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东进」逾3年与东盟关系仍「若即若离」

2018年01月27日 东西新报


提示:点击上方"东西新报"免费订阅本刊


1950年1月26日印度从英国独立3年后,采纳新宪法,该日亦成为印度的共和日。今年为第69个共和日,东盟十国十位首领获邀为荣誉嘉宾(Chief guest),为印度「齐欢唱、同庆贺」,属历来首次,尽显印度向东盟靠拢、落实「东进政策」的态度。印度早在2014年宣布将「东望政策」(Look East)改为有导向性及重视行动的「东进政策」(Act East),3年过去,该政策的成绩「仍有进步空间」。


印度警员日前参与共和日阅兵彩排。(VCG)

回顾1950年的共和日,当时阅兵仪式的荣誉嘉宾为印尼前总统苏卡诺(Sukarno),数十年来只有5位东南亚国家领袖曾获邀出任此角色,今次亦是首次有多于一个国家领袖共同成为荣誉嘉宾,东盟十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汶莱、柬埔寨、老挝、缅甸及越南,各国领袖齐齐现身。印度展现诚意,东盟国家各领袖亦接受邀请作回应,并带来东盟国家的艺术家表演赠庆,一来一往中显示出双方愈来愈紧密的关系。

东望?东进?

印度早在冷战结束时便提出了「东望政策」(Look East),希望增加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印度莫迪2014年上台后,在外交上一改印度以往被动、倾向安于现状的作风,特别在东南亚方面,显得非常积极,将「东望」变成「东进」(Act East),希望能够洗脱印度以往「东望」时那种欠缺自信及对自身国际地位的困惑。


印度总理莫迪(右六)与出席东盟-印度纪念峰会的领导人合照。(VCG)


印度东进三年只有「表面」行动

随着近年印度与中国之间紧张局势升温,两国争夺亚太地区话语权,印度背靠美国,更要拉拢东盟十国,印度便「东进」得就更加积极。事实上,今次共和日阅兵前夕(25日)为印度-东盟纪念峰会,主题是「共同价值,共同命运」(Shared Values - Common Destiny),会上11个国家将会讨论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与未来,当中包括基建、国防、贸易等等关系。

不过,有专家就表示单是这些「表面」的行动不足够。印度公立大学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国际研究学院教授苏达拉拉芒(Shankari Sundararaman)认为,印度与东盟家的「经济整合水平仍然低于标准」。她认为区内各国文化及文明相关,但「对印度-东盟整合最重要的是推进一步,确保区内有更大的连系」。她指出,大部份策略及经济方面的重要政策,如连接印度、缅甸及泰国的三边公路,仍尚未完成;据知有关计划将于2019年完成。


莫迪与东盟国家的领导明白,不能单靠美国推动区内经济。(VCG)


贸易伙伴需加强联系

东盟是印度第四大贸易伙伴,印度2016至2017年度与东盟各国的贸易额为710亿美元。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数据,印度22%的对外直接投资目的地就是东盟国家;相反位于东盟国家的公司,在2010年至2015年期间亦有累计450亿美元,投资到印度外商直接投资资本。苏达拉拉芒认为,印度必须加强与东盟的贸易联系。

以东盟十国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为例,中国、日本、韩国、澳洲、新西兰及印度亦参与其中,是16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协议。各国都清楚明白,美国对区内经济及地缘政治都重要,但不能永远依赖美国,因此促成RCEP。


印度不欲看见中国的制造业透过RCEP入侵其国家。(路透社)


印度东盟合作不全面中国影响力仍大

印度虽参与RCEP,但并不热衷其中,因为RCEP或要求印度移除部份保护主义的关税,而且RCEP中还有中国,透过RCEP,中国制造业可能无任何挑战便涌入区内。印度最大私人智库观察研究基金会(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ORF)策略研究计划主管Harsh V. Pant认为,除非区内经济强国之间,共同找出对区内经济未来的目标,否则一个不够全面的经济合作框架根本就不会成功,而各强国之间根本不会合作。

不过苏达拉拉芒对于今年的印度-东盟纪念峰会颇为乐观:「我认为关于东盟中心地位的讨论愈来愈多,印度-东盟纪念峰会强调并重整东盟对印度外交政策重要性,是关键一步。」




分享是积极的生活态度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 东西新报 官网查看更多新鲜资讯

↓↓↓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