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不好好管理时间,怎么做爱做...

2017年02月19日 TIMEZONE


...的事,交配交的人?


本文授权转载自:Panopath过来人

微信公众号ID:Panopath_liuxue



申请季一结束,想必许多申请生都在家闲得长蘑菇,渴望大学生活赶紧开始呢。这样的童鞋你们可以放心,到了大学大部分人都会忙到爆炸\(╯-╰)/




进入大学后,当你们开始一周看好几本reading、啃GRE或者开始申请转学或实习,你们会发现一天24小时根本不够用。想要轻轻松松无脑平衡社交、学习、面试、工作、睡觉等等,实在是mission impossible。


大多数人在美国大学会遭遇的困难挫折,也大多是因为无法平衡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时间管理并非难事,只要稍稍进行计划、运用一些技巧,大学生活就会好过很多。因此,我希望能与大家分享一些时间管理的经验,让大家少走一些弯路。


作为一个二十年如一日晚睡晚起的熬夜党,我依然能够在学业overload和吐血加班中维持所有科目全A以及高效工作完成度,证明我也许还是有一点关于如何时间管理的邪门歪道经验可以传授给大家的,咳哼 <( ̄︶ ̄)/ 。




   为什么要管理时间  


回忆起我的时间管理之路,我陷入了沉思。啊!这一切的开始,是十五年前 --+。


得益于我那十分自律的母上大人,我自小就开始培养自律的习惯。在时间管理上,她给予了我非常大的自由,经常对我说:“妈妈相信你能管理好自己,只要作业写完了并按时上床睡觉,你中间想怎么玩都可以。当然,如果你不怕老师批评的话,作业不写也可以,妈妈一点意见都没有 [可怕的微笑]。” 



就这样,六岁的我开始了自己的时间管理之路:在别的同学每天放学组队去隔壁小卖铺买辣条时,我永远是背上书包最先溜出校门的独行侠,仿佛骑着皮皮虾一般快速回家写作业。而我的目的只有一个:只有更早更快地学,才能更疯更好地玩,更快乐地生活。

这就是我认为的时间管理的目的。生活的大部分乐趣并不来源于“干该干的事”,更多来自“做爱做的事”。时间管理是为了在完成任务之余,能有闲暇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很多时候,人们会盲目地追求意义,而忘记满足感才应该是一切任务的目的。因此,许多人为了学而学,为了工作而工作,尽力拼搏,也始终在亚快乐的状态。在此,我建议大家把时间安排当作自己的爱好,寻找过程中的满足感,而非提醒自己这件事情有多正确。



   我的方法能达到什么?  


任何管理时间的方式都只能达到有限的目标,大家可以将我的生活作为我的方式的局限,来判断这一方式是否适合自己。


学业生活

大学期间因为痴心妄想打算要毕业后赚回学费,报了double major加一个minor,导致每学期都“自愿”overload。虽然每天都被学业压力大拳拳捶胸口,我也保持了所有科目的Straight A。




校内工作

我每周平均在学校工作6-8小时,在lab工作4-6小时,自己兼职做申请咨询师6-8小时,现在有时还要被Panopath抓去打黑工...唔...唔!!(被捂住嘴拖走)


实习

上学期我参加了CMC的Silicon Valley Program,周一到周五在三番的一家startup全职工作,周六上一整天的学校课程(quiz/test/exam/paper品类齐全的那种),平时还要参加networking events,约见校友并申请暑假的实习,加上还有每天两小时通勤。Final刚好赶上公司产品发布会,于是两周之内我要完成50+页的final papers,还要吐血加班,但是依旧成功兼顾学业和工作。


其实

我把上述这些高效高质地完成

只是为了可以腾出时间做下面这些:


我爱睡觉,weekday平均八小时,weekend每天12小时。

我爱看美剧,而且是养肥了binge watching。

我爱侃大山,我全家都爱闲扯淡,所以平均每两天跟家人视频一次,一次三小时。

我爱做饭和吃饭,会花很多心思和时间举办 dinner party。

我爱手工和美术,每天抽出半小时写手帐,已经坚持三年,刻的橡皮章堆起来像一车切糕。


这样看下来的话,与其说我在管理时间,不如说我在管理自己的生活,因为我的目的不是让时间变多,而只是让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过得更充实更开心。



