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环保理念何以深入人心

2015年07月29日 英国博智隆移民房产咨询





第一次看到英国的分类垃圾桶,还是经当地一位老太太的指点。当时就十分惊讶于英国人的环保意识。在英国生活一年多后,不仅习惯了这个“人人讲环保”的社会,而且体会到了环保理念如此深入人心的原因。


一年多前,记者刚到英国收拾办公室时,本想把几张旧报纸拿到楼下随手扔进垃圾桶。可刚准备往垃圾桶里塞,就被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拦住了。她指着不远处并排的几个大垃圾桶告诉我:“这是生活垃圾桶,报纸得扔到那边的专门垃圾桶去。”老太太还主动领着我走到那些垃圾桶前,并耐心地解释了每个垃圾桶应该盛放的垃圾种类,比如放书报的、放果皮的、放瓶瓶罐罐的等等。


英国人不仅守规矩,而且以守规矩为荣。当我们还在想如何提高“环保意识”的时候,英国人早已把环保当成了“习惯”与规矩。


媒体人彼得·巴克是英国典型的现代都市人。有一次聊到中国近年来开始提倡“公交出行、绿色环保”理念时,巴克反问记者:“为什么会有人不愿意选择公共交通呢?”这一问让我一时语塞。巴克像许多伦敦人一样,自己有车,但平时不怎么开。上班坐地铁,出远门坐火车,早已是习以为常的事。


生活在伦敦,处处可以体会到公交系统的发达:地铁遍布全城,步行5分钟范围内几乎都有站点;公交十分“贴心”,老人上下车时车体会自动升降,轮椅、婴儿车都有专门的位置;出行前还可以先上公交系统网站,查询最佳线路、准确发车时间等等。


出城也一样。坐地铁可以到达市内的任何一个火车站,车票也不需要提前预订。不过如果提前订票,不仅可以享受一定的折扣,还可以选择车厢和座位,比如安静车厢、娱乐车厢,座位可以选靠近行李架或是洗手间、座位的朝向、是否靠窗等等。


从分类详细、随处可见的垃圾箱,到方便快捷、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这些完备发达的“硬件”,支撑、配合着英国人崇尚环保、习惯环保的“软件”。这一切背后是政府、媒体、环保组织等各方的通力合作和持续努力。


政府在节能、环保方面的引导和推动,从英国的“老房子”身上可见一斑。在英国生活过的人大多会注意到,虽然英国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房龄的住宅建筑随处可见,但这些“老房子”在节能环保方面一点也不落后,保温墙、节能灯、双层玻璃属于“标配”。


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英国政府为节能减排提供了多种补贴,民众觉得安装节能设施很合算,自然就积极改造“老房子”。这也同时带动了英国绿色产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政府也觉得这钱花得合算。


英国夏季较凉爽,而冬季漫长阴冷,供暖费用是家庭最主要的能源开支。为节约能源,政府一方面规定了强制性的建筑节能标准,比如住宅外墙必须采取双层保温措施,屋顶需铺设保温材料,外窗要做成双层等;另一方面也推出了“绿色账单”等计划,通过退税和补贴等方式引导民众安装节能减排设施。


根据相关计划,通过英国天然气公司安装保暖墙的家庭都可申请100英镑退税。能源和气候变化部估算,刨除退税部分后,住户花175英镑安装保暖墙,每年可节省的取暖费约为60英镑,3年就能收回成本。


此外,英国政府还提供居民节能补贴等直接补贴,比如使用节能锅炉、节能家电的家庭都可获得相应补贴。英国天然气公司的一项统计显示,政府推出的家庭节能措施,可使英国家庭每年“能源账单”节省超过3亿英镑。


英国政府在节能减排方面提供的大量资金补贴并非“赔本买卖”。近年来的经济衰退中,绿色产业成为英国为数不多的几个规模迅速增长的领域之一。据估计,相关行业创造了40万个工作岗位,而且这一数字还将不断上升,2020年将有120万人从事节能环保工作。


一系列的节能环保努力,把工业革命时的雾霭沉沉,变成了如今的碧空如洗。痛定思痛的英国人,已经从宣传环保理念、培养环保习惯,发展到如今的从环保中谋求效益,让环保不再只是“花钱”和“麻烦”,从而真正带动全社会行动起来。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