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杂谈】香港教育局长儿子跳楼自杀!他乐观热情,品学兼优,却选择走上了绝路!

2017年09月27日 领航雪梨站




领航导读

香港教育局长的儿子自杀身亡,这是以自毁的方式在表达对生活的绝望。这是不是对教育的最大嘲讽?!


9月7日,香港教育局长蔡若莲的长子潘匡仁在家里跳楼,从40多层的高空坠下,不幸身亡


这样的悲剧,发生在资深教育者的家庭里,多少显得更令人唏嘘感叹。





(潘匡仁&蔡若莲)




01



潘匡仁中学毕业于香港的名校,之后赴海外留学,毕业后又回到香港工作。


他业余爱好很多,可谓是多才多艺。


热爱音乐,会弹钢琴,吉他,也喜欢运动,尤其是跑步和单车。



潘匡仁的母亲蔡若莲曾为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副主席,也曾任福建中学校长,2017年特首选举换届后,出任香港教育局副局长


这样一位有为青年才俊却因为去年在单车比赛中受伤而罹患抑郁症。


在他准备跳楼自杀前,就被家中的外籍女佣撞见,女佣曾阻拦他,并且也叫来保安制止他的行为,同时说服他回到自己的房间。


但后来又发现他把自己反锁在房内,之后便发生了自杀惨剧。


你以为这样的事件并不多见么?



我们的身边就有不少,更别提那些触目惊心的新闻事件了:

我们的身边,同一个小区,相差不到三个月,先后2个孩子跳楼自杀,他们的父母均为高级知识分子,家境不错。


年仅10岁的学生,因为老师批评了几句,从学校高层跳下身亡。


3月19日,沈阳一名高三女生趁母亲做饭跳楼自杀身亡,不到一天,同一小区又一名高中女生从4楼跳下。



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


每分钟就有2个人死于自杀,还有8个自杀未遂。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曾发布《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的数据显示——


每5个中学生中就有1人曾考虑过自杀。


较上个世纪相比,青少年自杀率提高了60%。


冷冰冰的数字后面,是一个个家庭挥之不去的伤痛。


很多孩子都是来自生活不错的原生家庭。





02



同样的悲剧也发生在南京一中老师黄侃的身上。


她的女儿赴荷兰留学期间成绩优秀,兴趣广泛,她常常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优秀的女儿而深感骄傲!


然而有一天,黄侃却突然接到了女儿在他乡自杀的噩耗。



2009年2月8日,农历正月十四,元宵节的前一天。


下课后,黄侃发现手机上有一个未接来电,是女儿远远同窗六年的闺中密友从西安打来的。


黄侃打过去询问原由,对方告诉她,远远出事了


远远是黄侃的女儿,2008年9月赴荷兰留学,在阿姆斯特丹大学读经济学。


黄侃在接到电话后感到很疑惑,女儿能出什么事?


她不相信。


到了中午,黄侃给中国驻荷兰大使馆打电话,但无人接听。


整个下午,黄侃始终心绪不宁。



她的女儿从小喜爱体育、唱歌,还喜欢吹长笛和玩打击乐,学习成绩更是年年都名列前茅。


中学时还作为学校的学生代表出访过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生活自理能力也锻炼地很强。


“我女儿很厉害的。情商高,朋友也多,性格开朗,处理事情冷静。”一说起女儿,黄侃的神情充满了自豪。“留学的事情也是她自己决定的,自己找的学校,还申请到奖学金,自己办签证,买机票。


黄侃原本不同意女儿过早地出国留学:


“她当时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念大一,我本来想让她在国内念完大学再出国的,但她坚持,我也只好尊重她的决定。”


到了荷兰后,远远表示很喜欢就读的学校,生活很愉快,还教自己的美国同学学中文。


在短短不到半年的学习中,远远在学业上已表现得异常优秀,多项成绩在9分或以上,成为学校的优等生。


女儿的博客上写得都是自己在荷兰过得很好——


“她的个人博客上也全是生活不错、和朋友相处得很好之类的话,她从小就这样,总是报喜不报忧。”


下午4点,黄侃又一次拨打中国驻荷兰大使馆的电话,对方的答复是情况不明。


一个半小时后,黄侃再度打电话询问,大使馆称正在调查


到了2月9日凌晨,中国大使馆确认了远远出事的消息,并让黄侃尽快办理出国手续,赶往荷兰处理丧事


黄侃除了嚎啕大哭,根本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03


“看到女儿的遗体时,我已经瘫倒在地。”


黄侃哽咽着说:


“女儿躺在白色的床单上,我突然想起当年我生下她时的情景。她呱呱落地时的哭声还在耳边,如今却已变得冰冷。”


2月8日,女儿在给给爸爸、妈妈和亲朋好友写下三封遗书后,在宿舍内自尽


在警局,黄侃看到了女儿的遗书。


“亲爱的妈妈:


我知道我没有资格鼓励你要坚强不要为我哭泣之类……


我真的太太太累了,


八年来一次次平定崩塌的心灵,而当它再一次崩塌时我又无能为力,只有咬牙忍受再寻找调整的机会,


而现实的事务又被耽搁着,现实的美好被破坏着,我真的厌倦了……”





在遗书中,远远坦言自己受强迫症之扰已长达8年,痛苦不堪。


据专家介绍,强迫症属精神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在青少年中发病率极高,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精神抑郁以至自杀。


黄侃如论无何也没有想到,外表活泼开朗的女儿竟会背负如此大的痛苦,而她作为母亲竟没有丝毫察觉。




她痛苦地回忆:


“现在回想起来,她上初中后一度变得沉默寡言,我还以为她是大姑娘了,变文静了,没想到患上了心理疾病。孩子最后的时光,也是在异乡孤独地度过……”


黄侃认为女儿太要强,事事要求完美。


“在我们面前从来没有表露过失败的一面,展现给我们的只有微笑。”


在遗书中,远远说曾想通过留学生活来减轻自己的症状,但却“没有成为救赎的灵药”


她还请求父母能够对强迫症人群进行研究,并且能够帮助其他的受害者。


被心理疾病折磨地很痛苦的远远甚至在一张给警察的纸条上面用英文写着:“请不要救我。”




04


当孩子自杀后,震惊与悲痛的父母们不停地自责“为什么 Ta 会选择自杀”?


看了孩子的遗书,拜访了学校和孩子的朋友,翻阅了孩子的遗物,


他们发现:


原来对于孩子的学校生活,家长们一点都不了解,不光不知道 Ta 交了哪些朋友,更加不知道Ta 心里想些什么,直到孩子自杀身亡后抽丝剥茧才得知了孩子的心理有问题。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黄侃开始反思。


1、女儿上幼儿园时,就因为夫妻二人工作忙,将她送去寄宿学校。


2、对女儿的关心过于物质化,而在精神上交流得太少。


3、现在回想,黄侃发现女儿在心理上的问题早已隐约出现。


“她学习成绩一直不错,我对她没有太高的要求,但是她一旦考试没考好,我就会旁敲侧击地鞭策一下她。


现在想起来只要碰上大考,她就出不了好成绩,这就是心理压力过大造成的。” 


......




女儿的离世让黄侃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我尝试让学生们更加快乐幸福,他们学业繁重,本来就很辛苦,我会和他们一起发泄苦闷,对家长来说,我想让他们知道,对孩子的评价不要太纠结于分数。”


“我希望孩子和家长们对人生能有新的认识,考试成绩不是判断一个学生成功与否的标准,要懂得人生还有很多的风景。


有时,我们认为自己太忙了,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


有时我们认为自己的孩子太优秀了,不需要我们的关注。


可是,事实却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


当一切都变得不可挽回时,我们的忙碌,我们的忽略,甚至我们的自信都会成为我们终身的遗憾。



05


我们应该在孩子放弃生命前,先帮助到孩子,告诉孩子经历挫折和失败是好的经验,因为它可以使你强大,不要害怕它


做家长的不能只顾自己的忙碌,至关注孩子的物质需要和成绩,更要时时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


尽量多地去了解他、倾听他的想法,接纳他本来的样子。父母也应时时反观自己的言行,认识到自己的局限。


否则,孩子拥有再好的原生家庭,也抵不住缺乏沟通下的心理疾病的恶化。



爱他而不宠溺他, 

教导他而不控制他,

关怀他而不为他包办,

批评他而不让他觉得被抛弃。

让我们的孩子拥有更加完满的原生家庭,

和原生家庭的爱。



编辑整理:领航悉尼


http://news.sohu.com/20110703/n312267909.shtml


推荐阅读

【领航杂谈】三张图让你看懂悉尼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领航杂谈】小伙伴们也能拍帅帅的军装照?!朋友圈里火爆了!快来试试看吧!



【领航杂谈】面对腾讯和微信的围攻,马云说:5年内要让手机消失!


【领航杂谈】为什么会惨死在美国“香甜的空气”里?我们澳洲留学生由此该学到哪些自保?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