  核心思想:管理三步走  


根据我的理论,自我管理就像大象装冰箱一样,一共分三步:明确目标、开始行动、形成习惯。


Stage One: Objective

我并没有提倡大家都成为功利主义者或实用主义者,但如果在为自己制定目标的时候,能够有一个清晰且可以量化的目标,计划的成功率会大大提升。


举个栗子:“我的计划是今年读50本书嘿嘿” vs. “我今年要多读点严肃文学,这样下次遇到文青妹子的时候就可以更容易聊成soul mate跟她嘿嘿嘿”(大误)。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也是目的性的动物。当你想清你的目的,你会更容易开展计划。




Stage Two: Action

明确目标、订好计划之后,就要立即开始行动。许多人会对自己说:“嗯,不如明天再开始减肥/写paper/收拾房间吧”不!我赌五毛钱你不会明天就开始!尤其是在没有DDL为第一生产动力的情况下!这样看似细微的拖延,很有可能会让一整个计划胎死腹中,甚至造成更加严重的结果。


举个最简单的栗子,我说我会去给车保养,然而又会想:都跑了9900 miles,再跑个2000 miles 去保养好像没什么差别?


于是我一再拖延,一边觉得自己应该尽快去保养,一边懒癌晚期。然而不久之后,我的车子可能就会因为没换机油在路上抛锚了,使得我面试晚了两个小时,没有得到实习机会。如果我没有拿到别的offer,接下来可能就要靠在中央公园给人看手相或者写时间管理的文章为生了。


所以你萌看,不立即行动的后果是不是很严重啊~ 


想要避免此等惨剧发生,就要利用冲动!冲动促成人类行为的主要动力,往往让许多行为的开始变得简单。事情一旦开始,继续下去就并非难事。例如,如果我在想到不及时保养车的后续影响时,一冲动,上了一下官网用了三分钟schedule了一下车子的保养,还设定了email notification,我就不得不去了。


在你正式将计划落实到细节之后,计划会更容易开展并坚持下去。有多少次你跟老朋友说“有时间常联系啊”,然后就后会无期,只有借钱问作业的时候才会尬聊?如果你说的是:“挺想你的,下周三晚上11点果个聊啊?”,即使对方那个时间刚好有事或要跟别人果聊,也了解到了你的心意,很可能选一个别的时间跟你聊爱聊的人生,做爱做的事。




Stage Three: Hobbit Habit

 心理学有一个广泛使用的术语叫cognitive dissonance(认知失调),通俗地说就是当你有个目标却不采取相应的行动时心里不舒服的感觉。


例如,当我们决定减肥又知道自己不会减肥时,我们的心里会有一点塞,就想要吃更多来安慰自己。如果我们可以强化体验认知失调的不适感,让自己喜欢上认知和谐的快感,在自我管理上会取得不小的突破。


每当你task完成时,就加倍地奖励自己,夸赞自己;当你没有完成task时,就加倍鞭策自己。一个比较好的方式是将记录任务完成与否的内容视觉化,可以建立一个excel表格,一旦完成任务就打一个小勾勾,一旦没有完成就标记自己最讨厌的颜色,一旦标记不可更改,一个月一总结。


如此一来,行为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惯性即使偶尔骄傲放纵,内心深处也会有一个微弱的声音提醒自己要以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当你踏上了自我管理这条不归路,就像有一个偶像包袱一样,让你没辣么容易放弃治疗了哟吼。



  技巧:如何走好这三步  


以上三个stage是我时间管理的大框架。想要真正高效管理时间,还需要一些小技巧。


碎片化时间整合

如上文所说,take action最好的方式之一是将日程具体化。与其写个笼统的to-do list,不如把一件件事真正排进自己的24小时。然而,在排完需要大量时间的事件之后,往往会剩余一些比较细碎的时间。


