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勇 | 人生短暂 不如像陶渊明一样饮酒

2016年07月25日 美国新阳光国际




费勇


浙江人,现居广州,昊达文化创始人,唐宁书店联合创始人,著有《金刚经修心课》、《心经修心课》,译著有《时尚的哲学》(西美尔)等。





-❶-


最近有一个小朋友闹失恋,又遇到创业上的挫折,总要找我谈人生。谈了三次后,我说:鸡汤喝得再多,其实也没有多大用,不如你自己独自去喝一杯二杯三杯,且饮且醉,醉到醒来,自然就明白了。

 

胡适先生有诗:“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如做你的梦。”胡先生拿酒和爱做例子,说明凡事你一定要自己去实践、去经历。在实践里,在经历里,假如人生有什么意义的话,都在其中了。真正有用的道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可以说出来的,听听也就算了。不可当真。

 

 

-❷-


陶渊明有一首诗《连雨独饮》:“运生会归尽,终古谓之然。世间有松乔,于今定何间?故老赠余酒,乃言饮得仙。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云鹤有奇翼,八表须臾还。自我抱兹独,僶俛四十年。形骸久已化,心在复何言。”




连着下雨,心情不会太好。就像现在,日复一日的雾霾,难免会烦躁。何况世界之大,也没有什么朋友可以随意相聚。聚了,好像也没有什么话可以聊。独自一人,做什么呢?如果是一个佛教徒,那么,正好可以念佛。如果是一个儒家的信徒,那么,正好可以苦读圣贤书。


但陶渊明对于佛教,好像并没有太多的共鸣。他的同时代人慧远大师,是中国净土宗的祖师,曾经邀请他去参加party,陶渊明去倒是去了,但问慧远“party上能不能喝酒?”


佛教的party当然不能喝酒。陶渊明觉得无趣,中途就悄悄地溜了。也没有说什么理由。当然,一切不过缘分,并不需要理由。陶渊明不想当官,所以,也不会苦读圣贤书。对于佛教的出世,他有一点点的怀疑;对于儒家的入世,他有很深的厌倦。


陶渊明即使活在今天,也还是少数派。也还是边缘式的人物。他想过的生活,概括起来,可以这样说:既不想放弃肉体,又不愿意被这个肉体束缚,既要享受肉体的愉悦,又要有灵性的飞翔。怎么办呢?


陶渊明说:那就喝酒去。



-❸-




-

你一个人喝酒的时候

会想起什么呢?


陶渊明一个人喝酒的时候,想到的是:死亡。他说,人的生命运行不已,最终一定会死亡。喝酒的时候忘记了世间纷纷扰扰,唯独忘不掉自己一定会死掉。


世间什么都不确定,唯一确定的是死亡,但人类对于死亡好像没有什么办法。从前炼丹成仙,现在医学昌盛,但还是没有不死的药。是人一定得死。陶渊明在另一首诗里说:这一点人连草木都不如,因为草木可以枯了再荣、凋谢了会再开花,周而复始。人死掉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怎么办呢?求长生是愚昧的妄念。从陶渊明的诗歌看,他对于求长生的人非常瞧不起。在《形影神》这首诗里,陶渊明站在“肉体”的立场上抨击了求长生的想法。


站在“肉体”的立场,活着的意义非常简单:“人生短暂,不如喝酒”。与陶渊明差不多同时代的皇帝司马曜用了更简单的一句话表达了出来,司马曜看到有一颗流星飞过,拿着酒杯对着流星说:“劝尔一杯酒,自古哪有万岁天子?”一起喝一杯吧,从古到今哪有万岁的天子?反正最后都是一死,何不现在就饮酒作乐?



-❹-


后来唐朝的李贺,用这句话作为基调写了一首《苦昼短》: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为服黄金、吞白玉?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人生在世,不是比赛谁比谁活得更长,而是比赛谁比谁活得更快乐。何况,有史以来,追求长生、追求成仙的人,即使像秦始皇、汉武帝这样的皇帝,也没有成功。活着,就是为了快乐。美味的快乐、性的快乐、运动的快乐、声音的快乐。为了成仙,为了长寿,为了长生不老,牺牲了这些快乐,实在是很愚昧的事情。

 


-❺-


“世间有松乔,于今定何间?故老赠余酒,乃言饮得仙”。人是不可能成仙的。传说中的神仙,我们今天一个都见不到。所以,神仙是靠不住的。但是,酒能够把人带到仙境。所以,还不如喝酒。


然后,陶渊明分享了他的喝酒经验,他说酒这个东西,刚刚喝的时侯,生活里的什么烦恼,什么情绪,都远远地离自己而去,只有当下的痛快。再喝,连什么天啊什么地啊,都会忘掉了。


醉了。但,喝得再醉,天还在那里。只要顺其自然,就可以超脱世俗的烦恼。云鹤飞得再远,还是要飞回来。我自己时时保持着“任真”(与天合一,合乎天道和人的本性)的心,就算形骸灰飞烟灭,任真的心还在,有什么可说的呢?



-❻-


酒醉,陶渊明把它实践成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能够把普通人带向自由境界的生活方式。这种说法源头在于庄子。庄子在《达生》里有这么一句:“夫醉者之坠车,虽疾不死;骨节与人同,而犯害与人异,其神全也。”




庄子的话解释起来很复杂。但我们醉过酒的人一定会心一笑。醉酒之后,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意识和潜能浮现。但我们一定要明白,庄子的话是哲理,是譬喻。一定不能成为你酒驾的理由。


庄子的意思是,适度的酒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微醺,会让我们全然地忘掉俗务,而专注于当下的生命本身。当我们专注于生命本身时,生命内在的喜悦和平静,如同一股清泉源源不绝,自由奔放。



-❼-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自述“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輒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去留。”


如果他活在今天,大概会经常在自己微博或微信上发些诸如此类的感叹:“不喝酒的人不足以谈人生”、“有酒不喝,活着有什么意思?”“有钱不花,有酒不喝,喝了不醉,都是蠢货”、“想喝就喝,想走就走,想留就留”…………


他一生受到贫穷的困扰,但,一生喝酒不已。醉眼朦胧里,总是看见南山,进了山里,又总能遇到桃花源。我觉得他一生所要寻求的理想生活,可以用他自己的这几句诗来形容:


浩浩茫茫的湖水,洗涤我们的尘埃。

远方的景色啊让人欣喜。

人的本心啊多么容易满足。

只要有一杯酒就怡然自乐。



-❽-




-

只要有一杯酒就怡然自得。


陶渊明终究不能成为一个宗教的信徒,因为他不能放下肉体的那一点愉悦;更对于来世有很深的怀疑,不想错过当下的享乐。同时又想着遵循自己的良知和自由的心,于是,免不了要在俗世里挣扎一番。酒成为一种平衡的中介,没有把他引向信仰的路,却让他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千百年来,从李白、白居易,到梁启超等无数中国的士大夫热爱陶渊明,并不是因为他创造了什么丰功伟绩,而是因为他在中国这样一个时时处于乱世的社会里,践行了一个普通人对于生活本身的热爱,以及一个普通的个人透过自己的选择达到了自由的生活境界。



-END-



文章皆为作家原创作品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