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个社会增强安全感的秘密,就是减少侥幸心理

2018年10月21日 荞爸的澳洲来信



亲爱的微友:

可能你们还记得,我写过一篇初来澳洲被洋人骂得狗血喷头的悲惨遭遇

澳洲人为什么身上有这么多一触即发的戾气?是因为他们都是长不大的愤怒青年、火爆中年、霹雳老年吗?

或许是,但也是因为他们身上有一个跟国人不同的引爆点,那就是规则感。破坏了规则就像是夺走了他们的命根子,比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叛国之罪还要不共戴天。


(一)

为什么他们如此勇于站出来维护规则呢?因为只有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对方能够遵守规则,在这个社会上生存才能有安全感。破坏规则就等于破坏了安全感。

我原来也一度认为,人自利的本性决定了我们是不可能自觉遵守规则的,所以“有利益的地方就有巧取豪夺的大盗,有弱者的地方就恃强凌弱的恶霸,有美色的地方就有色欲熏心的禽兽”。一切规则的执行都需要依靠法的暴力强制。

不过在澳洲这些日子,让我隐隐感觉到,随着文明的发展,法的暴力功能会逐渐过渡成威慑功能,威慑功能也会逐渐过渡成教化功能。在这个时候,当一个人略起异心,就会自然而然感觉到千夫之中指、万众之唾沫,从而不敢稍动。

当然我并不是说澳洲社会已经达到了这种境界,绕开规则为己牟利的人还是很多。每每澳洲政府要成立皇家调查委员会的时候,我就知道社会上某个漠视规则的群体就需要收骨头了。

但是至少在某些领域,澳洲人跟人相互信任的程度高得令我有些无法理解


(二)

比如说,澳洲两大本土超市Woolworths和Coles都有自助结账区域,顾客只需把购物车里的货品自行扫码支付就可以,少扫几个直接推走也不会被发现。

另外,国内很多超市都有一个寄包的区域,目的就是为了防止顺手牵羊族。但去澳洲的超市购物不仅从来不用寄包,把别的超市装满货品的购物车直接推进去也不会有人管。我就经常推着一辆车在各大超市间来回穿梭。有时在Coles买完东西,推着车又去Woolworths转一圈却什么都没买,然后不经结账区域直接把一车东西推出门也根本没人过问。

在国内加油,我都习惯了有员工站在油枪旁收钱,先收钱再加油。但在澳洲,每个加油站只有室内收银员一个人,加油区域没有任何员工。加油都是司机自己动手,加完以后走进店里告知油枪号以后再付账。

澳洲的室外停车场有免费也有收费的,免费的有时间限制,收费的通过自助缴费机交款。但是,这些也都是没人看管的,基本都凭自觉。

在澳洲坐火车,有些小站是没有门闸的,只在入口的立柱上装一个刷卡机。假如你在这样一个站上车不刷卡,在这样一个站下车也不刷卡,就等于免费坐车。

澳洲的咖啡店经常会赠送顾客一张会员卡,买四赠一买五赠一的那种,每次买咖啡都会在卡上敲个章打个孔,但有时店员一时找不到章就会用笔在卡上随意画个圈,下次去也会认可你的咖啡累计数量。

澳洲还有一些个人之间自助交换书籍的地方,有的是商场里的一个壁柜,有的是公园里的一个信箱,里面的书随便取回家看,至于看了以后是否归还全凭自愿。

有一次我们公司的一个计算器坏掉了,我就去Officeworks换货。店员听说以后,连计算器是否真的坏掉也不看一下,就说你去货架上找个新的直接拿走。

还有一次,我在Gumtree上买了一个20刀的挂衣架,跟主人说好晚上去取。结果主人后来说,今晚临时有事家里没人,他把东西直接放门口让我自取,钱塞进他们家的信箱就行了。


(三)

作为一个会计,澳洲税务系统对人民“按章纳税”的放心程度更是让我吃惊。

在国内工作过的都知道,中国的“税务发票”都是税务局监制的,公司要去税务局定期购买使用,每个月还要对开票数量金额进行清理结报,所有发票的税务联按照编码顺序送税务局存档,一张都不能少。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严谨可控的税收监控手段,站在税务局的角度是合情合理的,否则很难知道是否有人逃税。

但是在澳洲是没有标准化的税务发票的,Tax Invoice都是公司自己做的,格式五花八门。超市商场自然是卷式发票,但大部分行业都是A4纸打印,发票号码根据自己公司的需要编排。发票上也是从来不敲章的,但公司名称、地址、ABN等要素必须齐全。

我们公司的发票,其实跟澳洲大部分公司一样,就是用会计软件模板制作的一个PDF文件,连打印都不需要,直接邮件发送给客户,客户自然会付款。

这样一种去中心化的发票管理模式,看样子已经在澳洲执行很久了,都是供应商和客户之间自己对账,税务局从来不管。每次报税,也都是公司自己在税务网上填报数字,税务局根本无从知道这一期间你到底开了多少票、收了多少钱。


(四)

