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悉尼,地产销售是种怎样的人生?7位华人从业者投资人亲身讲述行业秘密!在“债务炸弹”、房地产“末世论”中,他们都是怎么熬过来的?

2018年09月22日 今日悉尼


为纪念华人移民澳洲200周年,今日悉尼在每周六开设了【华人在澳洲】专题系列,今天是第9期。如果您身边有值得推荐的华人故事,欢迎发送至邮箱:[email protected]

今日故事

过去5年多时间,

悉尼房市经历了增长黄金期,

投资者、从业者们在这股潮流中,

自然也享受到了其中的红利。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

本地年轻人买不起房子,

只能啃老或合租,

招致政府陆续颁布了

一系列政策来控制房价,

市场应声放缓。


华人在这股时代浪潮中,

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从投资、销售、租赁、贷款等

各个方面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如今市场发展进入瓶颈

他们也都曾如何应对?

是坚持,还是放弃?

他们的希望在哪?


为了解答这些问题,

我们采访了7位

有从业经历的华人和投资者,

听他们亲身讲述行业中,

那些不为人知的事儿。





01

从上海到悉尼,发掘中澳两国地产文化的差异


这张照片,在江超(Luke)身上携带了快10年。


(图片来源:供图)


他说,这是2009年的时候,他进入一家世界500强地产公司时所发的名片。


因为这人生的第一个张正式的名片,这些年他一直珍藏着。


名片的历史,

也正好标志了他入行的工龄。


没多久,Luke去了上海一家上市地产公司打拼,于2014年初,远赴澳洲,开启了他的新生活。


(图片来源:MMJ Real Estate)


为了延续对地产的热爱,年底进入了悉尼的地产行业,一直从业至今。


一转眼,

快4年又过去了。


如今,他是悉尼一家地产公司的高级经理。


(图片来源:供图)


从上海到悉尼,在两国地产行业各有涉略,对其中的文化差异自然深有体会。


Luke说,中澳地产的差异其实反应在安全感与归属感上。


“在澳洲拥有自己的房产,是非常具有安全感和归宿感的。”


“因为中国的房产的产权是70年的使用权,而澳洲这边的房产几乎都是永久产权,没有遗产税。”


(图片来源:供图)


Luke说,在上海工作的时候,40%的人做梦都买不起房子,但是在悉尼,


“身边都是顾客,大家都买得起。”


在他提供的一个对比表中,可以看出购房首付比例、税务优惠和法律保护等方面也有所不同。


(图片来源:供图)

这些良好的投资条件,
刺激了大量海外投资者来澳买房。

在澳洲政府对海外投资者的政策调整之前,海外投资几乎是以倍速在增长。

据澳洲外资审查投资委员会(FIRB)年报,从2013年至2016年,房地产的购买申请数量是

逐年递增,
总数高达100036件。

(图片来源:ABC News)


投资金额,

高达1680亿澳元。


(图片来源:ABC News)


中国买家成为主导,
占据了近乎25%的投资市场。

“房地产的高潮是在2013年到2016年这三年的时间,因为这个是时间是悉尼房地产的黄金三年飞涨时期。”Luke评价道。



02

曾数月零收入,“但跨过那个坎就好了”


姚征宇(Michael)入行比Luke稍晚。


2014年,毕业不久的他,没有选择会计本行,而做起了楼花和期房的销售。


读书时的一份兼职,意外将他带入了地产界的行道。


(图片来源:供图)


Michael回忆道,“我那会儿有一份door to door的兼职,也就是上门推销,比如手机套餐、网络套餐这样的,那时候都与社会的底层打交道。”


他当时为一个印度老板打工做销售,客户大多是吃政府补助(Centrelink)的穷人。


起初,

每每上门推销时,

他都“胆战心惊”:


(图片来源:HPAC Magazine)


“有些人很凶的,

直接把门扇在我的脸上。”


“还有的人家里一塌糊涂,

一进门就一股尿骚味。”


虽然苦,但是他的勤奋为他带来了良好的业绩,一度被老板表彰。


(印度老板与Michael 图片来源:供图)


这些磨练,为他将来作一个良好销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次偶然的机会,

他得到了一份楼花销售的工作。


就这样,地产界的大门为Michael敞开。


(Michael如今工作的地方 图片来源:供图)


他说,地产行业对他的吸引在于多劳多得。


“第一,刚接触这行认为个各行业是薪酬回报好的工作,没有封顶上限


第二,本来有很多销售方面的经验,而房产销售挑战最大,接触的客户也相对优质。”


作为一个留学生,没有任何资源,刚入行的时候也是苦不堪言。


头三个月,

一套房子也卖不出去。


因为没有底薪,他只能靠之前的积蓄生计。


但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因为他不想跟别人一样,


“活不下去,就回国”。


三个月后,他终于卖出了第一套房,踏出了事业的第一步。


(图片来源:供图)


第一套房子卖出后收获的2.5%佣金,成为了第一桶金。


Micheal感叹道,


“跨过那个坎就好了。”


如今,他在悉尼一家本地人开的地产工资担任销售顾问。


(Michael与公司同事 图片来源:供图)




