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教育-193】特立独行,精彩可期 -- 记一位曾和总理勾肩搭背的年轻人

2018年03月17日 新西兰教育


引子


第一次见到Kelly是去年9月。女儿学校的“中华之夜”文艺晚会上,我在台下,他在台上。我是家长观众,他是表演节目的13年级毕业生。他的节目是和同伴一起自编自演的中文嘻哈说唱,他俩在台上边说(唱)边跳,活力四射,尽情宣泄,让全场沸腾。


Kelly(左)在中国之夜文艺晚会上表演中文说唱


再次见到Kelly是五个月以后,这次是采访。我是对教育感兴趣的写作者,他是我的采访对象。采访的起由是他的毕业成绩优异,荣登2017年新西兰IB 优秀学生榜(IB Top Scholar)。颁奖典礼比较隆重,更是请到了新西兰前总理约翰.基(John Key)来为每一位学生颁奖。



每位优秀学生都要单独上台和总理握手,然后合影。到Kelly了,握手环节正常,可合影的时候,手快的Kelly一下子把手搭在了总理的肩上!看下面的照片,基先生当时多么开心,好像他是在领奖!而Kelly的手搭上总理肩头的那一瞬间,全场笑翻。



新西兰前总理John Key(左)和Kelly(右)


其实,真正让我动了采访他的念头的,既不是嘻哈说唱,也不是IB高分,更不是他搭总理肩膀的胆量,而是从女儿那里听到的,一个他特立独行的申报大学的决定。


在新西兰,高中学生在毕业时如果要申请大学,一般都会申请好几所,这就像我们国内高考报志愿时报多所大学一样。如果第一志愿不录取,还有机会上其他学校,只要成绩够,起码有大学上。在新西兰的这几年,我听说的学生都是申请好几所,多的甚至有申请七、八所的。


Kelly特立独行,他只申请了一所大学!是的,只有一所!


对于我这样凡事要筹划周密,想好备份方案的风格来说,听到Kelly这种申请大学的法子,简直就是壮举!这不是拿自己的前程当儿戏嘛,这是谁家的孩子,太绝了!万一没被录取咋办?惊诧于Kelly的决定,同时我也很好奇地想了解他的家庭环境,他的家长难道就这么听之任之,让孩子一意孤行吗?


特立独行的Kelly



登门

揣着无限的好奇,在约好的时间,我出现在了Kelly家门口。在那之前,我已得知Kelly已被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大学录取。根据2018年Times Higher Education的全球大学排名,这所大学排位全球32,是南半球排名最前的学校,这也是Kelly唯一申报的那所大学。


Kelly妈妈把我迎进门,我见Kelly正在咖啡机旁忙着。过一会,一杯带着漂亮拉花,飘着浓郁香味的咖啡就摆在了我的面前。


Kelly亲手制作的咖啡  - Sherman实拍


“来,先尝尝我的手艺。” Kelly说起话来一点也不像高中刚毕业的孩子,而更像是已经走上社会的有朝气的年轻人。


虽然我特别想直接问他,当时为什么只申请一所学校,但咱毕竟是以IB优秀生访谈的名头争取到的采访机会,怎么也得象征性地做个开头。


我开始问,“你IB的总成绩41分不错哟,介绍介绍吧。”


Kelly说,“要是谈高分的话,不用找我,比我成绩好的多了去。”


Kelly谦虚了。Kelly的IB结业总分是41分,而24分是及格线,36分是优秀线,40分的成绩就可以进入新西兰IB优秀学生榜,45分就是满分了。Kelly的41分,根据IB组织的统计数据,位于2017年全球IB考生顶尖的5%之列,已经是超级优秀了。


不过,整个访谈的过程当中,我觉得Kelly对于成绩高一分低一分看得并不是那么重,我还发现,他那个特立独行的“单校申请”的决定并非偶然,在他的学习和生活中,不同寻常的地方还有很多呢!


选课


对于每个学习IBDP文凭课程的学生来说,选课是必须的任务。首先是在六组课程中各选一门,然后又要决定每门课程是学习标准级别还是高级 (Standard Level 或者 Higher Level)


选课时,每人至少三门课要学习高级课程,但高级课程最多不能超过四门。高级课程与标准课程相比,不是程度深就是内容多,反正学起来比标准课程费力。


一般来说,选课时会考虑对科目的喜好、水平和未来专业的要求,但通常是选容易的不选费劲的,选自己强的不选自己弱的。


Kelly的选课思路与众不同。


举个例子,Kelly在第一组课程中(语言A)选择了英文语言文学(English A Language Literature),而且是高级课程(Higher Level)。其实,学生可以选自己的母语作为语言A。Kelly的母语是中文,但他不但选择了英文作为语言A,而且还选了高级课程!


