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人物】Becky Xu徐斌:悦起来 慧生活

2016年01月15日 北美报告


点击上方即可关注加拿大头条

加拿大头条(微信ID:canadanews)编辑

15年学校工作,3年全职妈妈,3年海外创业路

【《高度》(Rise Weekly)特约撰稿人董燕蓉撰写】作为FED(Family Education Dynamics)的创始人之一,徐斌(Becky)专注于海外华人的家庭教育,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为大家提供分享交流的机会,促进孩子和妈妈融入本土文化,并在自我成长中找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从而实现家庭的和谐。

| 从校长到主妇

在UBC大学经济学院的侧面是徐斌(Becky)居住多年的公寓楼,灰色外墙质感朴实,绿草地茵茵如毯,松鼠游戏其中。幽静,清雅的房间充满着温馨感,也使笔者对Becky的访谈更添了一份惬意与自在。Becky静坐家中,窗外不张扬的好景色像极了她的气质,温婉宁静,典雅端庄。

Becky缓缓讲述着她的故事:她是一个有教育情结的人,她妈妈也是一位中学老师,她本科和研究生读的都是教育专业,毕业后就回母校当了老师。这学校的工作一做就是15年,从课堂教学到学校管理,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期间参与了华东师大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若干年,对基础教育有自己很深的理解和体会。虽然离开学校已近10年,对教育的追求和热情丝毫没有减弱。尤其在移民到温哥华的这几年中,曾遇见过多位十几年前在上海新基础实验学校的学生,他们都是那么优秀,有的已是UBC的毕业生。

Becky的儿子也曾在这所学校上学。但是后来由于搬迁及工作调动,Becky的儿子转学到了一所离家很近、名气较响的学校读三年级,但心情并没有随之而开心,半年后竟然长了很多白发。“我跟老师沟通的时候,她们说的都是孩子不好的地方,而像孩子拥有的创造力、他的逗趣幽默这些闪光点却始终没有提及。”这样的办学理念是Becky所无法接受的,为了不让孩子埋没在应试教育的环境里,加之觉得加拿大的教育体系比较适合她孩子的发展,2007年Becky一家移民到了温哥华。

放弃了全职的教育工作,Becky转而成了全职妈妈。但她并没有停止思考,她发现虽然这里的教育体系能让孩子比较愉快地生活,但环境不同,社交的方式不同,她从内心感受到并不如意。比如价值观的冲突,曾听到儿子的同学抱怨,在他们学校读书的孩子一般有两类,一类是学霸,一周七天有五天补习;一类是富二代,这样的同学因可以炫富而自信。Becky想到她的孩子二者都不算,这让孩子如何适应好呢,于是Becky花了更多的时间去与孩子沟通。

很快,Becky就从孩子的描述中发现,虽然是在排名靠前的公立学校里,攀比的现象却时常发生。比如他会说:“嗨,老妈,我们学校今天有两辆豪车,一辆是蓝博基尼,一辆是法拉利,而中间的是老师的车,下班的时候,老师默默地开走了,还有好多女生在车边拍照。”。Becky鼓励儿子带同学到家里玩,在这过程中她有更多机会听到孩子们的聊天,他们说过到一位同学家的感受,“在他家里都迷路了,他的爸爸是不是苹果公司的?因为所有房间里都有苹果电脑。”孩子们夸张地说:“在里面要用GPS!”这是在孩子们八、九年级时经常发生的事情。Becky发现孩子向往富裕的生活方式,虽然孩子并没有提出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但还是常常会在零花钱问题上发生矛盾。

最终,Becky选择了让孩子去读温哥华岛上的一所私立寄宿制学校,一是寄宿学校管理相对比较严格,学校的时间表排得很满,没有家长照顾的情况下孩子需要更加自律,从而避免了在家里懒散的生活方式,而且可以为未来大学的独立生活做好准备;二是她认为温哥华岛上民风朴实,其价值观相对来说比较符合他们家庭的教育观念。Becky自己也经历过三年的高中寄宿生活,她体会到,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学会在学校生存是未来走向社会重要的一步,不管是友情的培养还是自身独立能力的锻炼,对她一生都是有益的。

| Becky与FED

2010年,相对闲下来的Becky决定重拾教育行业,这是她一直的想法,在移民后家庭教育中,她也总结了不少经验,并且结识了一些与她有着同样想法的妈妈们。随着国内留学需求年年上升,Becky觉得很不安,因为很多朋友的孩子通过中介来到加拿大或者美国后碰到了很多问题,语言、选课、跟老师沟通、寄宿家庭等,各类信息还是不对称,造成很多孩子来到新环境不能适应,于是她跟国内的朋友成立了一家以留学咨询和安家服务为主的公司,他们呼吁,出国留学之前家长和孩子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避免在高中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迷失了方向。他们边服务边继续调研,Becky终于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开始了针对本地华人家庭教育方面的研究。

在这几年工作的过程中,Becky也没忘记多与儿子沟通。对于很多家长来说,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是很难交流的。“虽然我是学教育的,但我觉得管一个一千多人的学校,比管理一个孩子要容易得多。”特别是独生子女,比较自我、个性强、有很多想法,并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想引导他们,家长首先需要做到倾听。