03

为了经历世界,放弃了一切来澳寻梦


黎正豪(Lionel lye)是新加坡华人,于2013年来澳留学,在麦考尔大学读会计硕士。


小黎可不是一个普通的留学生,他曾在新加坡的投行干过4年,但是他选择


放弃新加坡的一切,

来澳寻梦。


(图片来源:供图)


出入羡煞人眼的高级写字楼,投行的白领精英,但他并不快乐。


按部就班的工作使他身心疲惫,于是他想去看看世界,飘洋过海,来澳开始了新的人生道路。


小黎目前是一名贷款经纪人(broker),除了在一家金融公司工作外,他还有自己的网站。


(图片来源:供图)


虽然有着多年投行的背景,找工作时也一点不轻松


先后在邮轮公司、西太平洋银行(Westpac)做销售,几经波折,2年前,他才终于进入贷款经纪人这一行。


“我很喜欢我现在的工作。”


“这是我做过这么多份工作以来,最喜欢的一份!”他自豪地说道。


小黎说,2013年至2015年房贷市场的繁荣,是推动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


“房价暴涨翻了2、3倍!”


(图片来源:每日邮报)


他说,原因在于前几年贷款查得没那么严,很多人用各种渠道,“正规的、不正规的”方式,很容易就批准给了顾客,包括海外人士


为了调控房市,澳洲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举措,


犹如一场飓风席卷了房贷市场。


2016年,政府陆续关闭对海外人士贷款,实行海外印花税双倍征收,导致海外投资数量腰斩一大半。


(图片来源:ABC News)


据澳洲外资审查投资委员会(FIRB)的资料显示,2015/2016年份海外投资申请数量高达4万多,


次年骤降至1万3,

降幅近67%。


同时,对本地贷款条件和材料的审核也变得越来越严,这对刚入行的小黎绝对是一大挑战。


(图片来源:供图)


“我入行的时候都是稍微比较紧的,已经不能通过不合法的方式进行贷款了。”


“因为之前太容易贷了,每个人都想做broker挣钱。现在能生存的broker,要么技能好,要么客服好。”


“我觉得这类型的人,

以后在市场才能走下去。”




04

被“忽悠”买了房,“我现在后悔了!”


如果你是海外人士,在2016年政策变动之前贷了款、买了房,你可能会庆幸赶上了好时候。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幸运儿”,都为当初的决定感到高兴


小秒针(化名)在18岁时只身来澳求学,在一所是设计学校念服装设计。


读书期间,

一次探亲经历,

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方向。


(配图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母亲千里迢迢从上海来悉尼,看望自己的女儿。


探亲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一个地产销售。


“那个小姑娘挺聪明的,很会说。”小秒针回忆道。


2015年,她跟母亲去了内西区的一处地产,看中了一套两房的公寓,那个时候海外人士还没有受限。


(配图 图片来源:Realestate)


在销售的三番两次地鼓动下,本来没有任何买房打算的母女二人,向银行接了贷,付了首付。


她说:“当时买房的时候就是不懂,糊里糊涂就买了。”


现在回想起当年的决定,小秒针说自己后悔莫及。


“现在严重影响我的生活自由!”


如今,虽然收入不错,但她承受着巨大的还贷压力,每个周都需要省吃俭用。


“我每天都吃泡面!”


“你知道现在最让我愤怒的是什么?本地人的利息只有3.8%至4%左右,海外利息要6%!”


“比本地人要高一倍!

这个简直就是歧视!”


小秒针忿忿不平地说。


(配图 图片来源:网络)


本来以为可以用租金来抵消房贷甚至赚钱,结果却是要往里添钱。


“你要找租客,签合约,谈租金,每季度要交strata(物管),水费,开销很大的。”


“其实不是那么美好的!”


(图片来源:每日邮报)


“当时觉得买了房很厉害,但是你要想清楚,你可能要背负高达7%的利息。”


作为过来人的她,想要为还未买投资房的朋友提个醒,


“不要人云亦云,多作研究”。


“先想清楚买投资房的目的,是否能为你带来收益?你想着有一天有自由,不用按部就班的工作,不用看老板脸色,但现在反而背负很大的压力,那就没有意义了。”


“投资的时候聪明一点。”




05

5年多过去了,行业被大洗牌...


过去5年多,赶上了高速发展这趟快车的从业者,如今的事业都在蓬勃发展。


但后来入行的人嘛,就没那么幸运了。


(图片来源:Realtor.com)


但在2016年后,Luke发现身边90%的销售同事都跳巢了,


他们大多是,

入行不久的员工。


“坚持了不超过一年,(发现)收入和工作的情况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理想,而且在一年的时间内,同时也遇到了很多的挫折和打击。”


(图片来源:Village Buzz)


Michael在楼花市场,也发现了同样的现象。


“对于一个楼花中介销售来说,如果国内没有人脉关系,那你的客户就要从身边的亲戚朋友同学开始,是一个类似直销的模式,起步的挑战很大。”


“对于一个local agent来说,怎么样去说服业主通过你来卖房,赢过你的竞争对手,也很有挑战。”


