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姑娘标榜的女权,其实是伪女权

2017年03月03日 发现新西兰


今日汇率 | 新西兰元/人民币: 4.9463

2017/3/3 6:00PM 更新

以上汇率信息由CFG·铭源金融提供

官方微信: mingyuannz | 电话: +64 9 3599898



本文为「别处World」授权转载

(ID: else-world)

 


只知道女权火,没想到已经这么火了呢。

 

就连宇宙第一富家女伊万卡,在出完「卖柠檬水给自家保镖和女佣」的「励志」自传、以及「大牌设计抄抄抄」的品牌创业后,也开始打「女权」牌了。


不过效果呢,是被无情「呵呵」了。

 

谁「呵呵」?美国人民,尤其是美国职业女性。

 

怎么「呵呵」的?用脚投票。

 

不同于国内朋友圈某些公号追捧伊万卡「完美形象」的「新女权」,美国职业女性对伊万卡旗下公司发起的标签 #woman who work 的营销运动并不买账。相反,从去年十月开始,一场「抓紧你的钱包」(Grab Your Wallet)的运动在美境内展开,呼吁主流的 74 家大中百货公司下架伊万卡的品牌,否则他们就抵制卖方。

 

 

在压力和实实在在的金钱损失之下,已有包括 Nordstrom 在内的二十多家零售商宣布撤柜伊万卡品牌,气得川普大帝跳脚发飙又上了头条。

 

▲  川普大帝发推喷 Nordstrom

 

为啥美国人民要「呵呵」伊万卡的「女权」标签?明明麦当娜、艾玛站女权队不是都自升了一个女神 level 级吗?

 

因为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女权不等同于「女精英」。

 

 

伊万卡的「女权」归根到底是门生意

 

去年大选时,川普对女性歧视性的恶劣录音曝光,伊万卡接受采访。她说川普之所以攻击女性是因为先受到了女性的攻击。一言蔽之,「我爸是个老实人,他只是不善言辞。」

 

 

川普是个老实人,你们不要欺负他……可以这很伊万卡,年度最好笑的辩护词。

 

一边以「女权主义」面孔示人,一边呕心沥血给川普这个「厌女症」晚期患者料理烂摊子,伊万卡的「新女性」人格是不是分裂了?

 

「老实人」川普近来又爆了句奇葩言论,要求团队里的女性「工作时必须 Dress like woman(穿得像个女人)」。所谓「像个女人」的标准,在川普眼里就是跟自己老婆女儿的着衣风格一样,永远是展露身体曲线的套装和性感高跟鞋。

 

 

照旧没有悬念的,医生、军警、牧师、消防……美国各个行业的女性在推特上挂起标签「Dress Like A Woman」,晒出自己工作中的日常穿着,又一次狠狠打脸了川普总统,并且告诉他什么是 21 世纪的女性工作着装 dress code。

 

▲  麦考利夫是 1986 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机组成员之一,第一位以教师身份加入宇航员队伍的人。

 

而伊万卡比她老爸还要恶劣。

 

在自己的 Instagram 上,伊万卡有一个叫作「职场女性」的标签,内有一万多张照片,展示的全都是她公式化的裹身铅笔裙和尖头高跟鞋。

 

 

不仅如此,她的公司也发起了号称「为女性赋权」的 「职场女性」推广活动 。但实际上根本只是产品的市场推广,打开网页就是在线购物。

 

正如 Grab Your Wallet 运动发起者之一莱德福说的那样:「她(伊万卡)想通过 #womenwhowork 宣传女性赋权观念,但做的却是另一套,她谋利的对象正是那些她通过帮助唐纳德·特朗普竞选总统而欺压的人。」

 

换个场景你就能体会这种荒诞。比如说,如果一个网站号称「为男性赋权」,但点开之后全是对男性工作中的时尚指导和衣饰推荐。「工作的时候,你要穿得有男人味!否则就是不敬业!」「不打扮得帅一点,不穿对衣服就是不专业不尊重别人!」「要做合格的职场男性就要买我们的产品哦~」

 

原来穿搭可以拯救职场上的专业性?打扮得「符合性别角色」就等于「专业」?那按照这个逻辑,「职场男性」川普只要把功夫花在着装和表情管理上,全美民众就会山呼「好总统」了咯?

