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不要移民这里!”二代华裔真心话引发全体中国人深思!

2017年08月14日 微珀斯


点击上方蓝字“微珀斯”关注西澳珀斯城市门户平台


这是一篇讲述美国华裔二代心声的文章

说述了华裔二代所处的尴尬境地

虽然澳洲环境比美国好一些

澳洲华裔也比美华裔生活压力、社会压力小一些

但所面临的的问题仍旧是共通的


越来越多的父母带着孩子来移民

以为是为了孩子好

却不知道ta其实并没有从“好生活”中得到快乐


近日,一名自称7岁随父母移民美国的华裔二代在美国最大的华人论坛文学城上发帖称,对于想移民至美国实现“梦想”的父母,其建议应该先仔细考虑移民会对孩子造成的具体利弊再选择是否移民。


因为父母一厢情愿的移民梦却往往也断送了孩子的未来。


据海外网1月19日报道,这一篇帖子引发网友热议。作者ArmorUSA称他发帖的目的是为了告诉和他一样的华裔二代美国移民的中国父母,他们在打着让他们的子女追逐梦想的旗号匆忙来到美国前,应该充分了解出生在美国的华人在美国是如何被对待的这一现实。帖子发出后很快被转载到其他华人论坛上,包括美国本土最大的在线论坛Reddit,迅速引起华裔二代移民的共鸣。


网友转载文章至Reddit


作者在Reddit发帖


我7岁就和父母从老家山西移民到美国东岸,长在美国,深度了解美国文化,而成年之后拼命补回中文的一个有事业野心和打拼精神的30岁小伙子,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多年以来,很多中国父母穷极一生做着一场移民到美国的梦。这些父母认为美国空气质量高,生活富足,收入可观,孩子在美国也能取得比中国更好的未来。


为了这个梦,他们不惜一切地把孩子带到美国,甚至直接来美国产子——这样孩子直接能获得美国护照,从出生那天直接成为梦寐以求的 “美国人”。


无数的中国父母认为孩子因为年龄小而适应能力强,在美国长大一定会享受无数的色彩和发展机会。 “为了孩子的未来” 被中国家长当作最重要的移民原因之一。


但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大部分中国父母决定把年幼的子女带到美国的时候,实际上根本没弄清楚在美国文化(甚至西方文化)长大究竟对华裔孩子到底有多么大的负面影响,对他们的归属感,认同感,搭建人脉圈子的能力,将来的职业生涯的发展,有多大的打击。


首先,很多移民美国的中国父母,大多时候,对美国社会对华裔的态度和待遇一窍不通。他们执着地认为,中国空气污染,教育系统压力重大,地域歧视泛滥,风俗不健康,人们普遍素质欠佳等等原因造就了他们对美国的浓厚向往。他们对美国的知识和了解一般都是从其他中国朋友,网上,电视等等渠道听到的。但是这种信息来源是片面的。


中国父母听不到美国华裔遭受的苦难和不公等待遇,各种日常生活之中的歧视。关于美国长大的 ABC (美籍华人)的生活真相他们更从来没接触过。所以中国父母有什么依据来一味,执着地认为让子女变成“美国人”就一定对他们将来利大于弊呢? 


实际上,我很少(甚至都没有)见到美国长大的ABC亲自站出来告诉中国父母他们自己在美国长大的感受——大部分在美国长大的中国孩子一般不会太多中文,由于他们从小就缺乏汉语环境,听不到看不见中文,哪怕周末再努力地去“中文学校” 补自己的母语也往往不够。孩子渐渐得就把中文完全忘光了,长的个炎黄子孙的脸,而一句中文都说不出来。


这些ABC没法和他们的中国父母交流,更没法将作为美籍华人的真实感受分享给他们的父母和说中文的朋友。反而,因为中国父母听不到子女的心声,就误以为子女都活得非常滋润,认为子女一定已经完全融入美国主流白人圈子了。



但是ABC在美国生活的普遍没有父母认为的那么滋润!


