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那名18岁的少年就这么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2018年04月05日 加拿大帮帮堂咨询




最近一篇《8年前被11所美国名校拒绝的高考状元,如今怎么样了?》的文章被登上了各大公众号的头条,小伙伴们想必也看到了,堂主就不细细道来了,只是跟大家伙儿分享一下堂主的想法吧~



这场“争议”的影响是深远的,以至于往后的这几年里,“李泰伯”这个名字被很多人当做中国教育体制失败的代名词,这无疑又将中外教育作为对比,引起大家的反思。


面对众说纷纭的评论,一开始李泰伯是没有理会的,但随着“越来越夸张”的报道层出不穷,他终于作出了自己的回应。


关于留学申请失利,关于自己的内因的问题,他说道:


1

留学规划起步晚

我做出申请美国本科的决定,是在高二上学期学生会竞选获胜、丘成桐杯成绩差强人意之时。反观成功的同龄人,这个时间或许可以提前5年甚至15年。我对美国的认识相当有限,自然对于美国人的胃口把握也就不很到位。

2

SAT分数不高

其实2240还算不错了,但是在美国人非常重视的CR和Essay部分我只有710和11分,当然更好的分数才配得上自己的志向。SAT2只有传统的数理化,而且没有AP(当然这个的重要性没有那么大)。这与自己起步晚、活动多而分散了一定经历有关。

3

美式竞赛成绩不算好

虽然在高中联赛-集训队系统中我取得的成绩算是申请人中最为出色的之一了,但是(我自己也奇怪)AMC和AIME的成绩至少没有拿到过学校最高分,而美国人当然相信自己的系统。这完全是我的问题,AMC和AIME考得太不在意了。

4

推荐信“包装”的不好

不了解很多讯息和包装手段,包括被waitlist之后还可以用被录同学的推荐信这样高级的手法……

5

过分展现了自己

过于全面的展现了自己。我感觉能写的太多了,最后全面照顾的结果就相当于什么都没有照顾到。如果你每方面都很优秀、都很喜爱,美国人是不会相信的(这或许是为什么有人会以为我的申请有斧凿之痕)。技巧是,一两个闪光点远远胜过几百个闪光点,因为你能被阅读者记住。

6

所申请学校的全额奖学金

我全部要了全奖,税单的收入少的可怜(from an American perspective)。



我是华丽丽的分割线

我是华丽丽的分割线


其实,之前堂主给小伙伴们分享了《纽约时报》对美国宾州州立大学、范德堡大学、北卡教堂山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 分校、麻省理工学院、佐治亚理工学院、里士满大学招生官的采访,通过他们为自己孩子申请学校的经验,听听他们有哪些独特的见解。


归纳总结这些招生官给出的建议中,有几点:

1. 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是必要的,早作准备;


2. 不要为大学申请而丰富自己,而是为了实现成长、自我发现而丰富自己,在学校学习知识的同时,要享受美好的时光;

3. 最适合自己的大学就是最好的大学。


堂主多次强调:留学要早作准备,细心规划。


这不,连高考状元在分析原因时,都意识到留学规划起步晚是首要原因。招生官也说要提前做好充足准备。


想留学的孩子们,一定要记在心里啊!


帮帮堂除了留学生提供各类院校申请、学业规划以及签证申请等服务以外,还为留学生进行详细的移民规划哦~



你需要知道6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