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脾气差其实都赖你 心理学妈妈教你应对宝宝坏脾气

2015年08月31日 澳洲环视界


来源:亲宝宝

“自从生了一次病,本来很乖的宝宝脾气变很大,稍不顺心就哭闹、摔东西、打人,全家都被她搞得筋疲力尽,究竟怎么办?”

宝宝脾气坏让很多爸妈头疼,【专家问答】第八期,我们邀请到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哲学硕士、儿童心理专家戡妈(微信公众号:COMON-COMON),教大家应对宝宝的坏脾气。

戡妈从心理学的视角,以1岁为分界线,带大家了解不同阶段宝宝脾气差的真相,通过事例教大家处理宝宝情绪问题的方法。看完你可能会忍不住惊呼,原来宝宝脾气差,都赖我的养育方法不对……

1岁前:帮宝宝培养信任感

戡妈举了身边的一个例子:我家附近有个16个月的男孩,每一次看到他都由保姆抱着,用力地吸吮着手指。保姆表情漠然,这已经是他的第4个保姆。

从这样的描述里,我们很容易看到问题的所在。父母不在,抚养自己的人又频繁更换,孩子的安全感根本无法建立。他不能充分信任照顾自己的保姆,所以不敢表达自己的需要,只能不停吃手指来寻求安慰。

1岁之内是宝宝信任感发展的关键期,有信任感、亲子关系密切的宝宝以后遇到问题不容易“炸毛”,可以更好地处理情绪问题。怎么培养信任感呢?宝宝依赖大人的照顾才能活下来,所以一个凶巴巴、反复无常的妈妈是不能得到宝宝的信任的。

只有用慈爱、惯常的方式来抚养宝宝,才能培养出基本的信任感。“慈爱”就是在宝宝需要的时候及时回应他,当Ta饥饿、不舒服、孤单时好好照顾,充分满足他们的需求;“惯常”简单地说,就是别一天一个样。照顾宝宝的主要亲人不要经常变更,不准的事情坚决不准,尽量让宝宝每天的生活有规律,以便宝宝能适应生活规律,养成稳定的情绪。

举个例子,1岁之前,妈妈们经常纠结的一个问题是:孩子哭了要不要抱?如果不抱就会一直哭,抱又很怕惯出毛病。

戡妈认为,抱不抱起来哄决定于你的养育方法,不过无论要不要起来哄,一定要给予这么小的孩子足够的回应,温柔地劝说、轻抚,就是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知道你的情绪了,你可以试着自己安静下来吗?

戡妈自己的做法是不去抱他,给他喜欢的小枕头、小毯子或其他柔软的东西让他抱着,轻轻抚摸他的后背或拍他的小屁股,陪着他安静下来。

1岁后:教宝宝表达情绪

1岁以后宝宝开始会走、会说话了,独立性增加,探索世界的范围扩大,跟世界的互动也越来越多样。宝宝会产生一种“本宝宝无所不能“的全能感。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宝宝不断试验自己的能力,比如拨动开关、反复开合一扇门,或者穿袜子脱袜子,这时候父母如果不小心或者不耐烦打扰到宝宝,就会让他们感到挫败和难以理解,然后就开始发怒、打滚、哭闹了。

在这样的特殊的阶段,家长最好少用“乖与不乖”这样的评价去限制宝宝的发展,避免给宝宝贴标签,要鼓励Ta 的探索行为。尽量让宝宝每天的生活有规律,以便宝宝能适应生活规律,养成稳定的情绪。

同时为宝宝行为设置合理、公平的规则:你可以发脾气,但是要以不伤害任何人,不损害任何物为前提。并一直以同样的规则来约束Ta。用解释而非惩罚的方式帮助宝宝了解Ta应该遵守的规则。

#问题解决的RERUN过程:以孩子试图跑到马路上玩为例。#

  1. 反思(Reflect):“我知道我让你停下来不让你过去,你觉得很生气。”让他知道他的情感是得到认可和被接纳的。“如果你想打人,可以打这个玩具熊。”帮宝宝将愤怒释放出来。用拥抱、抚摸等平复宝宝情绪。

