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道德大约只有三十里(深度好文)

2016年03月28日 阳光母亲




中国人的道德大约只有三十里

说中国人没有道德,那是找骂,说中国人的道德大约只有三十里,不知道会挨多少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中国人的道德大约只限于乡里。以往大多数的中国人,生活大致被拘限于家乡,方围三十里,乡里乡亲低头不见抬头见,所以中国人在自已的家乡不敢轻易违逆道德。走出家乡三十里外,认识的人少了,道德的约束力就减弱了;走出家乡一百里外,认识的人几乎没有了,道德的约束力就更弱了,所以说中国人的道德大约只有三十里。

这就是中国人道德的局限性,或者说是狭隘性。


丑陋的现象

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里说了诸多中国人的丑陋习俗,让许多中国人读了感到愤慨,柏杨被骂得狗血淋头。中国人爱面子,向来愤恨被人说丑陋。我也不敢说太多,就举四宗普遍性的丑陋现象,来说明中国人道德的狭隘性。

丑陋现象之一:独夫民贼光宗耀祖。

中国人信奉“成则为王败则为寇”,所以中国人在外面闯天下,无论他用什么手段,无论他害了多少人,只要他能成就一番大事业,他都可以回家乡光宗耀祖,乡亲们会把他视为家乡的荣耀,氏族的荣耀。历史上的独夫民贼,杀人魔王,在他们各自家乡的乡史里,在他们各自的姓氏族谱里,都可以找到他们的光荣榜。祭祖会亲,中国人无不津津有味地叨念他们同宗的牛人,尽管那是千把年前的事,或许根本就是一个传说,一样让今天的同姓后人说起来脸上发酒光,或许只有秦桧一人是例外。

丑陋现象之二 :贪官污吏衣锦还乡。

贪官污吏在外地搜括民脂民膏,只要他肯拿出一点钱为家乡做点公益的事,或者只要他能利用权力为乡里乡亲捞到一点好处,乡亲们就认定他是好人,无论他在外地做了多少伤天害理的事,也无论他在外面奸淫了多少良家妇妇,只要他没有直接伤害到乡里乡亲,乡亲们都会谅解他。那些曾为乡里乡亲谋取利益的贪官,案发被拿下判刑,几年后出狱,亲朋好友乡里乡亲赶往监狱门口迎接,就好比是迎接英雄荣归故里。这说明贪污腐败在中国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贪而一毛不拔,那才是可憎的事。也就是说,无论何等邪恶的贪官污吏,只要他肯为乡里乡亲做点事,贪到头了一样可以衣锦还乡。

丑陋现象之三:奸商恶棍名利双收。

奸商恶棍在外地发达了,只要他肯捐出一点钱给家乡,乡亲们就认定他是好人,无论他用什么手段,只要不直接伤害到乡里乡亲,乡亲们都乐于看到他发达,假如他能让乡亲们也得到好处,他就是家乡的大能人大恩人。厦门永华案时过二十多年了,主犯赖昌星在他的闽南老家至今还被乡亲们叨念,就因为赖曾为他的家乡建学校修路桥。奸商恶棍在外地捞到钱,捐钱在家乡捞名,当上人大代表,当上政协委员,亦商亦政,亦黑亦红,这在中国几乎是奸商恶棍一条铁定的成名之路。

丑陋现象之四:假货毒货易地而售。

这些年假货毒货泛滥成灾,就因为假货毒货易地而售,大家都视而不见。A地有人制造假酒,A 地的人不买,运到B 地去卖;而B地也有人制造假酒,B地的人不买,就运到A 地去卖。当地人都知道那些奸商在制造假货毒货,可就是没有人去揭发,甚至还为其打掩护。中国人就是这样的短视,只在乎眼前的利益,只要不直接损害到自己眼前的利益,什么事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如给一点好处,就可以出卖良心助桀为虐了。

中国人自以为聪明,看到制假烟,心想我不抽烟,所以无所谓;抽烟的人看到制假烟,心想我不抽那种烟,所以也无所谓;看到制假酒,心想我不渴酒,所以无所谓;渴酒的人看到造假酒,心想我不喝那种酒,所以也无所谓;看到制造假奶粉,心想我儿子已长大,所以也无所谓。假货毒货只是运到外地害外地人,所以当地人都无所谓。那些制造假货毒货的工厂,可以为当地创造就业,可以为当地带来经济利益,所以大家容许造假工厂存在,而且还会为造假工厂当帮手做掩护。中国人就不会想到你会那样想,别人也会那样想,你把假货运到外地去卖,外地人当然也会把他们那里的假货运到你这里来卖。你骗我,我骗你,最终就演变成你毒我我毒你了。

丑恶的价值观念

丑陋现象的背后实质上是价值观念的丑恶,几千年的文化沉积下太多的观念,许多观念混杂在一起,相互悖逆,反而让人无所适从,致使中国人似乎没有多少观念值得自己信守了,也就没有了真正的信念,于是中国人最后只能遵循 “难得糊涂”做人了。

