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探访墨尔本这家排名第一的咖啡店!24 平米小店凭什么每天要卖 1200 杯咖啡?

2017年12月28日 墨尔本微生活


在Yelp评选的全澳咖啡馆Top 100榜单中,

排在第一名的就是它——

里每天卖出 1200 杯咖啡,

每分钟 2.5 杯。

这里只有 24 平米。

这里周六日休息。

这里不玩 Ins ,

却是风靡全球的超级网红店。

这里就是 Patricia Coffee Brewers。




 " 逢新感旧,商务首选。" 


这是「咖啡之城」墨尔本第一家向欧式传统致敬的咖啡厅。如果常旅欧洲,尤其意大利小镇,会发现很多咖啡厅只有吧台和边桌,没有座位。邻居们经过,咖啡师会主动打招呼," Ciao!Prendiamo un caffè? " (你好!来杯咖啡呗?)一杯浓缩下肚,几句家常,随意的几分钟,却是最好的日常。



这也是墨尔本最繁忙的咖啡厅。Patricia 位于墨尔本 CBD,周围都是律所,可这里没有座位,看不了书也不能工作,甚至都谈不了事儿。早上 7 点营业,下午 4 点闭店, 8 个小时,却要卖出 1200 杯,也就是每分钟 2.5 杯。



将「咖啡视为情感纽带」的欧式风情与「效率至上」的商业模式结合,Patricia 永远门庭若市,但所有人却可以在热闹里即刻放松。这种气氛恰恰是高压商务人士随时都需要的。


依据服务半径内的客群画像设计气氛,这是 Patricia 极其聪明的地方。



 " 谋无遗谞,小巧动人。" 


Patricia 只有 24 平米,位于 CBD 一条胡同里,旁边就是垃圾站。



要想在这样的地产吸引律师们过来喝咖啡,无论在空间设计的「体感」还是视觉设计的「精致」上,Patricia 不可能放过任意细节。



为重现意式吧台的既视感,Patricia 与当地细木工匠人 Kyran Starcevich 合作将吧台整体「做旧」,配上一只意式手工皮鞋点缀「古朴」,用纯皮围裙提升「质感」,再加之大理石台面和黄铜线条提升高级感。持续的在文化厚重感上加持,让整体呈现对过往的憧憬。



与 Beyond The Pixels 合作个性化定制马赛克瓷片,拼贴出门口地面上的小贴士 Standing Room Only,就此锁定顾客的期待,「不好意思,店内只可站立」。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悬于吧台正上方的霓虹灯 Sunshine,友好的将现代审美抽离于对历史的尊重。



" 大乐必易,款曲周至。"


这是我们见过最精简的菜单。White,Black,Filter,顾名思义,奶咖、黑咖、手冲。



这里没有惯常的拿铁、卡布、甚至澳洲特色的 Flatwhite,奶咖就只有 White。Patricia 在思考简化菜单的时候,把专注点从奶泡的厚度、牛奶比例等细节上转移到如何才能创造出美味的饮品?结论是 double shot espresso 加上浓密的牛奶。专注点上的转移,让这杯咖啡是拿铁还是卡布奇诺显得一点也不重要。



简单却不简朴。选完品类后,客人可选用 Patricia 自烘焙或向当地知名烘焙商采买的单一产区咖啡豆制作咖啡。


Seven Seeds,Market Lane Coffee,以及 Small Patch 的豆子轮流当家,为熟悉 Patricia 风味的常客提供「尝鲜」的多样性参考。就算一天来喝三次 White,也能得到不一样的味蕾体验。



让我们惊喜的,是 Patricia 在店内免费提供了气泡水。除却那一点点高级感,气泡水可以更好的清除舌苔上的残留味道,有助于品鉴不同咖啡的风味。当然,口气也清新啦!



 " 曲尽其妙,巧不可接。" 


为保证超高效率下的稳定出品,一切都要量化。


将差异降到最低的办法,就是借助自动化装置。定量出豆仪,自动压粉器,再到鲜见的 Juggler Milk System(水龙头式分奶器), 甚至呲奶时奶缸内也会插上温度针,也就是说,所有可以借助仪器测量标准的细节一个都不放过。



除此之外,Patricia 还与陶艺家 Malcolm Greenwood 合作,为单品 White 定制了特定容量的马克杯,将影响出品一致性的所有不利因素全部规避。



在 Patricia,做咖啡无关对错,所有的关注点都在到底好不好喝。


顾客抱怨最多的,就是在常去的咖啡店喝到了不满意的咖啡,导致再也不去光顾的尴尬。是这家店的品质下降了吗?其实问题往往出在咖啡师身上,他们能否保证出品的高度一致,直接影响了店铺品质的整体印象。造成的结果是,客人会挑咖啡师,而不是咖啡店或者咖啡本身。


合伙人 Pip Heath 过目一切细节。


Patricia 在量化上做的一切努力,就是解决精品咖啡的风味呈现太依赖咖啡师的事实。采用严格的量化系统让消费者从选择哪位咖啡师为其出品,转移到选择哪家咖啡店为其提供服务。


说到服务,很有趣的一个现象是,通过机器满足量化标准后,咖啡师们拥有了更多时间与客人沟通。



 " 细致入微,宾至如归。" 


「 我们的外婆都叫 Patricia!」,2011 年 Bowen Holden (曾就职 Seven Seeds)与 Pip Heath 创建 Patricia 时的灵光一闪,奠定了她的亲民文化。



这个日出 1200 杯咖啡的超级网红店,每天会接待来自全球各地慕名而来的客人,却偏偏选择在周末闭店。


Bowen 与 Pip 注重与家人团聚的时间,这是他们快乐的来源,用 Pip 自己的话说,「我们创办 Patricia 的初衷就是要每天都很开心,如果被她捆绑,就没意思啦!」



开心是种易传染的病毒,每天临近闭店的下午,会听到店员们放声歌唱,也许累了一天,这就是放松的最好方法吧。


即使在最繁忙的早上, 无论熟客,还是英语结巴的游客,店员都会将菜单特色逐一诠释,不必担心排到拐角的长队。


" Transaction is interaction! "  


Pip 自豪的说到,「把和客人的沟通做到最好,买卖就会照顾好自己」。


采访 | 鲁墨

文字 | Joe

排版&摄影 | Yumi

本文经BrewLab(微信号:BrewLab)授权转载


推广: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