  2. 解释(Explain):帮助孩子了解目前的状况,“我不能让你跑到马路上去。”

  3. 说理(Reason):“这样做很危险,你可能会受伤。”

  4. 理解(Understand):设法去理解孩子。

  5. 协商(Negotiate):对于已经能够很好地用语言表达的孩子,可以共同找出彼此满意的解决方法。对于低龄宝宝,我们可以给他提供选择:要么回家玩,要么到小区里玩。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和孩子持续无休止的讨论,从解决问题出发,要说简单坚定的话。当宝宝学会通过协商来解决问题时,他们的挫折感就会减轻,也就不那么喜欢通过愤怒来满足需要了。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一定要避免“奖赏愤怒”。很多父母在宝宝生气的时候反应强烈,不管是大声制止还是妥协退让都会助长宝宝的这种行为。因为这会让宝宝觉得生气能控制父母的情绪,是种很有用的方式,然后下次一定还会继续用这种方式。

我们用本次问答里集中出现的问题作为例子,看一下不同情况下怎么样教宝宝管理情绪。

不满足需要就哭闹:基本需要尽量满足,无理需求坚定地拒绝。

案例一:20个月的女宝宝,一不顺心就大哭发脾气,一出去就要买吃的,不买就哭闹,打都不行,越打越发脾气。

戡妈认为,确实有一部分孩子就是比较易怒、难安抚,这跟他们本身的气质有关,但早期的抚养方式也有很大的影响。首先我们要尽量满足孩子的基本需要,基本的需要包括食物、休息和锻炼等,更高一层的有安全、保护、爱和亲密。

当需要得到满足,孩子就会感到满意,大量的不良行为就能够预防。所以,当宝宝每次都要买吃的时,我们可以反思下自己,孩子对食物的需求是否得到了满足?

其次,2岁左右孩子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他们会不断试验自己的“能力”、试探家长的极限,所以妈妈们把头开好非常重要。我们的原则是合理的规则、明确的限制以及持续的保护,有些行为我们知道不可以,却不断地谦让孩子,这是很多妈妈的问题所在。我们帮宝宝培养出自我控制力首先要让孩子感受到母亲坚持的力量。“今天只能买一件玩具,多余的无论你怎么哭闹都不能买。”

另外,每一次情绪事件我们最好都给孩子一个完结,而不仅仅是哄住他。不可以,为什么不可以,下次类似的事情怎么约定都要在他情绪平复后告诉他。

攻击性行为不断:不要过分焦虑,也不要过分强化。

案例二:1岁2个月的宝宝,很多话还不会说,要的东西父母没有理解时就会哭闹、打人、摔东西;越不让碰的东西越要碰,打他他还会打回来。

戡妈的小女儿在这么大的时候也有过类似的行为,现在她已经18个月了,语言发展良好以后,很多情绪都找到了出口,“打人”的行为也很自然地消失了。所以戡妈建议大家首先不要过分焦虑,也不要去过分关注而强化他的行为。

一般2岁之前的孩子,都不提倡用“打”来管教,这对他来说就是一种行为榜样。特别是对于低龄宝宝,只靠语言说还不能帮他很好地控制自己,我们可以提供些身体控制,比如温柔坚定地握住他的手以制止他的攻击行为,告诉他这样做“不可以!”。很多家长一边喊着“不行”,一边放任孩子,这就等于支持他的不良行为。

孩子打人咬人的攻击行为往往是寻求满足、遭受挫折或情绪上受到压制造成的,你是否给了孩子足够安全可靠的环境?其次你和孩子互动够不够好呢?戡妈认为案例中的宝宝目前主要的任务还是语言的发展,多与孩子沟通互动包括游戏,抓住语言发展关键期“教”他表达。

生气撞墙自残:了解行为是怎么学来的,温柔关爱。

案例三:16个月的宝宝,要求没得到满足就跪在地下使劲磕头自残,大哭,有时故意扯着嗓子咳嗽,直到吐为止。

戡妈认为要首先搞清宝宝这种行为是怎么学来的。孩子才16个月,他还不能反思自己的行为,但妈妈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在婴儿期的教养方式有哪些不当的地方,比如有没有积极地回应宝宝的需求?