大部分ABC不和父母交流心声,不意味着他们都活得比中国长大的孩子好。


虽然他们不用呼吸中国污染的空气,也不需要榨尽脑汁披星戴月地背唐诗宋词,但是长在美国的ABC们普遍遭受隐形的心理迫害:


1)永久的文化隔阂;

2) 终身摆脱不了的二等公民待遇(特别是华裔男生);

3)消除不掉的种种事业障碍。


这些隐形的弊端对孩子构成很长期的压力和迫害,父母至少应该深度了解一下孩子在美国的真实情况,多和孩子交流,多听听孩子的心声,而不要一味去否认这些负面因素,自私地为了保护自己的尊严而遗弃了对孩子的关照和协助。


文化隔阂:永久,且难以避免



1)长在美国的华裔孩子遭受永久性的文化隔阂,没有体验过的中国父母很难完全理解。


美国虽然有很多好处,想象的那么公平。在美国长大的ABC虽然英语和白人一样流利(经常会比他们更好),但是由于他们长得一张中国脸,几乎融入不进美国主流文化。 


ABC大部分还是和其他ABC一起玩儿。虽然小时候还是能交到各个种族的朋友(我小时候也有白人朋友,黑人朋友,等等)但是成年之后很少看到ABC能在主流白人圈子里如鱼得水。和语言无关——西方文化很歧视我们中国人这种长相。


美国文化认为华裔没有白人优越,设定了诸多很难推翻的刻板印象——只会埋头苦干,没有领导能力,不善言辞,没有人格魅力。很多白人,包括媒体人,都会公开嘲笑华裔的体型不如白人强壮,笑话华裔眼睛小,不如白人好看等等很恶劣的讥讽。


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典型偏见:眯缝小眼睛,送中餐外卖


读初中和高中的华裔孩子则很容易受其他种族孩子的欺负,步入社会之后也会经常受到很多变相的歧视。总而言之,这些负面因素积少成多,能使很多ABC失去自信,播撒失败的种子。


由于上述诸多原因,ABC在美国实际上就是活在一个文化狭缝之中。


他们虽然长在美国,学了英语,但是永远不会被视为真正的 American。同时,他们也融入不了中国人的圈子。我读大学之时,亲自看到ABC被中国留学生嘲笑——为什么长的中国人的脸而中文一句都不会说?


ABC 既不被美国圈子欢迎,同样也不被自己的中国人接纳,这种文化隔阂和绝望的感受是中国父母没法了解的,但中国父母一定要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


很多中国父母一直逼迫孩子去努力融入美国主流,但是我今天想让所有中国父母知道:哪怕你的再努力融入美国圈子,你终究不会成功。美国人一看我们的中国面孔就把我们视为外人了。一个有中国面孔的黄种人,不管你英语再地道,是融入不进美国核心白人圈子的。美国人就从来没想把我们中国人当成自己的人看。“孩子稍微再努力一把就能融入白人圈子”不过是个妄想。


融入不了美国圈子,但是同时也失去了中国圈子的精神支持,ABC身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步。况且,这种尴尬几乎没法解决,因为孩子在美国长大那几年已经耽误了他们学好中文的那段日子了。


这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移民海外的父母一定要了解这种处境对孩子有多大的打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心态健康实际上都取决于有自己的圈子。人都得有归属感,有一个自己不受歧视的群体。


移民到美国的父母不经意得就把子女这个很重要的“归属感”和“圈子”掐掉了。没有圈子,没有认同感,对大部分人的心理有长期的伤害,甚至能导致孩子患上抑郁症甚至自杀。



二等公民身份:终身如影随形



2)长在美国的华裔孩子终身摆脱不了二等公民的身份


把孩子早年带到美国的父母没意识到,来美国的行为就等于剥夺了子女将来回中国的选择。


这个选择实际上很重要。为什么? 每个人都得有个家乡。


如果父母强迫孩子“虽然长得一张中国脸”,但是只能在西方国家生活。这意味着孩子只能在白人主导的社会之下而生存。华裔在美国普遍被视为二等公民,比白人低一档次(甚至比黑人都低)。


父母能接受这种现实,那也是因为这恰恰是他们实行自己的选择权的结果。况且,很多父母以后也能回国,所以他们心里有底,觉得美国再不舒服也是他们“选择”来的,大不了以后回国。


但是ABC就不一样了。ABC没有选择。他们什么都没做,父母给他们设定的就是终身只能作为白人之下的二等公民,连个回国逃避美国白人的歧视这种选择都没有。


一个人有选择而不行使,和没有选择,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美籍华人年龄大了越会感到对家乡的渴望,但是他们终究没有真正的家乡。中国人也不认他们,美国人也不认他们。他们没有家乡,无法落叶归根。他们一辈子只能忍气吞声地当美国的二等公民,受到重重的压抑和歧视。这是一个很凄惨的事实。


此外,美国对华人的歧视在华裔男生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大部分中国父母不知道,但是美国主流白人尤其不尊重中国男生。白人很喜欢开中国男生的玩笑,觉得中国男生长得没他们好看,体型没有他们强壮,眼睛小,丁丁小,等等。


