作《刺客信条》系列的诞生。

人生就是这么奇妙吧,当耶鲁大学教授在上电影史讲述 Rotoscoping 的时候,万万不会想到将会影响到未来的整个游戏行业。

(图为《波斯王子 1》的游戏截图)


Rotoscoping 在早期运用于多个知名游戏,包含了格斗、解谜、动作等等,但是随着 3D 游戏逐渐成为主流,运动捕捉替代了 Rotoscoping,Rotoscoping 在游戏中的运用也几乎消失,成为一个美好的回忆。


VIA:知乎日报


继续关注微信公众平台VieworldAU

带领你浏览千般澳洲风情

体味万种海外华人生活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