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人变性成男人,科学领域才终于为我敞开大门...

2018年01月01日 英国时报



学术上的性别歧视,无论中外,并不少见。很多女性即使在科研和学术上有不逊于男性的天赋,但是她们都可能会受到各种隐形歧视的困扰。


Ben Barres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神经生物系的主席,世界神经科学领域的带头人,他这一生,从备受歧视的女研究员,到世界神经科学领域的带头人,或许就是女性在科研领域遭遇歧视的最好证明。


(图源:Stanford)


他一手开创的神经胶质细胞研究领域,开发治疗阿兹海默症,也就是人们熟知的治疗痴呆症的药物,被学界认为是里程碑式的成就


(图源:Ben Barres 教授用3D打印制作的自己的大脑模型)


时间回到上世纪70年代,正在MIT麻省理工读本科的Ben,还是一个叫芭芭拉Barbara的年轻女学生。


(图源:MIT)


她从小数学就极好,一路成绩优异。但正是在理科方面的天赋,让她从学生生涯刚开始,就面对一次又一次,来自男性的质疑


(图源:Washington Post)


申请大学时,老师让她不要申请麻省理工,因为:“MIT是不会录取女生的,没有女生学理工科。”Barres拒绝了,没过多久,成绩优异的她,收到了麻省理工的提前录取


(图源:MIT)


上大学后,她面对的质疑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匪夷所思。本科时的一节课,Barres在一堆男学生里脱颖而出,解出了一道非常困难的数学题。而教授却问她:“是不是你男友帮你解的?” 事实是,她一直是单身。


(图源:MIT)


在哈佛读博时,奖学金申请的最后阶段,院长对她说:“你的申请条件太硬了,奖学金肯定是你的。”


(图源:Harvard)


谁说不是呢?相比对手只发表过一片学术文章,她已经是手握6篇大牛文章的博士生。但结果是令人失望的,她还是没拿到传说中“必属于”自己的奖学金


优秀的成绩背后,学习理工的女生芭芭拉,一路走的非常励志,也非常艰辛。这一切不公,在她决定变性后,得到了质的变化


在90年代的美国学术圈,做学术的女性地位都如此恶劣,更别提一个从女变男的跨性别人士了。但备受性别认知困扰四十多年的她,下定决心手术,也做出了彻底告别学术的准备,根本没有想过之后自己还能继续从事心爱的科学。


却没想到,改变性别这一个决定,反而为她铺开了一条“康庄大道”。



(图源:Stanford)

 

经历一系列大型手术和荷尔蒙治疗后,改名Ben的教授,试着再次回到学术圈。刚变完性,他参加了一场学术讨论,会议过后,学院的一个同事说:“Ben Barres的演讲做得真好,他的研究比他妹妹做的好。


(图源:Stanford)


那个同事不知道的是,教授根本没有妹妹。那个妹妹,就是曾经的他自己。多么大的讽刺!


2006年,已经变性十余年的Ben Barres教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Does gender matter?性别是否重要》的评论文章,提及了他在做学术的这么多年里,所经历的这一切。


(图源:Ben Barres)


性别的转换,让他直观感受到了人们面对男性和女性学者时的不同态度。他说:“变性后,我第一次感受到,说话时可以不被男人打断、不被质疑。”


(图源:YouTube)


与此同时,同事对他研究的评论和“挑刺”也越来越少,他终于成为一个可以不受呵斥和排挤的,“正儿八经”的科学家了!


(图源:Stanford)


但Ben没有止步于此,学术上的声名鹊起,让他开始反思和质问学术圈里“难以忽视的真相”


一边,因为在神经胶质细胞研究方面的成就,他在2013年成了美国国家科学院有史以来第一位公开的跨性别科学家。另一边,他积极参与平权讨论,发表文章驳斥各种学界男性关于女性不适合做学术的言论


(图源:NAS)

 

他平易近人,积极帮助自己的学生,为他们谋福利,毫不吝啬地分享自己的知识。


(图源:Stanford把自己的头像ps到《哈利·波特》海报里的Barres教授)


去年4月,Ben不幸被诊断出胰腺癌。今年12月27日,他告别了奋斗一生的科学,享年63岁。斯坦福大学发表的悼文里说,去世前,教授都还在为自己的学生撰写推荐信


(图源:Stanford)


曾经受他指导的学生们,纷纷表达了对这位杰出科学家的怀念。斯坦福大学的一位博士生说:“Ben不仅是一个杰出的科学家,他对学界平权的推动,影响了这个世界。”


另一位博士说:“Ben Barres教授一生忠于自己,影响了许多人,是我们的楷模。”


(图源:Twitter)



但Ben在变性前经历的一切,并不是个例。古往今来,备受歧视、骚扰、调侃的女性学者们,比比皆是。


从去年奥斯卡提名影片《隐藏人物》里,名字不能写到宇航局报告上的黑人女数学教凯瑟琳·约翰逊。


(图源:Wiki)


到发表第一部《哈利·波特》小说时,被出版商告知要用名字缩写,避免透露性别的J.K.罗琳。


(图源:DailyMail)


性别这件事,一遇到和社会碰撞的情况时,女性似乎总是需要面对“隐藏性别好办事”这个定律。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还是诞生了一批优秀的女性学者和科学家。


从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屠呦呦


(图源:DailyMail)


拿到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的中科院院士谢毅


(图源:CCTV)


再到清华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导颜宁


(图源:微博)


但即使有这些做出非凡成就的女性,社会和媒体对于女性的恶意和调侃,似乎并没有好转。


比起突出女性的聪慧和成就,媒体喜欢用女博士是第三类人的标题当噱头,调侃做学术的女生,都是长相欠佳的灭绝师太或者男人婆。


这样的语境下,无论怎么着,仿佛只要是女性,无论成绩多好,成就多高,都不会是做学术的料。



不可否认的,女性在一些需要体力的领域处于生理上的弱势,但更多的时候,社会语境下,女性不能学理工,读博会变成剩女的言论,对女性的影响程度更深。


当一个人每天都告诉你,不要不准不适合做某件事时,你很难说这些话不对她产生影响。


Barres教授在他2006年文章的最后说:“女孩在很小的时候,就听到家人、朋友、老师、同学说女孩子不用做这个不用做那个,从一开始,她们就被默认为做不到。”


(图源:Stanford)


有时候,不是做不到,而是根本就没有被给予去做的机会。


source:

http://www.rsme.es/comis/mujmat/documentos/Nature442.pdf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en_Barres

https://profiles.stanford.edu/ben-barres

http://time.com/time-person-of-the-year-2017-silence-breakers/?utm_campaign=time&utm_source=twitter.com&utm_medium=social&xid=time_socialflow_twitter

http://med.stanford.edu/news/all-news/2017/12/neuroscientist-ben-barres-dies-at-63.html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ews/speaking-of-science/wp/2017/12/28/a-towering-legacy-of-goodness-ben-barress-fight-for-diversity-in-science/?utm_term=.61c8c6665a5a

https://www.forbes.com/sites/matthewherper/2017/12/28/mourning-ben-barres-the-transgender-scientist-who-changed-neuroscience/#74b4b91a54bf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tilda_effect


            公众号

          英国时报


长按识别左边二维码关注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