这样一种“宽松”的社会规则制约机制,照理会导致人们产生偷鸡摸狗、偷奸耍滑的侥幸心理——反正没人管,我就偷着乐。

但是,至少从我看到的表象来看,这个社会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从来没有听说Coles因为顾客偷盗导致亏损,也没有听说加油站因为司机加“霸王油”而关门,澳洲的偷税漏税案也没听说过闹得跟范冰冰一样大的。

我在火车上碰到过查票,也在停车场看到过贴条,但都属于极小概率事件。税务局也会查账,但是到公司现场问询检查的很少,基本通过邮件认可你填报的数字。

所以说,澳洲人所依赖的规则遵守机制,99%靠自觉,1%靠抽查。但可能正是这1%抽查的威慑力,养成了那99%的自觉,每个人都深知侥幸心理的后果会有多严重。

我在澳洲的唯一一次被罚,是有一次停车在人家车道前留了20厘米的车屁股,收到的罚单是110刀。那么,如果闯红灯、超速等等呢?估计会罚到破产。

大家都知道,海外驾照翻译以后是可以在澳洲开三个月的,但如果在路局领过”学习驾照“(L牌)以后,原来的翻译驾照就作废了。我认识的一个华人移民,刚来澳洲的时候领了L牌,又拿着翻译驾照一个人上路,结果被罚了”好多钱“。她没说”好多钱“是多少钱,但对一个在悉尼有两套房又在跨国公司上班的家庭来说,想必不是小数目。

在我看来,澳洲人如此遵守规则,就是来自于长期从严治法以后侥幸心理的逐渐磨灭,从而提升了社会的安全感。敢于铤而走险的人越来越少,法治环境反而越来越宽松。


(五)

按说我们中国人也是很重视规则教育的,从三从四德二十四孝到八荣八耻八项规定,从学习圣人弟子规到学习雷锋好榜样,思想品德教科书人手一本总是少不了的。

但这种规则教育的吊诡之处在于,丢掉课本踏上社会就会发现一切都是反着来的。

说好的尊老爱幼按序就坐,实际上却是尊强爱壮随意霸座;说好的诚信为本不做假账,实际上却是利润为本按需入账;说好的公开公正任人唯贤,实际上却是宫里宫外找人牵线。

其实每个人都心知肚明自己不是在按核心价值观出牌,而违背核心价值观总有一天是会遭到广大人民的唾弃的。但每个人又心存侥幸——万一一霸就霸成了终身宝座了呢?万一查来查去也查不到我头上呢?万一线另一头的那个人没有站错队呢?

事实证明,在一个人情大于事理、公道服从脸面的社会,侥幸心理是很容易得逞的,犯规是很容易逃出生天的。而且凡事开了先例,后例后后例就收不住了。

这本就是一个黑白不甚分明的世界,心存侥幸的人一多,就会踩出更多的灰色地带。这时候我们的规则执行者就更加为难了:这灰色地带人头攒动,既然法不责众,就随他去吧。

但是,就算定下的规矩不照做,政治正确还是要讲的。就算内心深处要房要车,朋友圈还是要晒晒对有趣灵魂的追求的;尽管妻子儿女留美留英,开大会也是要宣誓对共产主义的忠诚的。反正大家的道理都是说说而已,不是么?

这样的结果是,大家都嘴上讲规则,行动上又不讲规则,于是深信每一条规则的背后,都会有一条潜规则。这些潜规则是飘忽不定的,时紧时松,忽左忽右,因势利导,因人而异。

每个人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成为潜规则的受益者,但这些潜规则的不可捉摸又容易让人感到不安。今天我开了一叠阴阳发票,明天你就可以做一套阴阳报表,后天他就可以签一抽屉阴阳合同。旧的潜规则还没适应,新的潜规则又不断产生。大家都在摸着潜规则过河,生怕一脚踩空,被暗流冲走。

侥幸心理制造了潜规则,潜规则抽离了人的安全感,因而产生了更多的侥幸心理。

开车不戴安全带是一种侥幸心理,带婴儿出行不装安全座椅是一种侥幸心理,骑电动车不戴头盔是一种侥幸心理,行人路过倒行的汽车不等待是一种侥幸心理,雾霾天出门不戴口罩是一种侥幸心理,明知高风险还要投资P2P是一种侥幸心理。

而其中最大的侥幸心理,就是看到了一个体制的问题导致了一次又一次的灾难,却每次都庆幸“反正没有发生在我身上”。由这种小确幸演变成大不幸,永远都只是概率问题。


荞爸


你可能还想看:


动不动就突破道德底线,我们人类到底怎么了?

收到了向澳洲政府纳税的收据,跟我想象的不一样

海关公务员跳楼:为什么社会越发展,我们的生存压力越大?

胡总编是对的,我们应该了解我们社会的整体面貌

我不是药神,我只是一个代购

移民了,我到底是中国人、还是澳洲人?

“我移民到澳洲,后悔死了!”

要不是贵且慢,你还真不会把人当人看

不改掉5种国内开车的陋习,千万别来澳洲当司机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