中国男生在美国一般从小就受到很多外国同学的欺负和侮辱,对孩子关键成长期的自信有很大的隐形损害。


白人经常模仿这个姿势嘲笑中国人的小眼睛


ABC男生在美国普遍来讲一点社会地位都没有,找对象特别困难,长大后在职场和社会一样继续受很多人的欺负。再加上华人在美国没有丝毫政治地位,没有政客代表,华裔男生只能忍气吞声,连个抗议的渠道都没有。


华裔男孩子在美国各个领域都吃亏,几乎没有一个地方是占优势的。在这个方面,华裔女生更受白人男生欢迎,但是华人男生普遍来讲既不受白人男生欢迎,更不受白人女生的欢迎(有调查显示中国男生在美国找对象要比白人男生、黑人男生、甚至拉美男生难得多)。


某网站做的统计,亚裔女生和白人男性最受欢迎,亚洲男性无人问津


所以有儿子的中国父母一定要意识到,把儿子带到美国就是让后代失去了他们做为男生应该有的尊严和地位。对ABC男孩子将来的自尊心有很大的破坏。


失去文化背景,难以成功


3)其三,早年移民美国而失去中国文化和背景对孩子将来的事业发展有很大的打击


ABC“不伦不类”的身份在商业,政治,法律,创业,甚至科技界均遭很大的劣势。主要原因就是这些领域的发展都与人际关系密不可分,不是谁考试分数最高谁就能干得好。


但是ABC恰恰就是在人际关系上特别吃亏,因为他们既不能融入美国圈子,也不能融入中国圈子。这些领域的发展很依赖于客户,政客,投资者打成一片。在这种拼关系的残酷竞争下你光有好成绩半毛用都没有。因为ABC的背景与本地白人和来自中国人的背景都无法对接,他们自然会遇到发展瓶颈,因为没法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也没法和他们达成共鸣。


所以父母得小心,把孩子带到美国,有可能就等于切断了孩子未来创造事业的翅膀。


本人就在常青藤大学读的本科,在美国读完了大学在纽约和香港的投行均工作过。本人发现的事实就是如此,白人和在中国长大的孩子都混得相当不错,可以搭建圈子,有锦绣前途可言。但是ABC却很尴尬,白人客户也不把他们当成自己人,中国客户也不认他们为中国人,对有野心的ABC来说这是个莫大的问题!


这种天花板是ABC几乎没法克服的,不管ABC再努力也没用,因为两边主流文化都不认他们。可惜的是我周围好多ABC都是我见过最刻苦,最能干的人,但是就凭他们身份上吃亏而在好多领域都屡遭天花板。 


对孩子来说,父母这么早就割断了孩子的文化根源是极其不负责任和自私(伤害孩子)的行为。将来孩子受的苦是说不出来的一种苦,没人能理解的一种孤独的痛苦。


在美国,我认识很多ABC学习非常出色成绩很优越但是就是发展不起来,然后父母也不懂或者不想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反而弄得孩子终身孤独和无路可走。



出国,请三思而后行



总之,我的目的就是从一个ABC 的角度与大家分享一下中国孩子在美国长大的真相。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别认为孩子在美国长大就能轻轻松松融入美国社会。别认为虽然中国有各种各样的社会弊端,就等于来美国之后所有在中国的担忧就魔术般的消失了。


让孩子在美国长大对他们是个很大的挑战,对他们心理的伤害很深。在我看来,还不如让孩子高高兴兴做个中国人,在中国长大好。将来孩子成年之后可以自己来美国呀。为什么非要这么着急把他们带到一个本身就瞧不起中国人的西方国家,让他们在种族歧视的阴影下长大?


我们有着中国人的脸,再努力融入西方文化也是个徒劳。无论孩子再努力,英语说得再好,也不一定能融入美国社会,因为他们长得一张中国人的脸。


然而,父母得意识到,在他们忙着想让孩子融入美国之时,同时也失去了孩子本来应该有的中国身份和背景。这种愚蠢的选择使孩子没法将来有回祖国发展的途径。最终结果就是导致孩子在中国或者美国都终身陌生,以后中国发展得再好孩子也没法回去生活,享受作为中国人的荣誉和尊严!


