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用「痛失金牌」报道孙杨, 我们在向孩子传递什么价值观?

2016年08月12日 美国高中留学指南


射击项目中杜丽和庞伟没有拿到金牌,游泳中“首金”希望最大的孙杨也没有拿到金牌,即便在国民素质已经大大提高的今天,大部分媒体,依然用了“痛失金牌”来作为新闻标题,民众的热情也有微妙的挫败。

  

看到孙杨在新闻发布区痛哭,被万千荧光灯闪耀的时刻,很多人都为他感到心疼。


  

这样的“首金”概念,只有在中国会被如此重视,也并不是说西方体育人没有这样的概念,而是他们早已经走过了靠体育成绩来赢得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阶段,以尊重每一个运动员自己的价值为根基,向外衍生体育的含义。

  

我们喜欢看奥运会,因为它从来不是丛林主义的野蛮竞争,它体现了全人民最美好的感情。

  

还记得为了让患有白血病的儿子得到更好的治疗,在33岁的年纪来参加奥运会的女子跳马银牌获得者丘索维金娜吗?时至今日,她又一次站在了里约奥运会的赛场上,这时候她已经是41岁的年龄了。

  

她的儿子身体已经康复,她来不再是为了筹集药费,而是为了享受这场比赛,同场和她比赛的小姑娘,可能在她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时候还没出生呢,竞技就是有这么大的魅力。


  

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中国95后小将傅园慧以第三名的好成绩进入决赛,同时这也是她个人史上最好的成绩,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她兴奋的说“这已经是历史最好成绩了,心满意足啦。”记者问对明天的决赛是否充满希望,她又开心的说“没有,已经很满意啦。”



我们很高兴能看到她乐观开放的心态,运动员在赛场上能坦然面对自己的能力水平,同时把比赛看的很轻松,这就是我们今天有进步的地方。

  

运动会场上的竞争,能散发着人性光彩的感人光辉,那才是体育持久的生命张力,而不是我们对“金牌唯一”概念的执着追求。

  

我们要告诉孩子的是,成长路途并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顺境就有逆境,他人成长路上的经验,也可以有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我们的孩子需要有从容地看待得失的能力。

  

鲁迅先生在《华盖集》中写道:“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些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所以,希望以后我们的孩子再长大一点,他们看到的新闻标题不再是“孙杨痛失金牌”。因为,当我们默认孙杨“痛失金牌”的那一瞬间,我们的孩子,已经被“金牌唯一”论绑架。

  

人生真正的成功从不是瞬间冲到顶峰,用尽所有的运气——独占鳌头的喜悦往往只有一瞬间,尔后的压力却会如江水般滔滔不绝地袭来。当鲜花、掌声、鲜艳的红旗渐渐远离金牌得主后,那才是人生的真相,才是故事的开始。


作者:伊姐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留学费用大起底,100美元在美国各州能买啥?

专注低龄留学十九年

北京:400-0123-076

上海:021-63905517

青岛:0532-86677101

官网:www.kentrexs.cn


微信ID:usagaozhong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