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海外的富二代,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

2017年09月08日 新西兰天维网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

富二代

都是一个说起来挺敏感的词。


这些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

在不少人眼里

从出生起注定一辈子只用享福不用努力



而那些最被妖魔化

则是那些生活在海外的“富二代”


(图片来源于网络,于文章无关)


这一度发展到

甚至只要是留学海外的学生

也会被冠以“富二代”的称号

在网络被键盘侠冷嘲热讽


仿佛来自中国的他们

一个个都在用父辈辛苦赚来的钱

在国外大肆挥霍

并用出格的行为

不停在刷新国内外社会的认知

挑战着国外的社会秩序


但是,现实真是这样的吗?


最近,凤凰卫视拍摄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移民的纪录片,其中的一期,就为我们直击了那些在海外留学“富二代”的生活,不知从他们的故事中,你是否看到了传说中“富二代”的另一种面貌。


路潞:有钱铺张,也要努力学习


路潞的父亲在深圳经营一家电子行业公司,母亲在银行,因为路潞自己不喜欢读书, 再加上父亲不喜欢国内的教育环境,干脆全家2013年投资移民到了美国。



由于父母工作仍在国内,路潞一个人留在了美国学习、生活。


从她的话语中,不难看出她十分优渥的家庭条件。



大概是因为父母提供的经济条件太好,一开始,路潞也走过弯路——


沉迷玩乐不学习、不上课;

出勤率不够”被学校开除;

和其它中国同学发生矛盾被打电话通知家长等等…


但后来,路潞自己也渐渐明白,这样下去,自己是没有未来的,她不能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好,而就这样“自暴自弃”


在对自己的不停反思中,她也开始理解了父母挣钱的不易,明白家人的责任和对自己的担忧。



后来,路潞真的做出了改变。


一方面,她开始做代购、做网络责编,另一方面,路潞的学业也慢慢赶上来,现在,路潞的成绩几乎全部是A。


现在的路潞,也开始有了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有了自己的努力目标


“想学法律。”


“主要是国际法,想学版权问题。”



“我想去波士顿学院,研究生的话,能身上的话我想去哈佛法学院,不行的话,我想去哥伦比亚大学学法学。”




Rudy:从生而不凡,到脚踏实地


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优越而走过歪路的“富二代”,不止路潞一个人。


22岁的Rudy,是中国游戏业亿万富翁的儿子,从小家境可想而知。



14岁时,Rudy就一个人被父母送到美国读书。


但是由于感觉自己很难融入当地的环境,从小不缺钱的他,开始想用“钱”解决这一切


于是,他创办了只有年轻富有的在美华人才能加入的“生而不凡”休闲俱乐部,举办活动的奢华程度在当时轰动一时…



Rudy说,“只要你有钱,你就能享受在美国买下一切的快感。”


但是,这种无尽奢华的生活并没有给Rudy带来快乐,反而让他愈发空虚,在一次活动违法被举报后,Rudy选择给这段喧嚣的生活,画上了句号



经过一番思考,Rudy动用了父母的10万美元,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


一开始创业,Rudy仿佛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他开始全身心投入到公司的运营,身边的变化朋友也都看在眼里。



和其它“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一样,Rudy忍受着每日高强度的工作,经历着合伙人之间的矛盾,但是,他全部都挺了过来,公司发展的也是小有成就。


去年,Rudy顺利地将子公司开在了国内,开始向中国市场进军



Rudy说富二代在他看来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意味着更好的资源以及更多的责任



小可:我们都在努力变得更优秀


和上面两位“富二代”的经历相比,小可也许只能算是一位普通的留学生。能显示出她富二代身份的,大概只有小可在读的美国顶尖私立女校Hockaday,和家长为了她上学在学校对面购置的房产



2009年,小可和双胞胎姐姐大可一起移民美国,现在在美国顶尖私立女校Hockaday读高三。


中学学习生活虽然辛苦,但小可甘之如饴


周围同学其实家庭条件都很好,都是人们口中不折不扣的“富二代”。



但小可说,周围的同学,每个人都非常努力


小可说,自己每天12点睡觉,5点起来,即使周末在家,也是“苦行僧”一般的学习回忆。



对于孩子在这里学业的辛苦,小可的妈妈说,她不是不知道孩子学业的辛苦,

“但是我从来不担心她辛苦、吃苦,如果你要成为社会精英,一定是要付出这种强度的努力。”


说起梦想,小可表示,希望把慈善当成自己的终身事业,她现在也在当地慈善养老机构做了4年的志愿者。



虽然小可周围的同学都是富二代,但小可表示,她们都有同样的价值观,“她们都在希望成为更好的人。”



小可现在已经被纽约大学提前录取,为了她心爱的慈善事业,她选择了心理学专业,她觉得,这是她迈向未来事业的第一步。


对于富二代,小可是这样理解的,“可能和其他人不同的是,你可以做到的比其他人更多。”



请不要随便给“富二代”贴标签


在大众和媒体眼中,富二代这个群体俨然已经变成了“优秀负面新闻的提供商”,已经变成了一种带有负面含义的“身份标签”。


在很多人眼中,“富二代”们生活优越、个性突出、根本不知道人间疾苦。


特别是那些在海外的“富二代”们,他们脱离了国内家长的管束,在很多人眼中,看起来可能更加无法无天


(图片来源于网络,于文章无关)


但事实也许并不是这样…


的确,他们父辈的财产积累,也许真的可以让这些所谓的“富二代”一辈子不用奋斗,也可以衣食无忧。


但是

他们也有想要实现的人生目标,

也有想要靠自己努力实现的梦想。


虽然路潞和Rudy曾经走过歪路

但最后还是回归正轨,脚踏实地


家境殷实的小可

从头至尾都在踏踏实实

为自己的梦想努力着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还是能看到

有很多正能量的“富二代”


他们靠的是自己的双手,

拼的是自己的能力,

他们只是也在利用自己有的条件

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去创造更多的价值,

负担更多的责任。



每个人对于“富二代”的定义不同,很多时候,在海外努力奋斗的留学生,也很容易就被贴上“富二代”的标签,在网络上遭遇键盘侠的辱骂。


(甚至在悲剧发生后,还在被键盘侠围攻)


的确,很多有条件自费来国外留学的人,家庭条件都很不错。


毕竟一年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上百万的学费和生活费,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承担的起的,更别说早早就为孩子在海外购置了房产的那些家庭。


但是,这些可能被他人贴上“富二代”标签的海外留学生,也会去打工挣钱,尽早体验生活与社会接轨;也会去做志愿者、社团工作,努力在各个方面提升自己



Rudy在视频中说的那句话很好,“我觉得富二代不应该是一个贬义词,而应该意味着更好的资源以及更多的责任。”



他们无法选择自己生在怎样的家庭,但是他们可以选择的,是是否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这些凭自己双手在努力的人

都是值得尊敬的



也许,我们在给别人贴标签之前,也许不应该这么着急,也许一次重新的审视,一次理性的对话和交流,会让自己感到更多的正能量。



合作/推广请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爆料投稿请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