大多数人会选择在这样的时间里静静地刷刷微博、打打阴阳师、放空自己,殊不知这些时间可以完成许多许多的事情,让计划的完成更加简单有序,例如发一封邮件、思考一道简单的作业题等。


具体事情因人而异,但有一点一定要记住:碎片时间内最宜进行独立的小活动,千万不要进行连续的、会上瘾的活动,例如看剧。




简单任务:把高难度任务放在脑后当BGM

当人脑对某一事物产生关注,便会自动在潜意识里孕育对该事物的想法。因此,当我在进行需要大量精力与灵感的任务时(例如写这篇文章诶我的妈真的累死...唔...唔!!),我会在做一些相对简单的事情时提前开始思考。


例如在高中语文考试时,我会在发卷之后先看一眼作文题目,再开始写考卷。到了大学,有了新的paper题目时,我也会第一时间看完,然后在接下来的一两周内进行潜意识构思。这个习惯大大地提升了我的效率,让我可以一天写完12页+的paper。


看上去效率很高,其实是因为构架和细节我已经在洗澡和坐车的时候想过无数次惹。




困难任务:避免任何让你转换注意力的事件

与进行简单任务时不同,在进行高难度任务时,我们需要专注。


而专注的意思则是be present,最好是没有任何的distraction。一些小事看似不会花太多时间,但注意力切换的过程会耗费大脑相当多的能量。


这就是为什么男生陪女友逛街,连续猜不同的衣服鞋子包包为啥好看会那么累。


所以,如果真的想要最有效率地get things done的话,最好还是控记住记己。如果你实在管不住自己的话,有一些小app可以帮助你,比如可以锁住手机的番茄钟,或者我现在常用的forest(如果切换掉这个计时app你的树树就会死掉,而赚取的积分可以真的在地球上种树哟)。




避免无效社交

在现代社会,还有比无效社交更浪费时间的事情吗?无论是social media bubble,还是待了三个小时也没认识到人的爬梯,都是你完成目标的巨大障碍。


有些同学可能认为,想要在大学里拓宽社交圈,就一定要尽可能进行无差别的networking,其实不然。


每个人对于自己需要的社交关系应该有明确的自我认知和定位。人并不是参与任何社交活动都能获得资源与满足感,应该如同完成目标一样,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交活动,确保自己可以交到知心朋友,获得需要的connection。


作为一个内向的人(嘻嘻没有错人家可内向了呢),大型社交活动对我来说十分耗费精力,就更需要精准选择。


一般来说,我会按照自己近期的生活判断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社交,再全心全意地投入。相较于校内的狂饮趴,我更愿意请二十个朋友来家里进行火锅&桌游party。


在硅谷工作时,相较于和同事去购物,我更愿意花一下午做十个中国菜给同去的同学老师尝鲜。这些场合的欢声笑语,和人挤人的尬舞尬喝相比,有意义太多了。




记录与反思

当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眼前的事的时候,我很难看到自己生活的趋势,需要一些特别的手段来让自己清晰地把握自己的足迹。三年前,我开始写手帐(可以写时间规划、idea记录、diary...任何你想写的东西),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当我记录下自己一天每个小时究竟做了什么,才发现自己虚度的时光有多少,自己对时间的把握有多么不准确(原定两个小时的任务要六个小时完成)。


反思之后,在下一次规划并完成任务时,我能对自己要做的事有更好的把控及自律。在这样把一切快餐化的时代,我们需要适时放慢自己,才能看清下一步该如何走。



要知道,我们都在变得不年轻。相比于上一秒、昨天、前天的我们,你我都已是相对更老的老人。而没有最有效利用的时间,是你我无法挽回的机会成本,是庸碌人生的基石。人生的精彩不会咻地一下掉在你怀里,需要从一点一滴的时间里慢慢培育,缓慢生长,方能结出果实。


谁还有理由不好好管理人生呢?



本文作者 | Elva

本文责编 | 鬲虫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长按关注TIMEZONE,发现大世界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公众号Panopath过来人TIMEZONE已获得授权,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平台。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