因为如果妈妈没有积极回应宝宝的需求,或是以不恰当、变化无常的方式进行回应时,宝宝就会产生不信任感,进而影响他情绪的控制和对需求的表达。就像文章开始时举得那个例子,当宝宝不信任照顾他的保姆时,他就会用一些不恰当的方式表达感情,比如啃手指,比如打人。

孩子还小,我们可以慢慢纠正,希望妈妈可以做到以一种温柔的坚持安抚他、对待他。现在也正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语言能力提高可以帮助孩子排解很多负面情绪,这样关键的阶段妈妈要格外用心哦。

生病后脾气变差:要细心照料但是不要娇惯。

案例四:女宝14个多月,本来很乖,脾气很好,但是上个月发烧一周后变得特别粘人,脾气也大,稍不如意就哭闹、掐人。

一场病过后,小天使变小魔鬼,本次问答中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困惑。戡妈认为这是我们在孩子生病时过于娇惯而致。

戡妈的建议是孩子生病的时候给他一个安静的环境,由专人照顾,让他休养并恢复,而不是一家人围着他团团转,这很容易导致孩子病愈后性情大变。即使是孩子生病,也不建议过于顺着孩子,给予恰当的关注就好,不要让孩子形成一种错觉:我发脾气、哭哭啼啼反而可以得到大人更多的关注。

另外我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到底是孩子生病后脾气变差,还是孩子脾气差才导致多病?因为在咨询的过程中,戡妈发现:有很多慢性病的小孩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生病和脾气差好像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的怪圈,然而这背后往往是娇生惯养所致。所以要再三强调的是,父母惯常的、不娇惯的、有规律的养育方法才是治本的原则。

勘妈说:不建议用“不理睬”的方式对待愤怒的宝宝。

良好的亲子关系和信任感是解决宝宝一切情绪问题的基础,爱是前提,所以我一向反对用不理睬、不回应的方式对待宝宝的坏脾气。这会对宝宝传达一种敌意,联系一下我们大人也是一样,被忽视、不被看见是最让人沮丧的。

我们最终的目的不是让孩子不哭,而是教会他处理情绪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孩子的小情绪里我们可以试着采用让他自己安静下来的方法,但一旦孩子过于失控而出现混乱的状况,成人就只能出手相助,避免事态继续发展,并着手帮助孩子重新调整。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抱起他,让孩子感受到你和他在一起,也让孩子感受到你平静的节奏。

在抱怨孩子脾气差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反省下我们自身,坏脾气是会“遗传”的,宝宝会从父母身上学习到处理问题和情绪的方法,要求宝宝脾气平和,父母首先要做好榜样。对待孩子首先是要好好地对待自己,让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好好相处。从夫妻关系到婆媳关系再到邻里关系,你做的一切都会像镜子一样反射到宝宝的身上。

我有两个宝宝,大儿子四岁,小女儿18个月,大家正在经历的事情我大都经历过。其实,孩子最“讨人厌”的时候恰恰是他最需要你帮助的时候,探索世界的挫折、不能很好表达内心的焦虑,他们面对的成长压力并不必大人小,他们需要你的引导,更需要你的理解。你首先要做的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坚守自己的立场,再去引导孩子的情绪走向一个完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不含敌意的深情,温柔的坚定”。

(注:由于网络问答的局限性,专家只能根据大家上传的图文做出初步分析和建议,对有争议的问题,专家仅根据自己的认知表达自己的观点,所提建议不一定适合所有宝宝,仅供参考,请大家辩证对待。)


关于·About

订阅与联系

回文章顶部,点“澳洲环视界”进行订阅(推荐

❷ 搜号码Au_come 或搜公众号“澳洲环视界

负责人私人微信号:Au_com


专业澳洲药店,服务型微信公众平台。

公众平台二维码: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