他说,很多人最后都没有跨过这第一步。


(图片来源:VideoBlocks)


Wilhelm Luo(Wil)悉尼一家地产公司的老板。


他说,行业大洗牌的原因除了从业者的心态问题外,公司的培训跟不上也导致了员工的离职。


“做的好的,经过几年的积累,可能觉得房产销售这一块回报低,所以转行做其他的投资。


(图片来源:供图)


Ivan在2014年初入行,曾是一家地产公司的销售经理,于2016年初改行进入了一家媒体公司。


他说:“当时做房产销售,门槛很低,从业人员数猛增至3万人左右,而且以销售楼花为主,等这一波地产产业过劲以后,都需要另谋出路。”


Jessica则是在2016年11月进入房地产行业,于2018年2月辞职转行做了活动策划。


她说:“销售门坎低使得大批量的职场新人来挑战,但并不代表销售真的什么人都能做。”


(图片来源:News Corp)


到了2016年,除了从业人数激增外,投资人数量被削减,导致行业内部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许多销售吃不上饭,在过去几年时间,不得不陆续离开


但是乐观的Ivan说:“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在地产行业的两年多,教会了我很多道理,对之后的工作都很有帮助。”




06

行业内那些不能说的秘密...


听完他们的故事后,你是否对地产人生有了改观?


几分梦想,

几分坚持,


不忘初心,

乐在其中。


他们的经历,俨然是过去5年多,悉尼地产界发展的一个缩影。


采访结束前,他们还为我们八卦一下行业的不为人知的事儿。


行业里到底有没有潜规则?他们的回答是...


(图片来源:供图)


Luke说:


“我觉得如果在中国,行业是有潜规则的,毕竟很多时候,开发商比较能一手遮天,但是在澳洲是没有潜规则的,毕竟澳洲的房地产是非常的公开透明的。”


(图片来源:供图)


Michael说


每个行业都有潜规则,房地产行业也不例外。举个例子,中国中介卖的豪宅一般比鬼佬卖的贵很多。


“原因是:一般豪宅的独家代理权都在本地的一些品牌手里(当然也有Black Diamond这些华人的成功品牌),当独家中介卖得动的时候,通常不需要跟别的第三方中介合作分佣金。”


“所以,很多华人中介必须加价卖,才能从增加的部分中抽取自己的利润。


(图片来源:供图)


Will说:


为什么绿地在Town Hall的项目“绿地中心”一直没动工,按道理是18年交房,但现在还在拆。


简单讲,因为绿地想引进一个新的技术,任何建造房子的新技术入境,必须经过澳大利亚建筑委员会批准,而委员会是被几个大的澳洲开发商和建筑商控制。”


“这个技术从日本引进后,会对澳大利亚整个建筑行业有一个颠覆性影响,所以一直不让进来。”


(图片来源:供图)


小黎说:


“这个市场说有规则也有,说没有也没有。比如说,前几年很多人没有做贷款中介人的ID也去拉客人,用别人的ID或者造假。现在越来越规范起来了。”


对于澳洲房市的未来,媒体的报道近乎是两极分化。


有的称其为“债务炸弹”,有的鼓吹房地产“末世论”,在最近一期《60分钟》澳洲版的报道中,竟称澳洲房价会在未来12个月中,将下跌40%


(图片来源:《60分钟》澳洲版)


另一方面,IT智库CoreLogic的预测称,2019年的年中,悉尼房价下跌的势头将止住,在年底迎接新年之际,房价将逐渐上涨


(图片来源:《60分钟》澳洲版)


然而,这些似乎都没有困扰这群打拼的华人。


经过5年多的洗礼,对于未来,他们反而是信心满满


他们说,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别轻易放弃。


想要做好这一行,

除了努力,

更要用心。


其实,不仅是地产界,在任何行业奋斗都是这个道理,不是么?


(受访嘉宾依照次序:领城地产集团(Leading Capital Group)高级经理江超,Professionals Montgomery Real Estate销售顾问姚征宇,Lionel Finance创始人黎正豪,时尚博主小秒针,Realtisan董事Wilhelm Luo,Adream Party Studio活动策划Jessica,今日悉尼销售部客户经理Ivan)



今日结语


这群华人的故事告诉我们,

或许未来无法预料,

但可以肯定的是,

不论处在任何风暴中,

只要坚持,

风雨后必定有彩虹。


其实,像他们一样

经历了大浪淘沙,

身经百战的华人,

在各行各业还有很多。

也正因为他们的付出,

使得华人在社会里凸显出来,

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也使得华人群体

受到澳洲主流社会的更多关注。


向那些在社会各个角落,

作盐作光的华人,

致敬!


编辑:昆西

责编:纳西

参考:ABC News、AFR、每日邮报、FIRB、CoreLogic、Domain





悉尼花样吃吃吃!更多美食请关注!↓↓↓


刚毕业?想找工?想跳槽?想晋升?扫我扫我!↓↓↓


订阅今日悉尼微信

 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号”点击关注

 搜索“今日悉尼”或“sydtoday”点击关注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