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与孩子建立安全信任关系

2015年09月04日 新西兰纽汁取奶粉


走在路上,有一对母子正在争吵,孩子妻惨哭闹的声量大到让我很难不去注意他们。听到这位妈咪对孩子说:「你每次都不听话,有你这种儿子好丢脸!我不要你了!!」妈咪转身要走,孩子大哭,两隻小手慌张拉住妈咪:「妈咪,你不要走!」妈咪甩开孩子的双手,不理会孩子的哭求,继续往前走,我在孩子稚嫩的脸 庞看到害怕被遗弃的恐惧,你是否也曾看过类似的场景呢?


咨询室内的典型案例

我在咨询室裡很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却是这群孩子长大后的模样。


一个考试是全班第一名的女孩,她哭诉男朋友对她有太多的要求,她只有做不到其中一个看起来很无理的要求,男朋友就说:「我受不了你了!我一定要跟你分手!」女孩觉得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要抛弃她,觉得这世界又只剩她一个人


女孩心想著:「一定是我很糟,所以最后还是没有人爱我!」她因为哭了整晚而眼睛发肿,不断地自我伤害也无法止住内心的痛楚。


我陪著女孩停留在痛苦的感觉中,女孩回想起自己小时候是被妈妈这么对待:「你再这么调皮,我就不理你了!」「我怎么会有你这种女儿,我要把你送到育幼院!」


童年开始被妈妈用威胁的方式对待的她,强大的恐惧与焦虑威胁著她与母亲之间依附关系,她开始相信「我很不好,我爱的人都会离开我」,唯有这种扭曲的信念,才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生命还在控制之中。


长大后,即使女孩每次考试都考第一名,她还是觉得自己不够好,这却只是谘商室内典型案例中的其中一人。



父母把爱撤出,孩子不安的依附也开始滋长了...

父母的教养方式及和孩子的互动关系,极可能影响孩子日后的人际关系,「永远都觉得自己还不够好」、「只要再改掉自己的一些缺点就能让爱的人回来」,以上例子都是很典型的想法,藉以和「好」的妈妈、爱人有所连结,虽然很不可思议,其实周围有好多人在心情难受时,都潜藏著这样的信念。


这些都是孩子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形成的,即使长大成人,这样的模式仍持续地在人生中重蹈覆辙,想一想这模式形成的过程,其实很令人鼻酸。


依据Baumrind的研究,将父母教养风格分为四类:

开明权威型、权威专制型、宽鬆放纵型、忽视冷漠型。其中,权威专制型的父母特别会说:「如果你再.....我不理你了!」「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这些语词我们称之为「把爱撤出」。


为了惩罚孩子「不好」的行为、塑造孩子「好的行为」,专制权威型父母习惯用这种强烈的语词表达自己的生气,并且拒绝听见孩子真实的想法。相对的,父母不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生气及愤怒,「我不能生气,不然爸妈又不要我了!


孩子从小就标定自己的委屈、愤怒、难过...等等的情绪都是不好的,习惯性地压抑这些被父母标定为不好的情绪。


这些孩子长大之后.....

当父母选择「把爱撤出」时,会呈现绝情的姿态、愤怒的音调与表情,强烈表达了他们对孩子的厌恶、轻视,这些非语言行为深深刻印在孩子的内心,引发强烈的无助感和绝望感。


有些孩子在这样的教养方式中学会服从,有些孩子则是学会对关系不信任、逃避关系。


「我只要进入关系就会受伤害,所以我不应该跟别人太亲近」、「只要我够努力,就能让他回心转意继续爱我!」


因为自己的感受从小就不被父母认可,所以长大后仍不清楚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是什么,在生涯规划出现迷惘与困扰。


许多孩子长大后和亲密伴侣、朋友之间持续重複这样的人际循环,严重的可能会有忧鬱症、焦虑症、喂食及饮食障碍症、自杀及自伤等状况。


父母不当压力锅,亲子沟通容易许多

管教孩子的过程中,如果真的很生气,不妨先让自己暂停几秒、深呼吸一下,如果可以就先暂时离开当下的空间,再想想用什么语句来表达会比较适当,爸妈既然知道自己说出的话会造成这么大的伤害,可以想想如何改善亲子之间的互动方式。


我们可以表达对孩子行为的不满,但不应使用「把爱撤出」的方式,所谓「情绪会伤人」,有时压力大、心情很差的时候也很可能出现这种情绪化的语句,如果可以的话,让自己每天空出10~15分钟的时间整理自己,父母不当压力锅,与孩子的沟通会容易许多。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