我问,“为什么放着简单的不选,要选高级的英文课程呢?”


他答,“我喜欢的东西都需要比较高阶的英文来支撑。比如艺术,电影,表演。学了高级的英文语言会帮助我理解那些比较深刻的东西。”


原来,他选课更多从未来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分数高低出发,这样就好理解Kelly的课程选择了。他选高阶的英文课,明知可能拿不到更高的分数,但是高级课程更加能锻炼提高英文水平,在将来艺术、电影或者表演的方面能够助他一臂之力。


在选课时,Kelly还有一个特别的决定:他选择了四门高级课程。按照规定,选三门高级课程就可以,这意味着他要在多一门课程上面学习更难更深的内容。而高级课程和普通课程的满分都是7分,学习高级课程并不比普通课程多得分数,这再次体现出他在选课的时候并不是特别看重分数的得失。



申校



我心里时时不忘那个未解之谜。绝大多数学生报考学校,都会选择多几个学校申请,而Kelly却只申请了唯一的一所,墨尔本大学。


“你为什么当时只选择一所大学呢?”我终于问出了这个问题。


Kelly的回答好简单。他说,“这是我的第一志愿,他们的最低接收分数就是IB 36分,我肯定能考超过36分,再报其他学校的话,也无非是做个后备,我不需要后备方案。”


我问, “这个决定你家里人怎么看?” 这也是我很好奇的。


他说,“我爸一般都是让我做决定,哪怕是重要的决定。不过,这次只报了一所大学,他心里有点不爽,但他没说什么。”


“那你妈妈的意见呢?”我继续问,希望了解到他父母对这个决定的态度。


“我和我妈的沟通一直很好,她超级理解我,我跟她做了解释,她就同意了。”


我心里暗赞这夫妇俩真是不一般!


我继续问,“万一你没有考到36分,以你对爸爸的了解,他会怎么反应?”


“他会因为我没有尽自己的全力而失望,但他不会因为我没有遵照他的意见行事而怪罪我。”


采访Kelly之后,我还有幸和Kelly妈妈聊了一番,立刻发现这是位在孩子教育上极具智慧和胆识的母亲。


Kelly摄影小品


Kelly妈妈的智慧在于她能够真正了解孩子的选择。她充分了解当时Kelly之所以选择墨尔本大学,是因为那里既有Kelly想学的经济学专业,也有他想学的法律研究生专业,更重要的是这所大学还有他喜欢的表演、电影相关的一些选修课。虽然墨尔本大学的排名也是世界50强,但Kelly IB 41分的成绩很有机会被排名更前,名气更响更顶尖的大学录取,但Kelly妈妈发自内心地懂得,顶尖学校的名气并不意味着一切,反而是孩子自己喜欢和适合的专业才更加真实。


Kelly妈妈的胆识在于对孩子放手,对自己控制。虽然了解了Kelly只申请这一所大学的想法背后的原因,但作为妈妈还是难免有担心的。万一呢?面对这种担心,Kelly妈妈给自己的开导是,“嗨!就算万一万一没有考上,又怎样呢?!天也塌不了,没有什么大不了!而且,在成长的过程中摔这样一个大跟头,他也会学到很多人生道理。” 于是,她控制住自己,没有不停地在孩子耳边扮演苦口婆心的唐僧,絮叨不停。这点实属难能可贵!



爱好


Kelly是一个非常特别的青年。在访谈过程中,他是当之无愧的主讲,而其中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讲自己的爱好。我被他焕发出来的激情所感染,觉得年轻人能这样有梦真好!


这个年龄华人孩子的爱好比较常见的比如运动啦,乐器啦,总之还是有些和申请大学若隐若现的加分项相联系的。Kelly的爱好是魔术和电影。不是看魔术,不是看电影,是编魔术、变魔术;拍电影、演电影!