 


为什么很多人被伊万卡绕进去了?

 

1982 年,美国《时尚》编辑海伦·格利·布朗出了一本名为「Have It All」的畅销书,书名和副标题翻译过来是《拥有一切:拥有爱、成功、性、金钱——就算你从零开始》。

 

这本书在当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一时间,事业光鲜、锦衣华服、有美满婚姻家庭、又有属于自己的私人爱好和丰富多彩生活的「新女性」被错误等同于女权主义。

 

▲  David La Spina/The New York Times

 

跟过去地位低下的家庭主妇相比,这样的摩登女郎真是由内而外的「完美」,男人们无一例外为她们倾倒,对她们竞相追逐。

 

然而,这些伪女权主义者们从来不关心「同工同酬」、「生育权」、「降低育儿成本」等问题,她们所关心的,是如何让自己「看起来拥有一切」:又成功、又幸福、又「性感」。

 

这本书给女性读者们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建议」。

 

比如,如何得到纤细的身材。「为了保持理想的体重,你可能患点轻度厌食症,不是严重的那种,只是一丁点啦!」

 

比如,如何取悦你的男人。「不要抓得太紧噢!」

 

比如,要不要跟自己的男上司上床。「为什么你要歧视他呢?」

 

比如,如何在职场里获得成功。「不性感,就完蛋。」

 

作者布朗成长于美国中部的一个贫穷小镇,一步步拼搏奋斗到《时尚》杂志编辑的位置,所以她的「建议」听起来「很信得过」。女性读者会买账,憧憬的就是「只要照办,我也可以和她一样」。

 

三十多年过去,伊万卡的叙事和布朗的并无二致——同样是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事业有成的性感「芭比」。而她的美貌、她的「职场中的女性气质」,都是「伊万卡成功学」里的重要基石,随时可以贩卖,来赚取信徒们的智商税。

 

别的不看,光是美国大选期间,伊万卡品牌就推广了价值 1 亿美元的服饰。大选结束前夕,伊万卡的品牌销售率已经上升了 200%。

 

想成为成功女性伊万卡吗?先把她在 RNC 演讲上穿着的这件粉色裙子拿下吧,购买链接都甩给你们了,对工薪阶层消费能力很友爱哦!


 

西有伊万卡,东有「灵香派」

 

其实《拥有一切》这本书里的说辞放到今天,完全能跟某些微信营销号无缝对接,比如什么「灵魂有香气的女子」(以下简称「灵香派」)。

 

不少人应该都听过灵香派的这段话:

 

「女神是轻松做得的吗?花在饱读诗书上的时间不比保持身材短,用在规划人生上的功夫不比梳妆打扮少。如此,方能塞进零号礼服、拾掇起一身仙气,甚至她生的孩子,都必须是漂亮而有教养的。」

 

零号礼服是什么概念?礼服中的最小号,以正常的体重来衡量的话,比它高一截的二号礼服大概的适穿者是身高 160,体重 45 公斤,那么零号就是体重不超过九十斤的人才能穿。

 

在灵香派的眼里,「女人,天生就是一道风景」,于是把光鲜夺目的形象管理当成「成功新女性」必不可少的要素。这种主张放到职场里,就是要求女性「成为办公室里的一道风景」,让人们不自觉地将一个女性的着装和她是否成功紧密联系起来。

 

比如,一个形象邋遢的男 leader 可以被解读为对工作无比投入,而一个邋遢的女 leader ,要么会同情,「好惨,忙得都没空收拾自己,工作已经把她的女性自我部分掏空了吗」,要么会质疑,「连自己的外表都收拾不过来,怎么让人相信她的专业性和领导力」。

 

女性究竟要为自己「美丽优雅」的形象背负多少?

