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利】人的一生,浪费了多少时间在无意义的事情上?!

2015年12月09日 悉尼马桶读物


年轻时活的热烈,

年老时死的潇洒,

才不枉来这一遭。

不白活一回


在那个热闹非凡的周日下午,我独自一人在漫咖啡休息。刚一坐定,便听见前面的一个夜店红唇范儿的大蜜,一手掐着烟,一手有力的挥舞着,喋喋不休的和对面的闺蜜讲着那个谁谁谁家里有多少钱,开什么车。不一会儿,店里又来了一群看上去根本不到40岁的年轻人,大家刚一入座就开始热切的谈论起国家新推出的延迟退休政策,进而感慨自己领养老金的日子遥遥无期,顺便吐槽一下医保的范围还是小,比较一下各类商业保险的优劣,聊一聊以房养老在未来会不会流行之类的话题。


我坐在其中,突然很想哭。


就是一种很朴素的感觉。


如果有机会,我真想亲自去问一问他们——你们知不知道,人是会死的?


后来我想,他们应该是不知道的——就“每个人都会死”这件事儿,任何人当然都知道,但我相信,他们绝对不会认为自己会死。


理由其实很简单——因为虽然死亡是确定的(至少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但除了在少数情况下,“我会在何时死”这件事则是完全不可预测的,这或许是在人们的经验中那个最大的不确定性。


但人的理性却永远讨厌任何的不确定性,于是,为了让我们的未来看上去更“确定”些——一直确定到让自己在潜意识层面不相信自己会死的程度,人们围绕死亡构建了无数的面纱和遮羞布——仿佛看不见它,它就不存在一样。


仿佛给那把尖锐的刀子蒙上一层薄纱,它刺向我的时候我就会不疼一样。


而当你一旦逼到近处去看它们,这些薄纱可能千差万别,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都指向永恒,它们都在暗示我们,死并不可怕,人是可以不朽的。


那些古老的面纱,比如信仰,比如来世,它们暗示我们——好像我们信仰个什么东西,然后我们自己的某些东西(比如灵魂)就可以不死似的。


那些传统的面纱,比如儿女,比如传统文化,它们暗示我们——好像我们的血脉或文化得到了另一个生命的传承,我们就可以不死似的。


后来,古老没多少人信了,传统也开始衰败,于是我们便发明了那些现代遮羞布,比如文章开头里姑娘眼中的钱,比如小伙儿们热盼的一套完美的养老保障制度,这里面的逻辑是——虽然我现在也知道了天堂来世什么的是扯淡,我也知道了我以后的那个小崽子不能替我活,但是,如果我拥有了钱或完美的养老制度,那么至少我还可以有一个有保障的老年,一个更“确定”的老年——那么,到底确定到多久呢?嗯,确定到永远——好像这样,我们就可以不死似的。


所以我们常听到一个说法,说某某人太有钱了,他挣的钱几辈子都花不完——就是这么直接,钱就和近似永恒的未来联在了一起。所以我一直觉得,对金钱的信仰绝不仅仅是拜金这么简单,里面或多或少总是有着一些人们对于永恒、对于不死的热望。


或者说,其实拜金和拜上帝也差不多,只要是信仰,就都或明或暗的藏着对永恒的追求和对死亡问题的不正视。


但是——永恒并不存在,那只是我们幻想出的东西,人终究还是要死的啊。


但是你不信,你绝对不信,否则你就不会如此的愚蠢——为何我敢堂而皇之的用这个如此刺眼的词?就是因为我能感受到那种切肤之痛。


何谓愚蠢?


那就先让我们来看看何谓不愚蠢——放心,这里没有什么高大上的哲学思辨,只有一个极为朴素的定义,那就是——不愚蠢、或者说智慧的含义至少应该是:我付出一,至少能得到一,对吧?


比如我辛勤工作10天,然后得到了10天的报酬,我不愚蠢。


比如我花了20块钱买了一个电影光盘,然后我看的很过瘾,我不愚蠢——后来我知道那部电影其实是可以从网上免费下载的,我损失了20块钱——好吧,我是有点儿愚蠢。


没错吧?


但是,又是为什么,我却看到了成千上万的人,花了人生中所最最宝贵的二十年、三十年甚至四十年,去追求一些完全不值得他们如此为之付出的东西?


有些人用大好年华的三四十年去苦心经营仕途,然后根本停不下来,还梦想着老了以后要去周游世界。


有些人用大好年华的三四十年去各种拼杀,早已挣够了几辈子的钱,然后根本停不下来,还梦想着老了以后要去周游世界。


而更多的人则用大好年华的三四十年去上班交五险一金,然后根本停不下来,还梦想着老了以后周游世界。


嗯,用几十年的青春,去换一个死神随时都会降临的,孱弱的老年——这或许比损失20块钱更蠢一些吧?


而最神奇的是,这其中往往囊括了我们这个社会上所最聪明的一群人——他们精于算计,对人际关系或各种业务流程轻车熟路,同时人情练达,知道说话办事儿的各种火候和分寸,而且他们对自己的一切现状心安理得——因为他们总以为,自己是不会死的。


你会说不对,他们也在不停的抱怨,不停的喝着鸡汤——但那只是抱怨而已,抱怨只是不行动的一种懒惰的替代方式,如果他们真的认识到“人是会死的”这个真理,如果他们真的对这句话有切肤之痛,他们是不可能仅仅停留在抱怨上的。


是的,人是会死的。


别的我不敢说,但至少这句话,在人类还没发明出不死技术之前,还算是个真理吧。


在最后,关于我自己对死亡的态度,我用我很欣赏的清心姑娘的一句话来说明:


“等我老了以后,我就在差不多的时候去雪山,然后死在那里,让蓝天白云的纯净与我为伴。”


就这样,年轻时活的热烈,年老时死的潇洒,人生如此,才不枉来这一遭。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