“难得糊涂”成为金科玉律,成为座铭名,被中国人视为做人的最高智慧。正是因为大家都遵循 “难得糊涂”,所以中国人说不清楚有什么道德准则。中国人最烂熟于心的两条准则大概就是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与 “兔子不吃窝边草”。从信奉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到认同 “兔子不吃窝边草”,中国人总算为自己找到了一条道德底线。

中国人用“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作准则评价大人物,只要做出了一番大事业,无论他做了多少伤天害理的事,都算是伟人;用“兔子不吃窝边草”作准则评判小人物,只要他不直接伤害到乡里乡亲,都算是好人,甚至只要他不直接伤害到我个人,也可以算是不坏的人。


中国人道德缘由的三个层次

中国人的道德缘由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面子,二是乡情,三是信仰。

面子

这大概是中国人讲道德的主要缘由,面子对中国人来说就是天大的事,在中国人看来,面子就是尊严。为了面子,中国人扮大方,讲排场,斗阔气,甚而打肿脸充胖子;为了面子,中国人把七情六欲掩饰起来,一本正经,道貌岸然。活在这样的族群里,率真的人反而成为异类,故而每一个人都不得不戴上一幅假面具,言不由衷,行不由心,虚荣的面子观让中国人活得又假又累。

面子观成为中国人的一种价值观,似乎人活着就是为了争个面子。中国人不敢在家乡做伤风败俗的事,不敢作恶,一方面是怕法律,另一方面就是怕丢面子,在乡里乡亲面前丢了面子,就抬不起头做人了。中国的富人搞慈善捐钱,多数是为炫耀财富,甚至是为斗阔气。与中国人相处,最重要的是要给人面子,你给人面子,接下来的事就好办了,你让人丢了面子,那事情就难办了,甚至因此埋下祸根. 为了面子,中国人会记仇十年,为了面子,中国人会斗得你死我活。

乡情

这是中国人讲道德的第二个缘由,中国人的乡土情结,大致可以概括为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农耕民族,视土地为生命,乡土是自己出生之地,也是死后的葬身之地,大多数中国人一辈子就生活在家乡里,自然而然与乡土乡亲结下不解的情怀;另一方面是因为文化使然,中华文化的核心之一就是孝道,讲孝道,光宗耀祖是人生最大的荣耀。中国人拜祖宗,家乡是祖宗的发源地,从这一点意义来说,家乡就是中国人心中的圣地。中国人普遍没有宗教信仰,所以没有宗教圣地,家乡也就成为中国人心中的圣地,所以中国人老了要叶落归根,那就是一种乡土情结。

这种乡土情结成为中国人讲道德的最主要的缘由,是导致中国人道德狭隘性的主要原因。乡情与面子纠结在一起,约束中国人的行为,成为中国人道德的主要的力量。孝道文化延伸出来的乡情,也是为了面子,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就是最大的面子。在家乡里有面子,让父母长辈有面子,就是最大的孝道。中国人发达了,花大钱为父母做大寿,或回家搞大排场祭祖,或捐钱给家乡建校修路,即是为了乡情,也是为了面子。中国人不敢在家乡做坏事,做了坏事,重则浸猪笼,轻则被逐出家乡。逐出家乡后,假如能打出一番事业,捐些钱给家乡,乡亲们还是会原谅他,假如一生一事无成,那就没有面子回来了,只能客死他乡,成为孤魂野鬼,那大概就是中国人认为最失败的人生了。

这种乡土情结衍生出来的道德观,其底线就是所谓的“兔子不吃窝边草”,只要你不直接伤害到乡里乡亲,都可以说是不坏的人。假如你连乡里乡亲都敢坑害,那就是缺德了。这就是中国人的道德观,三十里以内不敢违逆道德,三十里以外,中国人就不再受道德约束了。

中国人把道德与乡情联结,带来了人情味,可恰恰是这种联结严重地损害了道德,为了乡情而忽视了道德,当道德与乡情冲突时,大多数人选择了乡情而放弃了道德。从乡情进一步到亲情,在亲情面前,道德就显得更加苍白无力了。

信仰

真正的道德是源自于信仰,更确切的说,是源自于宗教信仰,只有源自于宗教信仰的道德,才有可能超越地域的局限性,突破情感意识的狭隘性。然而,恰恰是在信仰的层面上,中国人最簿弱。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或者说大多数民族,都有一个主导性的宗教信仰,所以民众的信仰单纯而虔诚,道德的力量就强大多了。

中华文化缺失一种主导性的宗教信仰,说不清中国人到底信什么教,似乎什么教都信一点,又似乎什么教都怀疑,所以大致是处于半信半疑的状态。正是这种半信半疑的状态,导致中国人对道德的信念也是半信半疑,所以原本来自于信仰的道德,到了中国人的心里就演变成面子与乡情了。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