 

▲  《穿Prada的女魔头》里的米兰达,就是一个连穿搭细节上都一丝不苟的女性领导。

 

波伏娃在《第二性》里写:「她的衣服原本就是为了让她显得重要,所以很不方便,容易毁坏:袜子容易脱落、鞋子容易掉跟、浅色衣服容易脏、褶皱(不)容易弄平……当学生和秘书作完一天的工作回来后,她们总有一只脱落的袜子需要固定,总有衣服需要洗,总有裙子需要熨平……」

 

而今天的工作女性,背后要做的功课则是更多,现代化妆、护肤程序的繁琐、各式鞋子、衣服与饰品的搭配、每季度新做发型以及让它保持在一个刚刚好的状态......这种无止尽地耗费时间与金钱的投入,却无法对抗地心引力和衰老的自然规律,在某一点上开始出现回报率甚微的边际效益递减。

 

所以说:「镜子能为你做的,还不及你用头脑认真自省时的一半。」

 

千万不要掉入「女性必须时时优雅的魔咒」,记住「边际效益递减」这一点,尽量以最小的代价来接近自己心仪的形象,最重要的是,不要被别人(尤其是对你有所图的商家)所定义的「永远光鲜亮丽的女性」击败。接受自己,真心热爱并且投入自己的工作,就像美国那些怒怼总统的职业女性一样。

 

在这一点上,韩剧《举重少女》简直是一本模范教科书。举重系的女生被别人笑话为「人肉推土机」、「没有女人味」,女主角一开始很是担心自己举重中的形象,甚至一度想要为了「女性气质」减肥而放弃这项运动。

 

 

还好这部三观很正的剧,让女主在离开了举重的日子里感觉不再像自己、也不开心。找到了内心的真正所爱以后,举重少女又开开心心去练肌肉接受挑战了。

 

▲  现实中的举重女生,爆青筋、突下巴,但是人类拼搏的那股子意志力,才是真美。

 

这种发自内心地对自己的接受和热爱,「灵香派们」是不会懂的,她们念念不忘「女子气质」所带来的种种优待,对「女子气质」强加在女子身上的种种限制视而不见。「女人要读书也要保持身材、要旅行要插花灵魂要有香气」,她们想装出独立强大的姿态,各种努力的最终结果,还是为了成为一道被欣赏的风景,只有塑造出一个刻板印象的性别特征并得以男权社会的欣赏和赞美,才得以心安。

 

简洁点说,就是打着独立新女性的旗子,内核却在拥抱传统男权的那一套。

 


职场女性如何当妈妈?

「新女性」又给你们喂了口毒鸡汤

 

再回到《拥有一切》那本书,虽然书名叫 Have It All,但是丝毫没有提孩子的事情,估计作者也无法自圆其说一旦有了孩子以后女性该怎么去「拥有一切」。

 

然而自带升级系统的「伊万卡」和「灵香派新女性」就给出了所谓「答案」。

 

伊万卡在 #womenwhowork 的标签下晒了自己的几张照片,画风大概是下面这个样子的,一边带娃一边工作,你们看,母爱和专业并存,孩子和事业两全,(并且还很优雅~)have it all!

 

 

美国网友「呵呵」了,你这又有管家又有保姆帮带娃的晒这个给我们励志算是怎么回事?这碗鸡汤不喝!网友们纷纷晒出自己真实的工作照。

 


「一边接着客户的电话一边想着怎么处理早上女儿吐在衣服上的污渍,还一边担心着幼儿园会不会打电话来告诉我女儿又生病了。」这才是真正的 woman who work。

 

而「灵香派」的答案呢,就明显「平民化」得多。

 

「灵香派」曾经在一篇《婚姻里,你孤独么?》的文章里号召职业女性白天上班晚上自己带娃,并且自我催眠就当孩子是自己一个人生的:「什么时候要孩子合适?心态放空的时候合适:这是我自己的孩子,没人有义务对他负责,我必须独立承担责任。这样,男人的体谅、家人的援手、保姆的帮忙、朋友的问候都成了飞来横福,你忙着感恩涕零地消受去了,哪还有情绪去抱怨孤独?」

 

这种类似与自虐和自我催眠式的论调,完全不去挑战和质疑男人的特权和不合理的家庭分工,除了把一个工作繁忙的女性推向身体和精神的绝境,「丧偶式育儿」对孩子的成长真的好么?


