瞩目|赵丽颖官宣,让网友狂欢;54年前中国官宣,让世界颤抖

2018年10月17日 北美报告



北美报告(微信ID:canadanews)编辑

人民日报表态:这才叫真正的“官宣”!



北京时间2018年10月16日,一直没有回应绯闻的冯绍峰和赵丽颖在微博上进行“官宣”,晒出结婚证和结婚照。


两人加起来近100万的转发、160多万条的评论、900多万的点赞,以及热搜的霸榜,引发了一场导致微博服务器崩溃的网友狂欢



如今的社交网络,依靠网红作妖以及明星私生活,维持着红红火火的状态。一位获得国际奖项的知名作家,流量远不如一位时长发自拍的男偶像;一名曾为祖国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黯然离世,也未能从一众流量小生的绯闻轰炸中获得更多的关注。


而冯绍峰和赵丽颖的“官宣”,更让吃瓜群众们高潮了一整天;但54年前中国的“官宣”,却让世界强国恐惧至今。


这种现象让人一度怀疑“官宣”的真实含义。


不久后,《人民日报》紧随赵丽颖夫妇的脚步发出了一则消息,更让人们陷入沉思。



1964年的10月16日,中国拿到了“核大国”的入场券。



当天下午3点,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此消息一出,整个世界都炸了。


反应最激烈的是美国,《纽约时报》先是从美国总统约翰逊的讲话开始,评论和解读的报道多达几十篇,基本论调就是“原子弹很牛,但中国是纸老虎”的意思;其次,美国私下酝酿防止核武器扩散条约,并在第二年向日内瓦18国裁军委员会正式提出



英国则“不咸不淡”地在头条上用外交辞令说了句:我们深表遗憾。


随后又在另一篇头条文章中称:世界已经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中!美国,我们做朋友吧!



最精彩的是法国,他们的报道全是正面的,说这是中国的伟大胜利。同时,法国还在声明中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是“中国将成为拥有八亿人口大国相称的强国”,并表示中国作为大国、安理会理事国也确实该有,第二句为“一夜之间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此外,最紧张的是日本,作为全世界第一个遭遇核弹的国家,对我国成功引爆原子弹,说不紧张那肯定是假的,当天日本政府就开始商议对策,同时日本媒体大呼:中国研究核武器是不对的,日本需求美国提供更多的军事保护。



就在全世界都在报道中国原子弹消息的时候,澳大利亚媒体大部分报道的却是反对法国在太平洋进行核试验


最尴尬却又最淡然的当属苏联,尴尬的是中苏关系破裂之后,曾扬言“中国二十年也搞不出原子弹”,淡然的是中国能研发出原子弹其实是在他们的预料之中,只是没想到那么快,苏联方面的媒体对此都异常低调,以简短消息刊登了中国原子弹爆炸的消息。



从这一条“官宣”开始,中国从“沉睡的巨龙”,成为了西方国家们一名可敬又可怕的对象。


而在这条震惊全球的“官宣”背后,是无数科学家牺牲自我,放弃家庭,冒着生命危险经年累月在戈壁上实现的“中国精神”



那时的中国并不富足,没有武器,没有资源,没有技术。这个庞大而满目疮痍的社会主义国家,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鄙视链的底端


50年代中期,为了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打破他们的核讹诈、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实力,保卫和平,国家最高领导人果断做出了自力更生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1956年,在重要制定的发展中国科学技术的十二年远景规划中,原子能研究被列为第一项重要任务。创建初期的中国核工业,曾得到过苏联的少量技术援助。


然而1959年,苏联背信弃义,拒绝向中国提供有关资料,不久后又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专家。


由此不难想象,想要完成中国拥有自己的原子弹这个美梦,所面临的是怎样的困难。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所长钱三强以及夫人何泽慧,在一个四合院内开始了中国核事业的筹备工作。


钱三强以及夫人何泽慧


随后,多名科学家先后放弃了海外待遇丰厚的工作,回归到祖国的怀抱,成为“两弹一星”的赫赫功臣。


因此没有他们,就万万没有中国强大的今日。


也只有他们才配得上“官宣”二字!


