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课堂】微言夜读·亲子丨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生命的色彩

2018年01月19日 东莞教育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特别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该如何给予孩子真正的自信,避免孩子的自卑?今晚,我们跟随几位教育专家,一起寻找破解途径。


避免孩子自卑的关键在于

不和别人比


作者 | 孙云晓 闫玉双



在我们的习惯中,凡事都要和人比,“比”的情结已经深入人心。对待孩子的学习,决定一个学生的成功与否,已经不是考试分数的高低或努力程度,而是他在同学中的名次排列。


我们再来看看父母通常是怎样询问孩子的考试成绩。往往第一句话会问:今天考试得了多少分呀?孩子回答后,接着问:班里有没有同学得100分呢?回答有的话,再继续问:有几个呢?假如回答没有得满分的,问题就变成:有没有比你分数高的同学呢?你是第几名呀?


这种做法会使成绩较低的学生承受巨大的压力,但是父母的理由也很充分,不比,怎么知道你和同学的差距,不知道差距,怎么能进步?



 ■ 孩子们对“比”怎样看待


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的一名同学在给父母的信中说:


你们总是对我不满足,动不动就说,看你们班的某某,8点就睡了,成绩还总是年级第一,你呢?11点才睡,成绩才考120多名……爸爸妈妈,孩儿也知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个理,可人和人不一样,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您找个和我成绩差不多的同学比,这样我才会有上进心,和太好的比,纯属好高骛远。我这些话总想对你们说,可是说了,我都能想出你们会说什么,你们准会说我找理由为自己开脱,你们会说,人家能做到,你为什么不能!?

 

他的话道出了无数孩子的心声。但他即使被“比”得苦不堪言,却也认为“比”能激发上进心,只是希望父母“找个和我成绩差不多的同学比”。可见,“比”在孩子们心中已经根深蒂固。



■ 和别人比,是教育的误区


“比”,不是成功的激励


有一位被家乡的人称之为“才子”的学生,当年是以县里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一所重点大学,毕业后又被分配在部委机关工作。这应该是一个成功的典型,而他也被父母和乡亲们视为骄傲。但他感到成功了吗?有一天,他的妻子和同事聊天说,那位“才子”在家里总打自己的脑袋,一边打,一边说,你怎么这么失败!同事不解,惊讶地说:“他还失败?”他妻子说,和他同年分到机关的那个人提升了,他没有升。


噢,原来他比的对象又变了,已经不是小时候的伙伴,大学的同学了。可是,照这样比下去,又有谁是成功者呢?


当然,不可否认,既是比,就一定能比出在某一阶段或某一方面的佼佼者。但是失败的也一定是大多数。如果以大部分的失败来烘托少数人一时的成功,这种“比”又怎么能说是一种成功的激励呢?


“比”,容易让孩子失去自我


用“比”来激励孩子,会使孩子心胸狭窄、目光短浅。被“比”激发的不是上进,而是和人较劲。


上进是纵向的,是个人的、线上的比较。每往前走一点,每有一点长进,都可以让人对自己满意,它的动力不是想法设法超过别人,而是努力地实现自己,是一种自发的内动力。


和人较劲是横向的比较,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这种比较之下,永远都不会快乐。也许还有人说,不比就没有动力。我们来看看,“比”的动力是什么呢?“比”的动力是“超过他人”。不如别人时,我们要“赶”;并驾齐驱时,我们要“超”,超过了之后呢?是否意味着动力枯竭呢?况且,你又怎么能超过所有,独霸第一呢?


每个孩子都有其各自的特征,在一条道上的比,对于许多孩子来说,并非经过努力就能成功。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和别人“比”扼杀的是自我的特征,其直接后果是使人们不再关注生命本体,而关注生命之外的东西,生命的创造性就这样被消耗掉了。而且,在它的驱使下,孩子们的发展是朝着一个相同目标发展,体现的是求同,而非多角度、多层次的发展,失去的是生命的色彩。


各人有各人不同的情况,让孩子和别人比,是教育的误区。那样,不但家长会很累,孩子也会很累,而且还孩子养成模仿他人的习惯。还不如就事论事,心平气和地帮助孩子找原因,在此基础上寻找改进措施。


让孩子更自信,试试这10招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给予孩子真正的自信也很重要。怎样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我们跟随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主治医师李英辉一起来了解!



 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要求


这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要求受重视,比如孩子提出:“妈妈,你陪我玩一会儿!”如果当时家长忙,没办法陪孩子玩,可以明确说明原因,并告知:“等妈妈忙完了马上陪你”,让孩子感到提出的要求得到了重视。但如果妈妈说:“玩什么玩,没看到妈妈在忙吗?”孩子就会很委屈,有挫败感。家长经常忽视宝宝的需要,会让他因不被重视而失去信心。


 适度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在做决定之前,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个选择范围。以出去玩为例,可以给孩子一些可行的选择,让他来决定去哪里。比如说:“你想去游乐场还是动物园?”孩子做了一个选择,就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


 不要嘲笑孩子


有些父母开玩笑似的嘲笑,有时候也会打击孩子。因为孩子分不清是玩笑还是真的嘲笑,有的家长会说:“你这个小笨蛋!”在大人看来可能是昵称,孩子却不太理解。


 让孩子知道自己被人需要


比如父母适度请孩子帮忙做一些家务,事后表达感谢,这对培养孩子自信心也很有帮助。不妨说:宝宝今天帮妈妈洗碗了,妈妈非常开心。


 在家里展示孩子的作品


在家里展示孩子的作品(画、手工等)或所获奖励(奖状、奖杯、奖牌等)。获奖行为是需要被赞赏的,奖状、奖杯、奖牌等放在家里比较显眼的地方,客人来了能一眼看到。对于孩子来说,赞赏的语言能使其好的行为得到强化,自信也会随之增强。


 不要老跟别的孩子比


拿自家孩子的缺点跟别人的优点比,这对孩子不公平。家长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拿孩子跟他以前比,只要孩子这段时间有进步,就应该为他感到高兴。


 教较大些的孩子学会用钱


学会用钱不仅是要教孩子理财能力,更是锻炼他自我控制和安排生活的能力。家长可以教他做零花钱的预算,如何节省钱,让孩子自己做消费决定。他如果想买一个东西,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攒钱买。这样也会增加孩子的成就感。


 别过度干涉孩子的社交


家长应鼓励孩子主动去交朋友,但不必对孩子之间的交往过多干涉。有的孩子会觉得和同龄人玩无趣,喜欢跟大点的孩子玩,有的孩子跟大孩子一起玩会有挫败感,觉得自己能力不如人。所以要看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家长可以适当提参考建议,但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强行筛选孩子的朋友圈。


 不制止孩子探索他感兴趣的东西


很小的孩子习惯咬东西,大一点的孩子喜欢到处摸、到处玩。其实,只要孩子没有危险,应该多鼓励这种行为,不要怕脏怕麻烦而一味制止。


 教孩子发挥自己个性中积极的一面


家长要明白孩子优点在哪里,缺点在哪里。有的孩子活泼好动,性格外向,擅长人际交往及运动。可外向的孩子不容易集中注意力,虎头蛇尾,家长可以教孩子把事情分成一段一段来做,尽量培养他的韧性。文静的孩子不是那么活泼,这时候家长除了鼓励其交往,还可以多让他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增强信心。内向孩子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做事情容易坚持。但自我评价常常容易偏激,家长要多鼓励他。不要强迫他改变秉性,而是要根据孩子个性来发展。


来源 | 据“云晓家庭教育”、生命时报公众号,版权归原作者,由东莞教育发表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东莞教育!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