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债的博弈:为何会有“中国式让梨”?

2015年05月12日 墨尔本山东同乡会



你也许已经看过了漫画作者@笛子Ocarina 的“中国式让梨”。

这是一场典型的围绕人情债而展开的仪式性争斗。但为何会有这样的争斗呢?博弈理论对这样的现象有一个尝试性的解释。

从重复囚徒博弈到人情交换

今天我帮你个忙,明天你帮我一个。日常所说的人情,说白了就是这样的互惠行为。我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你带来更大的利益,指望你将来能为我做同样的事情,最终双方一起受益。

为啥我不担心你拿了好处跑路呢?因为我预测我们在未来还会碰面,双方的互动还会持续下去。形成长久的合作关系,最终都会受益更大;就算你真的打算为眼前利益背叛我,你也得掂量一下来自社会的谴责——这世界上可不止你我两个人。

就这个逻辑追根溯源,可以回到所有合作理论的基石:重复囚徒困境。如果你我只相遇一次,此后再也没有任何交集,那么纯为自己眼下利益着想是正常的,双方都会选择背叛,哪怕最终结果是双输。但是如果相遇次数很多,优势策略就变成了“回报好人、惩罚坏人”。这个思路下最著名的策略莫过于“一报还一报”(TFT)——你上一轮怎么对我,我这一轮就怎么回敬。其实它并不是在所有场合下都最优,但各种最优策略里都有它的影子。

而博弈论里的“人情交换”(Favor trading),则是在此基础上做了修正:双方不再是同时打出合作或者背叛,而是每次只有一方能够行动,善举是否得到回报要等到下一轮才知晓。这引入了一些额外的变数,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主流的行为依然是长期的合作互惠。一个存在“人情”概念的社会,其实是更好的。

孔融让梨:一个毫无益处的人情

现在问题来了。无论是博弈论上分析的人情,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大部分人情,都是代价小收益大的。朋友帮你个忙,你再帮回去,结果是双方都得到了好处,总体上对社会也有益。

可是,挑梨是一个“零和博弈”。一共两个梨,一方拿了大的,另一方就必然得拿小的,当两个孩子 都很喜欢梨的时候,代价和收益正好相当。在让梨的时候,无论双方交换多少次人情,都不会变得更好;就让梨本身而言,没有双赢也没有双输。照理说,这样的东西并没有多少积极效果。

只是,现实生活中没有人真的会去用博弈论计算每一次交易。就算这是一个毫无益处的人情,在我们看来,这也是人情。

其实一个梨子而已并没有什么要紧的,但是文化传统不这么认为。

人情的大与小

人情虽然好用,但记人情可是件负担很大的活儿。毕竟这东西不能定量,不能像记账本那样明明白白写下来。而且,正如我们不愿意欠债一样,欠人情债——尤其是并不算亲密无间的亲戚的债——也是让人不自在的事情。(因为传统中国家庭结构的原因,这样的债还偏偏很容易欠下。)

要怎么避免脑子记的人情太多最终炸掉?原则人人都懂,抓大放小嘛。大的人情记住,小的过去就过去了。但是,多大算大多小算小,不同人和不同文化的判断都是不一样的。而出于某种原因(不知是否和儒家经典里反复强调的禅让有关),“谦让”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被划分成了大事儿。就算谦让的只是梨子这种微不足道的小东西,挂上了这个名头也是大事儿。

又是大事儿,又不想欠人情,双方互不相让,眼看就要僵持下去,怎么办?只好靠仪式性斗争找台阶下了。

仪式的意义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只有人会伤害同类,动物不会。这当然是无稽之谈,动物攻击、杀死甚至吃掉同类的场景比起人只多不少;但在一种场合下,动物是的确不会做出过分举动的,那就是仪式性斗争。

仪式性斗争的理论的原型是胆小鬼博弈,在此基础上经过了演化博弈论的改良。它假定在和实力相当的敌方对抗的时候,你可以选择往死里打,可以选择拖时间,也可以选择认输。理论推算和计算机模拟表明,大多数情况下这样的斗争结局是双方一起拖时间,最终一方挑个合适的时机或者借口,在形式上认输,而实际上默认打成接近平手。这样不但造成的损失最小,而且也最大程度地保全了面子——或者,在让梨的例子里,最大程度地减小了人情债。

当然,在让梨这个例子里,梨子实在是微不足道,输了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但还是那个问题:我们的传统文化认为这是大事儿,我们也只好按照大事儿去对待它了。

是道德在绑架,还是人在绑架?

人情往来,在原则上是没有错的;让梨虽说是小题大做,但后果也不过是耽误时间而已。我们真正反感的,是它以最极端的方式展现了道德上的虚伪:明明是在算计,却偏要装作礼貌。

所幸,总的来说道德并没有这么糟糕。在博弈论的模拟里,参赛的各方是程序,它们自己并没有在算计,是反复的博弈过程剔除了表现欠佳的程序,从而实现了算计的效果——这就像马蹄子很适合奔跑,但马自己对此一无所知一样。诚然,人类个体能算计,但多数人在多数时候还是没在算的;概率上讲,你能看到的绝大部分道德行为,其主体都是简单而真心地相信它好,而不是经过了周密的利弊分析。再说,动机又不是道德的全部,很多时候只要结果是好的,我们也不会去过问动机。

但是对于我来说更加可怕的是,这幅漫画展现的让梨场景是一个典型的双重绑架——古旧的文化传统绑架了成年人,成年人又带着传统继续绑架下一代。社会时时刻刻都在改变,道德标准也应该跟着社会的变化而前进,然而现实中传统的力量却总是在拖后腿;相信两千年前的古人能够完美指导今天的社会规范,和相信他们能完美指导今天的科学、技术、医疗、经济……是一样荒谬的,可是总会有人这么相信。更加糟糕的是,这些人还在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无论是社会上的还是家庭中的——去把这些想法强加给下一代人。

因此,虽然一个梨真的只是完全无足轻重的小事儿,我还是想说,让梨这种事情,去死吧。(编辑:Calo)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