Becky体会到,跟孩子的距离是和孩子的年龄增长成正比的,当他不让你亲不让你碰更不让进房间时,Becky更多考虑的是如何稳住和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相比其他妈妈,Becky有两个策略来增加与孩子交流的机会。

一个是在路上开车的时候,在相对封闭的空间里,让孩子来倾诉。她从孩子的讲述中来了解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做什么想什么,了解他的学校生活,交友的情况,然后她再想策略去解决发现的问题。儿子喜欢唱歌,Becky就让他在车上唱,唱完后,心情很好,他就会滔滔不绝。有一年暑假,他儿子第二次参加在Vernon的Army Cadets为期三周的夏令营(无网无手机无电视),Becky和先生决定结营时从温哥华开车5小时去接他回家,而不是坐飞机回来。因为这样,在回家路上,可以听儿子讲很多见闻和军营体会,作为家长,Becky很享受跟儿子在车上的快乐分享时光,她能感受到孩子从军营生活中取得的收获,孩子累并快乐着。

第二个是每个周末安排晚上全家一起看电影的时间,Becky提前会挑选好影片,自己先看一遍,了解剧情和电影所要表达的核心价值,如《Life Of Pi》、《当幸福来敲门》、《追风筝的人》等。周末家庭日的晚上,一家人可以在轻松的氛围里,有吃有喝,边看边交流。孩子看完后,还喜欢做个夜宵,然后与父母边吃边聊,因为他擅长思辩,所以Becky就以倾听为主,虽然会有一些关于剧情的争论,但这个互动是非常美好的。Becky总结道,在无法改变物理距离的情况下,家长应该尽量创造机会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这些与孩子交流的心得,得到了很多妈妈的共鸣,她们希望能有这样一个平台,让妈妈们分享不同的经验,给需要的家庭指点迷津。Becky一直崇尚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形态,而在加拿大,学校和社会教育的体系是完善的,对于华人家庭来说,最欠缺的是家庭教育。最近微信上有一个话题:中国家长一心当猪,却要望子成龙,孩子们欠缺的是家庭的文化熏陶和家长的身教。2015年,她与另外三位同样有着教育梦想的妈妈一起创办了FED悦.慧(Family Education Dynamics)家庭教育互助平台。她将原来的工作交给上海的团队去经营,全身心开始经营FED这个非营利机构。

FED成立后,Becky跟中国领事馆的教育处也做过工作沟通,她发现领事馆很关注国际留学生群体的生活,尤其这两年随着小留学生人数的急遽增加,他们希望能有当地的华人组织和他们共同协作,来帮助这个庞大的群体。目前发生的很多事情,反映出温哥华移民家庭的教育现状并不理想,领事馆也经常会接到家长的投诉电话,为此FED还为这一群体专门成立了国际学生的俱乐部,专门针对留学生提供服务,希望脚踏实地的做一些具体工作。

| 公益俱乐部进行时

如今,FED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支持,已经设立了“少年成长吧”和“妈妈私享汇”两个公益俱乐部平台。第一服务对象看上去是妈妈,但实际上是孩子,是那些即将跨入青春期的群体。以少年成长吧平台为先导,招募学生领袖来组织各种不同的俱乐部,让学生自我管理,在活动中不仅学习知识技能,还锻炼领导能力和协作能力。

Becky指出:移民家庭的孩子更需要归属感,身在海外即使英文好,但其文化上的归属感也是欠缺的。多年的陪读经验让Becky认识到到自己孩子成长中的问题;瞥见到邻居孩子教育上的误区;观察到温哥华地区文化差异下移民家庭的生存状态带给孩子的影响,于是他们对青少年游戏、大麻、夜店、恋爱等多方面华人家长回避的问题做了特别的研究。

FED有妈妈团队和专家团队提供支持和指导,他们从孩子身上了解了很多温哥华青少年的文化。比如home party、私斗、夜店、网吧等。面对这种孩子们都知道而大人却完全不知的活动场所和现象,即使是自认为见多识广的Becky也会觉得非常惊讶。同时,她还提到温哥华很多高中暗地里都有大麻交易,其实很多男孩可能都尝试过,年轻人想证明自己长大了,很酷,很勇敢而已,就像很多男孩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喝过酒一样。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为家长首先要多倾听了解自己孩子的想法,其次要更新自己的知识,对这些原本在国内没有接触过的事物和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沉着应对。

最后,Becky特别提到:在孩子的教育上,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方面的力量是缺一不可的。作为母亲,如果你天天喝茶和购物,却告诉孩子要有正确的价值观,要好好学习,是不会有作用的。家庭是教育的基础,FED特别为妈妈们做了很多家庭教育方面的辅导,就是为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促进孩子和妈妈融入本土文化,在这种自我成长中找到归属感,发现自我价值,从而实现家庭的和谐。

文/董燕蓉 摄影/千里 《高度》(Rise Weekly)授权转载




欢迎来稿

[email protected]

广告合作

[email protecte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