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 | 不好意思,你的资历太高:高科技人才移民加拿大要谨慎

2017年04月02日 北美报告


加拿大头条(微信ID:canadanews)编辑

生活有时会让我们遍体鳞伤,但最后这些伤痛都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

【加拿大头条(canadanews) 特约撰稿人Dr.Guo撰写】来到加拿大,有一次学校聚会和同事们聊天后我深深地感到:加拿大你有多奢侈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高科技人才都是苦读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并且经过大量的科研实践才能登上高科技的舞台,可以说是身挂黄金甲。纵观我们学校,从教3、4岁的小朋友儿歌到教成人会话的中文老师,不仅个个都是大学毕业或以上,许多人是博士、各领域的高科技精英。粗略问了一下,有医科大学的系主任、高等物理教授、心理学博士、高级律师,还有的是大学某部门的处长、甚至是校长。不仅在中文学校,搬家时遇到的搬家师傅,一问原来他在国内是北大的教授;开小百货店的老板,在国内是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博士,按摩店的技师,在国内是心血管病专家;……,等等。不禁让我惊叹:加拿大,你满城都是身披黄金甲的高科技精英



是啊,来到这里需要新的起步,找到工作是当务之急。然而,是否能找到合适的专业工作,那就是难上加难了。近年来,加拿大政府也采取和改进了许多移民政策,使加拿大成为世界上持续吸引顶级高级技能移民的四个国家之一。新移民的到来有助于提升经济,高技能移民还能促进创新和生产力。但是,从现实看来,至少有很大一部分高科技人才却没有机会发挥出他们的作用,原来所说的博士开出租现象,仍在持续上演。这其中有个人的因素,但我认为主要是政府的引导作用和政策支持的欠缺。这里举二个例子:我曾经满怀希望地去工作介绍所(WorkBC),但除了登记一下及工作人员问了些情况之外,至今为止没有任何联系和作为。连我想做自己专业方面的义工,都被吃了闭门羹。有一次公共卫生部门想找一个会中文的人做志愿者,将加拿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做成PPT给华人做宣传。我这个预防医学博士、30多年工作经验的公共卫生专家、在学校里天天做PPT给研究生及留学生讲课的大学教授,自认为很合适也很愿意做这个义工为社会奉献。没想到送上简历后,得到的回复是:不好意思,你的资历太高!

最近,BC省召开了科技峰会(BCTECH Summit),呼吁改革移民政策以吸引科技专才,鼓励高科技人员到加拿大定居。但我挂念的是,高科技人才来到后,是否会真有合适的机会发挥他们的才能。正如Winkler市长Martin Harder所说,“我们是一个蓝领社区,我们不需要500名大学毕业生。让受过高等教育但不能在这里找到一份工作的人来是不行的。有些工作并不需要移民是否会说英语或受过大学教育!”。

就我本人来说,刚来到加拿大,跑过工介所、上网站查、投简历,大海里根本捞不着针。生活需要经济支撑,找工作迫在眉睫,第三个月时终于有了个做保姆的工作。说实话,从小到大直至来加拿大之前,家里都是用保姆的,以至于刚开始做保姆时真有些诚惶诚恐:做饭笨手笨脚切破手指、怕饭菜咸了淡了。看小孩时我腿痛蹲不下只能跪着、满腿的创伤,又怕小孩磕了碰了;打算房间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又担心人家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睡梦中也支着耳朵,听到动静就像受惊的兔子一咕噜跳起来跑过去……。好在这是一户善良的人家,待人热情大方。当疲惫的身躯快支撑不住时,男孩的小手伸过来抚摸我汗迹的脸颊,心灵之弦突然像被天使拨动了一下,那些劳苦变成了温馨、激动、甚至感伤的记忆。每一次,从未知的恐惧和心中的委屈,坚持到战胜自己的心理烤炼,总在收获着坚强的力量。

有了第一份工作的挑战,第二份工作就幸运地来了。朋友推荐我去做中文老师,面试后马上就被录用了。在国内是医科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自认为教学不在话下。但当我惯用的理科逻辑去思考教学时,发现中文的博大精深、浩瀚无垠,要不断学习、调整方法,现在我也逐渐适应了中文教学。

远方的路还在走,我们到了新的环境,需要忘掉过去,挑战未来。生活有时会让我们遍体鳞伤,但最后这些伤痛都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参考


出品:加拿大头条
微信ID: Canadanews





欢迎来稿

[email protected]

广告合作

[email protecte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