所以,请从娱乐明星的八卦流量中走出,牢牢记住这些科学家的名字:


邓稼先(1924—1986),1950年以26岁的年龄获得普渡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九天后决定回国。他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核武器的第一步。他生前共参与了中国进行的32次核试验,其中亲自去罗布泊指挥试验队的就达到15次。


邓稼先


王淦昌(1907—1998),在调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前,作为访问学者已闻名美国,乃至整个欧洲。1952年,王淦昌赴朝鲜战场,完成了探测美军是否使用原子武器、投掷放射性物质的任务。1961年4月,他受命秘密地参加到原子弹的研制工作中,负责物理实验方面的工作。指导设计实验元件和指挥安装,于1962年,基本上掌握原子弹内爆的手段和实验技术。


王淦昌


彭桓武(1915—2007年),曾在诺贝尔物理学奖学奖薛定谔任所长的爱尔兰都柏林高等研究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工作,1948年当选为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50年代中期开始,彭桓武参与和领导了中国原子能物理和原子弹、氢弹以及战略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他在中子物理、辐射流体力学、凝聚态物理、爆轰物理等多个学科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对分子结构提出过新的处理方法,在量子多体问题研究中提出了自洽场的推广理论。


彭桓武


朱光亚(1924-2011),1949年获得美国密执安大学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博士学位,一年后拒绝美国经济合作署的邀请回到北京。归国前,他牵头与51名留美同学联名撰写了《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呼吁海外中国留学生回国参加祖国建设。50年代末,朱光亚负责并组织领导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究、设计、制造与试验工作,参与领导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国防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组织领导了禁核试条件下中国核武器技术持续发展研究、军备控制研究及武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等工作。


朱光亚


郭永怀(1909-1968),于50年代中期拒绝了美国邀请他参加的机密研究项目,放弃康奈尔大学教授的优厚待遇,把所有没公开发表过的书稿付之一炬,携带家人义务犯规回国。他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倡导了中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培养了优秀力学人才。1968年在前往公干时,死于飞机事故,死前用身体保护住了一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


郭永怀


吴自良(1917-2008),曾被选为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放弃锡拉丘斯大学材料系副研究员的职位回到中国,在60年代领导团队完成了铀同位素分离用“甲种分离膜”的研制任务。铀是原子能工业的主要原料,把铀235从天然铀中分离出来是原子能工业和制造原子弹的关键技术之一。


吴自良


陈能宽(1923-2016,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物理冶金博士,曾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员,于1955年回国。经过多年的科学积累和刻苦钻研,陈能宽很快进入了爆轰物理的前沿,并逐步开拓了中国的爆轰物理专业。他率领一支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的攻关队伍,在化工技术、聚合爆轰设计技术、“增压”技术、材料状态方程和相应实验测试技术等多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陈能宽


杨承宗(1911—2011,于1951年回国,带回了约里奥·居里夫妇赠送的10克碳酸钡镭标准源,同时,也带回了让·弗雷德里克送给毛泽东的一句话——“如果你们反对原子弹,就必须有自己的原子弹。”得知北京协和医院存有507毫居里的镭源及配套提氡装置,杨承宗在安全防护设施严重不足的条件下,杨身先士卒,带领助手将早年被日军破坏的全套镭-氡装置进行修复,提取氡气供医疗用,又制成氡-铍中子源。这是中国最早得到的人工放射源。他还创建了新中国第一个放射化学实验室,成功培育了我国第一代放射化学工作者。


杨承宗


除了他们,还有很多甚至连名字都不被人知晓的工作人员,在“隐姓埋名”干了一份轰轰烈烈的“大事”后,又继续成为不被人知晓的人物,过着平凡的生活,做着更加平凡的事。


仿佛曾经的轰轰烈烈,都与他们无关。“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这句话究竟有多贴切,恐怕只有当事人才能懂得。


我们今天的娱乐和八卦,是无数个冯绍峰和赵丽颖带来的;


但今日中国人傲然立足于世界的尊严,绝对是这些无私奉献的科学家才能给与的。


我们必须向他们致敬!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北美报告原创 | 请勿随意侵权 | 首页转载须知


作者:范饼饼
责任编辑:马家辉

出品:北美报告
微信ID:Canadanews

最近读者都爱

看这些文章哦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頻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