 

而这,恰恰是八十年代美国女权作家考利.达琳(Colette dowling)在《诱惑与孤独女性的心理畏惧》里点出过的,同样的女性孤独。

 

「五十年代后期和六十年代初期,据说苏联妇女像役马那样,非常辛苦。对她们吹嘘的平等,我们不敢苟同。她们的生活凄凉得不可思议。苏联妻子关于幸福的观念就像是一个清道夫那样,工作一整天,晚上回家烧饭收拾房间。我们记得美国妇女对此大加嘲笑。现在二十年过去了,我们正在步她们的后尘。超负荷的工作、长期操劳的衰弱,感情上营养不良......在通货膨胀频繁出现的经济情况下,丈夫赚的钱不足以供养家庭,因此鼓励妻子出去赚钱养家。然而大多数男子仍然把家当做天堂,在这里他们可以休息,并且有人侍候。」


 

不是外表光鲜就能当「新女性」了


这几年性别议题的关注逐年上升,有些人为「女权」二字感到不安。确实,女权要求现有的社会做出改变,不管是社会的制度、福利、还是家庭的分工,应该努力实现性别平等。但女权绝不等同于女尊、女强、女利。

 

而对于女性个体来说,女权是一场突破性别角色约束、探索更多自我的可能性的旅程,而不是流于表面到减肥、加薪、收获朋友圈的赞。否则,就算有工作、有包包、灵魂飘香十八里,还是一个半夜独自带娃、男人在一边呼呼大睡的孤单人。

 

真正的女性独立,不是要像男人一样骁勇善战,甚至「独立承担」责任,而是有自己的价值判断,知道自己真正想成为哪一种人,想要获得哪一类的幸福,并且有能力有勇气去实现——

 

不是别人一句「大龄剩女」就心惶惶地要把自己嫁掉,不是一句不再合适宜的「男主外女主内」就放弃要求男性在婚姻家庭中要承担的责任,更不能因为别人一句「新时代女性无所不能」就真的觉得自己要身兼工作女狂人、好妻子、好妈妈三位一体,否则就是不合格。

 

 

女权从来不是简单的事情,要想通往内心自由之路,就必须检视那些束缚住手脚的性别教化,哪怕它被装扮上银亮的缎带花边。

 

「伊万卡」和「灵香派」这种伪女权之所以让人憎恶,不单单是因为它虚伪地包裹了商业诉求,更因为它其实给女性带来了更多的桎梏。

 

就拿《拥有一切》来说,它之所以能够成为热门畅销书,就是因为它符合了许多女性的憧憬,就是因为现实中的女性在很多情况下必须面对取舍,根本不可能「拥有一切」,除非有人去替她分担家务、管教孩子;除非有人站出来去挑战职场里的性别歧视和玻璃天花板;除非有人去跳出男权社会的视角接受女性作为一个人而不是固化性别的存在。

 

而如果你不去做这些触及本质的事情,只凭着零号礼服和新包包就想做「新女性」?

 

那你也只能被「呵呵」。

 

 

浪游者 | 艾栗斯

白天银行跨境金融从业

夜晚码字俱乐部成员
关注银行冷热知识点

女性主义研习中


关于「别处World」:一群世界的异乡人,浪游在「别处」,谈论生活、人类以及美。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别处」故事。


比死更可怕的,是从未精彩地活

巨婴国:大多数中国人都还在找妈

谁让你生来是中国人呢,移民也没用

移民新西兰的所有方式,都在这儿了!

回复以下关键词收看更多实用信息

移民 | 签证 | 交规 | 入境 | 奥克兰 | 皇后镇 | 罗托鲁瓦 | 惠灵顿 | 基督城 | 但尼丁 | 怀卡托 | 南岛 | 北岛 | 国家公园 | 高尔夫 | 入境卡 | 驾照 | 交通 | 大学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