Kelly摄影小品


他对于这些爱好的喜爱程度可以算是疯狂,因此花了大量的时间。


很多魔术师拿手的都是扑克魔术。Kelly虽不是职业魔术师,但他闲下来几乎是牌不离手,哪怕是在公交站等车的功夫都要从书包里掏出扑克牌练手法。


Kelly的扑克魔术手法已经相当了得


他在小伙伴们面前变上两手,大家都觉得酷极了。但Kelly练魔术并不是为了扮酷,或者说,他早已过了那个阶段。他开始接触魔术之后,有一次在美国坐飞机,邻座是一位美国的著名魔术师,两人聊了很多对魔术的理解,大师的思想影响了Kelly,现在Kelly已经进入高一级的阶段,专注于把自己的手法练到极致。但同时,Kelly对魔术有着更深的思考。他认为魔术之最高境界是能够把观众带入一个奇妙的氛围,身处其中,观众会感到眼前的魔幻就是真实存在,甚至都忘记琢磨魔术师到底是怎么把魔术变出来的。


Kelly为什么喜欢魔术呢?因为他喜欢表达自己,其实这和他的电影、摄影、演唱等其他爱好都是异曲同工。我想,将来他如果要自导自演一部电影,恐怕不会是拍给别人看的,而是为了表达自己。


在Kelly的两手之间,你看到了什么?


在这些爱好方面,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上大学前的两年学业最紧张的时候也不例外,这让我对他家庭的教育氛围产生了好奇。


要说在临毕业前,父母肯定希望孩子多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可是Kelly对自己爱好的执着有时候让父母真有些抓狂。


听Kelly妈妈说,晚上Kelly爸爸在书房看书,时常被隔壁扑克牌“哗啦”… “哗啦”… 的响声搞得心神不宁,因为隔壁就是Kelly的卧室,他正在苦练洗牌基本功!我太佩服Kelly爸爸了,不光因为他能够忍耐这枯燥的声响,更因为他竟然能忍住不对孩子发飙!若是一般的家长,恐怕早已跑过去一把夺过扑克牌,咆哮一顿努力学习的重要性了。



Kelly 在家里练习魔术


我问Kelly妈妈,为什么能够容许孩子这么花时间在一个一般人看来不是正业的事情上,她的回答就像Kelly一样与众不同。


她说,因为我看到Kelly在学习魔术的过程中得到了可贵的成长,感悟到了不少深刻的人生道理。比如,Kelly设计的魔术得到了很多观众、高手和大师的反馈,建议化繁为简,简化步骤和手法,对此他深有体会,也逐渐融会贯通。其实,Less is More (少即是多) 这个设计理念,在很多优秀的建筑和产品中都有体现,但它同样体现了一些禅宗的哲学思想。



专业


听着Kelly讲述他关于魔术和电影及表演的痴迷,我甚至都以为他要学魔术电影专业了。然而现实又一次证明了他的特立独行,他报考的专业偏偏和表演,魔术毫无关联,而是经济学专业!


“我选经济学,因为经济学很重要。这个世界上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经济学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方法。”他这样解释选择经济学专业的原因。


我问他,“那你真正喜欢的是经济学还是表演呢?”


他斩钉截铁的回答,“肯定是表演!”


我又问,“那你为什么不学表演?“


他的回答再次证明他是个特立独行的人!


“现在很多东西网上可以自学,但是去学这些需要我有动力!如果你让我业余时间去学习经济,我可能不会,但是你要让我占业余时间去学魔术,搞电影表演,那绝对行!” 他说。


我问,“那毕业以后,你有什么想法?” 我是想问问他工作就业上面的打算。


他答得出乎我的意料,“可能再学个法律吧,法律在生活中挺有用的。” 


我追问,“那然后呢?”


他的回答更是意外,“如果一切比较理想的话,应该能够在一部电影里演一个角色吧!”


好吧,学了经济学专业,再学个法律,然后去演电影!




期待


访谈后没几天,Kelly就飞往澳洲,去他唯一报考的大学,也是他最理想的大学,开始独立的大学生活了。


那天和Kelly一个多小时的访谈让我意犹未尽。我愉快地感受到了一个朝气蓬勃、特立独行的年轻人。是新西兰的教育环境和他的家庭氛围帮助他在新西兰不羁地自由成长,有自我,有理想!


很期待看到个曾经搭过总理肩膀照相的年轻人的未来会是怎样。他会是一部电影里的魔术师主角吗?导演呢,可能也是他自己吧。


独立的人生之路已经在特立独行的Kelly脚下展开,让我羡慕而感慨,因为它真实、自由,并将充满无限令人期待的精彩!





鸣谢:感谢Kelly接受访谈并提供照片,感谢Kelly妈妈分享关于家庭教育的素材






作者简介


Sherman Wang - 在外企工作了二十年,曾任全球五百强美资企业中国区服务总监。因希望为孩子寻找更好的教育环境,全家移居新西兰。


Sherman创办了提供教育服务的公司,并在奥克兰理工大学教育系学习,获得教育学士后文凭。


Sherman著有《更好的教育给孩子》一书。点击原文链接了解更多。




联络请留言或发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