上帝既然造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就应该骄傲,自豪地做我们的中国人,而不是强迫孩子当一个本身就当不了的西方人。


众多华裔二代网友看后纷纷留言,毫不吝啬地坦言他们的苦水。



我能理解这些经历当我与我以前的新移民室友谈话的时候。他不是90后富二代,但他对西方的想法与我们父母那一辈的人更像。基本上,你不可能理解他。


像他和我们父母明显是移民,他们有严重的口音,并不被看成是一种威胁。(白人)对待他们并不像对我们那样充满敌意,因为我们的讲话和举止与白人在一个层次上而这种平等是他们不能容忍的。



很高兴有人像你一样站在我们华裔二代这一边。



最大的问题是亚洲的媒体愚蠢地从好的角度描述西方/白人。我听说过各种各样的原因,但要紧的事是消灭这种无稽之谈。这些媒体简直在驯养一群送入狼口中的羊。



对。为什么亚洲的媒体总是把白人描述成好人而西方媒体把我们描述成要么邪恶、懦弱、书呆子,要么他们用亚洲的刻板形象把自己装成亚洲人。



精彩的分析。华裔二代群体太弱了,根本不能与全球白人至上做抗争。任何抗击全球白人至上的努力必须来自中国的平衡杠杆。我看不到其他的任何方式。



白人被认为是优越的,但是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白人相对于美国来说是大大减少的。即使我能阅读中文,但我的汉语水平不高,无法满足居住在中国的需要。对我来说没有很多的选择。没有地方是完美的。



同意。这个国家对我们的标准设置得太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比得上在中国(不同之处是中国关注硬性的考试分数,而在这里面临对好成绩和课外表现的压力)。无论哪种方式作为一个亚洲人你都注定要在这样的压力下生活,但是如果我必须选一个的话,我更偏向于生活在中国,在那里我不必感觉到自己在生活的多方面都生活在“食物链的底端”。在中国,有其他地理歧视,但是总体来说当我给中国人当面讲作为一个华裔二代的经历时,他们中的很多人会说他们宁愿在中国做一个普通人而不是做一个孤独的华裔二代,拼了命而获得很少。


报道称,网友ArmorUSA的言论给民众敲响了警钟,想要移民美国的人需要将其提到的困境考虑其中。同时希望华裔二代美国移民更有自信,能够面对生活中的更多挑战!


<丧失归属感,所以才自卑>


引申


澳洲华人二代的尴尬:是中国人还是澳洲人?




“语言经纪人”:

当全家只有你会说英文



邱安妮(Anne Chiew,音译)每周都要去看望79岁的母亲,每次去都有固定的仪式要做。


晚饭前,母女俩都会坐在厨房的桌子上,有条不紊地打开这一周寄来的所有信件。


接着,安妮把这些英文信件,一封封地翻译成粤语给母亲看。


这就是她在澳洲成长的过程中,一直扮演的一个角色。



翻译角色是天职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安妮的父母从广东新会移民来到澳洲墨尔本。


为了在新环境得以立足,爸爸妈妈迅速投身于谋生中,忙着做中国侨民的生意,不需要也没时间去学习英语。


因此,当安妮出生时,翻译的重担就落在她肩上,这仿佛是注定要继承的天职。


安妮常常要和父母一起去银行,开户、存款、取钱,所有的沟通都由她一手包办,父母就站在身边,等候安妮的翻译。


那时候,安妮需要踮起脚尖才能趴上柜台。



到了今天,安妮依然要每周给父母翻译一次信件。


如果遇到比较紧急的信件,等不及周末再来看,母亲就会打电话给安妮,艰难地把英文字一个一个读出来,安妮就努力地解释它们是什么意思。



“所有的邮件,表格,来自学校的信函,不但要为他们翻译,还得帮他们填表,如果遇到我不认识的词,一定要去查字典设法弄清是什么意思。”安妮说道。



小人儿有大作用


对于像澳洲这样的移民国家来说,在许多家庭中,儿童为父母充当翻译的做法非常普遍。


西悉尼大学心理学讲师Renu Narchal正在着手研究移民儿童在童年时期担当翻译,对家庭和自身会有什么影响。


“大多数孩子从八九岁开始就充当翻译,这是移民儿童对父母的义务,因为他们看到父母因为小事烦恼,都会想自告奋勇帮他们解决。”


Renu Narchal

其中,只有一个孩子在家中做翻译的情况十分常见,而且大多是最年长的孩子,或者是女儿,来充当这个角色。


因为女孩的口头表达能力往往比男孩发展要早,出于文化观念,移民父母也会认为女儿更能胜任做翻译。



移民父母常常需要孩子在医生、房产中介和律师面前进行翻译,“这些复杂的事情其实已经超出他们的认知思维和能力”


