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焦虑时代 | 谁按下了中国人的快进键?

2017年01月04日 美国研究生留学




2015-2016罗振宇跨年讲演现场


在《论美国的民主》(1835) 一书中,托克维尔用了一章的篇幅述说“为什么富足的美国人常常如此焦躁不安?”,“永不知足”同“过高期望”以及“妒嫉”:美国自杀率不高,焦虑症却猛增。


可见美国梦也有它病态的一面。


今天,美国梦消停了,中国梦甚嚣尘上。轮到中国人焦虑了。


快啊,这是一个抢钱的时代,你怎么还在磨叽?你看看人家马云,看看人家刘强东!


我想起上世纪70年代安东尼奥尼所拍纪录片《中国》,意外为中国保留了那个年代国人淡定的一面。


倘若这位意大利导演今天再来,会发现中国淡定不再,代之以急急火火的追名逐利。




身份焦虑症中的中国人


陈丹青在上次《新周刊》的“生活方式论坛”上感叹人们的生活总是被“规定”着。


所幸,他干了两件无用的事:写文章与画画。


所谓艺术家就是能干自己认为爽的事的人。


在“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中,人们被闹革命、批判、下乡、回城规定了;


在计划体制下,人被粮票、布票、油票等规定了;


现在,在商品经济时代,人们又陷入商业集权的规定,被电脑、马桶、空调和手机规定了。


要不就活在被权力规定的生活下,要不就活在被商业规定的生活中。


中国古人被三纲五常规定着,淡定安逸。


改革开放前有单位规定着,生老病死有人管。


现在没人规定了,那就接受市场经济的苦逼历练吧!


生活方式就是限制方式。


你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就是选择了某种限制,无一例外。


卢梭早就说过: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相对三纲五常和单位领导,本人宁愿选择被商品经济规定。


理由简单,因为有相对的选择的自由(Freedom of choice)。


焦虑是自由的伴随物。


当你能相对“自由”地追名逐利时,焦虑即空前增加。


《身份的焦虑》(Status Anxiety)的作者阿兰·德波顿提示中国人:新的经济自由使数亿中国人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然而,在繁荣的经济大潮中,一个已经困扰西方世界长达数世纪的问题也东渡到了中国:那就是身份的焦虑。


“身份的焦虑是我们对自己在世界中地位的担忧。


不管我们是一帆风顺、步步高升,还是举步维艰、江河日下,都难以摆脱这种烦恼。


为何身份的问题会令我们寝食难安呢?原因甚为简单,身份的高低决定了人情冷暖:当我们平步青云时,他人都笑颜逢迎;而一旦被扫地出门,就只落得人走茶凉了。其结果是,我们每个人都惟恐失去身份地位……”


是的,每时每刻都被成功人士的故事所包围。


传媒、饭桌、颁奖会,无孔不入地叫嚣:要成功!要成功!我们能接受一个远在天边人的成功,却不能接受一个身边人的晋升或中彩。


亚当·斯密在他的《道德情操论》中感叹:“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辛苦劳作、来回奔波到底为了什么呢?被他人注意、被他人关怀,得到他人的同情、赞美和支持。”


对人最严厉的惩罚就是把他扔到繁华的大街上却无人关注。


假如“自我”是一个气球,里面装着别人对你的评价,那你就被别人尊重或鄙视规定了。


对身份地位的渴望,同人类的任何欲望一样,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激发潜能、力争上游、阻止离经叛道的行径。


于是你不可避免患上身份的焦虑症。而做一些“离经叛道的行径”或许正是救赎之道——做些无用之事以治愈时代焦虑症。




你有过一个幸福的童年了吗?


关于该不该让孩子做“没用”的事,力挺派认为“没用”的东西最有价值。


伟大的艺术都是在“没有用”的情况下诞生的。


但多数中国人成长的路径,都是被逼去做那些社会认可的“有用的事”、“正确的事”,我想,这正是这个时代不快乐的根源。


逼孩子去学奥数、学英语是“有用的事”;


让孩子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管理好情绪是“无用的事”,而往往这些看似无用的事却又与孩子的幸福息息相关。


我们孩子们的生活被格式化为单一的应试教育菜单,你不选择,就被抛到这架庞大的成功机器之外。


国外教育界日益提倡一个人“同理心”的重要:一种能深刻感知和分享他人情绪的能力,所谓感同身受。


“同理心”是同情心的前提,被《全新思维》的作者概括为右脑六大能力之一。


我以为,微博就是个锻炼人同理心的地方,是对现行教育缺失的一种意外补偿。


90后为何频频被曝发飚?从小生活在以我为中心的温室,基本没有机会领教这个真实世界是怎么看他们的。


我可以自豪地说,我领孩子去捉过蛐蛐、钓过鱼,让他们夜晚走过玉米地。


但多数时候,为了“培养成人”,经常逼其就社会的范。


不打不成材。


打儿子的事是经常发生的。


在长大可能没出息但有个快乐童年,与长大变成功人士但童年痛苦之间,我倾向于前者,但总有反复。


我清楚,这是社会拧巴父母,父母再拧巴孩子。


杨振宁曾寄语年轻的清华校友们:“发现偏好、培养偏好、发展偏好”。


他说得没错,人有18种天赋,发现一种你就跳出来了。


让艺术系的过英语关,让物理系的过政治关,那是“毁人不倦”。


我读了十七年的书,最后发现,90%所学是无用的。


但是我也知道,我学过的东西读过的书,都内化到血液里,成了我面对苦难无聊时的解药。


鼓励去做无用之事,你可能说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痛,尤其对那些贫家子弟。


“我用了18年夜以继日地苦读,才有资格跟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在中国,读书是穷苦阶层改变身份的唯一途径,他们无“爹”可拼,哪有功夫做“无用的事”? 


时代正做一个国家崛起、经济腾飞的大局,把所有人裹挟其中——你被胁迫着去追求成功。


可我告诉你,当所有人都在苦逼的成功大道上狂奔时,其结果可能是崩溃。


假如有可能,停下来做些看似无用之事,笑看风云吧。


原载:新周刊

来源:群学书院



推荐阅读:


你在北方的寒冬里裹成粽子吸着霾,他在柏林街头一天一套衣服一生精彩


你拿哈佛当梦校,他却嫌哈佛太保守,兀自退学去偷拍女人了


神奇!提供你的英文名,就能推测你命运!(顺便传授取英文名大法)


你被学习虐成狗,她却放弃维密天使续约,读完纽约大学去当码农了


钱钟书先生的硕士论文,英语都可以这么溜,看见题目就给跪了……


看凌晨四点中国医院和美国医院,这才是医患关系的真相


圣诞一过,你的留学申请材料就成了砧板上的肉

以下关键字均在公众号对话框中回复

不是在留言区,也不用点阅读原文哦


回复GPA 看GPA相关内容

回复 条件 看申请美国研究生需要什么硬条件

回复 排名 看个人陈述相关内容

回复 PS 看个人陈述相关内容

回复 CS 看计算机科学专业详细解读

回复 金融 看金融专业详细解读

回复 会计 看会计专业详细解读

回复 法学 看法学专业详细解读

回复 传媒 看传媒专业详细解读

回复 ME 看机械工程专业详细解读

回复 市场营销 看市场营销专业解读


(长按二维码关注美国研究生留学)

对托福备考和留学申请有任何问题 请点击

阅读原文在线咨询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