Renu Narchal认为,移民儿童为父母作出的的贡献,并没有获得承认,尤其是在澳洲。



孩子“甜蜜的负担”


Renu Narchal还进行了一项匿名调查,了解澳洲移二代童年时充当翻译的经历。


1/4的受访者表示,这段经历非常艰难,因为要替父母翻译,他们经常被要求不能去上学。


失去和同龄人玩耍的时间,过早接受复杂的外部资讯有的受访者甚至说,由于难以履行这一家庭职责,他们考虑过退学。



另一个挑战是,孩子们往往要被迫传达属于成年人的话题,例如粗话,或者坏消息。


可是如果不如实翻译,又会造成更大的麻烦,比如说医疗信息。



现在,澳洲已经不允许子女在医院里为父母翻译,但对家庭医生诊所来说,这种现象依然很常见。


从翻译者到决策者


翻译做多了,孩子们最后反而成了做决定的人。


安妮说,一开始给父母做信件翻译,后来还得告诉他们接下来应该做什么,步骤是什么,“这对一个八岁的小孩来说很不寻常,对吧?”


“人们常常说,随着年龄增长,孩子会反过来成为照顾父母的人,但我从小学四年级就开始照顾他们了。”



这样的一个快速转变,给安妮造成了不少压力。


如果她有什么东西不懂,也不知道该向谁求助,安妮无时无刻都要谨记对父母负责,因为,父母能依赖的人,只有自己。




然而他们也有烦恼


移民二代的存在,在澳洲一点也不新奇。


大部分移民一代对中国文化的认同非常强烈,到了第二代、第三代,这些认同感就开始递减。



海外华人总是把自己的民族认同感强加于自己的后代,却往往遭遇滑铁卢。


典型的ABC(Australian-born Chinese,American-born Chinese)、BBC(British-Born Chinese)应运而生。


不少在海外出生的移二代坦诚自己于中国文化渊源不深,有的更没有中文名字,淡化了华裔身份。


“爸妈常让我说自己是中国人,但我却没那么大的感觉,中国对我来说太陌生了。”


在移二代的世界观形成时,中国文化、中华民族这些元素对他们而言,太渺小、无足轻重。


乐:积极价值观是我的优势


不过,这种现象真的没有一点好处吗?


作为澳洲的中国族群,在一些事情上反而更为便利。


会说中文、懂中国文化,这些独一无二的优势不知不觉扩宽了就业的知识面,能做很多local做不到的事。


在学术上,移二代的优势更加突出,尤其是亚裔移民群体。


有研究者们认为,他们之所以能表现优秀是因为有积极的价值观:


将自己与还生活在国内的人进行比较,

从而用更积极的眼光看待自身处境。


而父母的高期待,父的母辛苦打拼,做出种种牺牲来换取自己更优越的生活环境,这些都是刺激移二代更加努力的原因。


感动——做爸妈的贴心小棉袄


在许多移民小孩十多岁的时候,父母在很多事情上都会和翻译者交流,这使得子女之间一直保持互相尊重、无话不谈的关系。


到了今天,像Anne这样每周一次的翻译仪式,也让子女关系更加亲密。





Buzzfeed此前曾做过一个采访:


有个说蹩脚英语的父母是什么体验?



里面提到了给父母做翻译的感受。


“他们牺牲了太多…”



“我很小就开始了解父母了…”



“报答他们的一种方式…”




的,也许许多出生在澳洲的移民二代,无从选择。


面对陌生的民族情结,你感到无奈,面对英语不好的爸妈,你感到苦闷…


但是有一件事不用怀疑,那就是,父母终其一生,努力拼搏,都是为了给你带来更好的生活。


您还可以继续看


西澳近5万华人的留守,真实的生存真实的生活


从A到Z,为你细数恋上珀斯的26个理由!


全澳69处最美餐厅排行,西澳占有14位,独家推荐诚意满满


— 微珀斯全新版块 —


【房博士】西澳,值得你我期待!最坦诚最全面剖析


【房博士】叮咚,最全2017-18澳洲房产新政快递到了,请您签收


【房博士】手里握着300万人民币,你能在澳大利亚各州买到什么样的房子?


— 微珀斯全新版块 —


【移民小助手】2017澳洲移民攻略!最新成功率最高的移民签证排行榜


【移民小助手】移民签证排行榜之首部曲-技术移民签证


【移民小助手】中国富豪扎堆澳大利亚,澳洲投资移民有多简单?


关注“微珀斯”!俯瞰西澳州!

微珀斯-西澳门户微平台!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