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探澳洲的人际关系

2015年10月23日 澳洲盈德留学移民Linkworld


在澳洲,任何人都能走到一起,

都能产生让人愉悦的友情。

这种“一面之交”便能产生的亲切,

也折射着我们古训中

“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恩泽吧。

来澳洲之前,我问了一个在澳洲生活多年的朋友,澳大利亚人际交往的特点是什么? 他回答说与澳洲当地人交往不深。现在看来,这话抓住了特点,但是没有讲出原因。是竞争激烈人心惶惶所致的冷漠,还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社会协定,在我亲自体察个中微妙之前,这一切都是未知的。

澳大利亚之后,我接受内部调换一直在同一家跨国公司工作。刚来这里我便发现很多人八点就陆续来到公司,虽然每到五点半大家准时闪人,但上班时刻每个人每分每秒都在紧锣密鼓地工作,除了午餐时分外,大家平时都谨言慎行,很少与人闲聊。不同的是,在上海,老同事间宛如老朋友,虽然不乏加班加点的辛苦,但办公室的谈笑风生却往往成为一切辛劳的调和剂,哪怕工作上有争执,表面上也总能和睦相处,打成一片。

澳洲

一个流动的社会,悉尼或者墨尔本这样的大城市尤甚。这种流动性,根深蒂固地影响到每个人的思想、习惯、心理和行为各个方面。这种流动性,也诠释着人与人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终身制?No

澳洲的工作不是终身制,很多人都是Part Time(半工)或者说Casual Employment ( 临时工),公司裁员也比想象中简单得多,只需要个别谈话而不需要递交任何证明文件政府审核。因此,似乎也没有人真正把自己的命运跟公司捆绑在一起,打工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份生计而非一番事业。高福利发达国家的养老体制健全却从来不会为你的老年买单,公司里到处可见五六十岁以上的员工,这与西方社会里即使是老年人也要自食其力的文化背景不谋而合。


简单却逼人的真实

在我任职的公司里,前不久就又有一名即将退休的员工因为工作表现不佳而被解聘。照理,在中国的大型国有企业里,这样的老年员工基本也能混个科级退休,享受“善始善终”的礼遇吧。然而在西方社会的职场,他们却落得被迫辞职的下场。职场的偏见,在于它用最简单明了的逻辑排列每个人在公司里的竞争力,满满地彰显着“为我所用”的价值观,简单却逼人的真实。

流动性

工作地流动,居住地也流动。在澳洲住学区房,水电煤单据都是学区归属的证明,虽然并不强调物业所有权,但最近两年移民实在多了,才需要补充递交长期的租赁合同以防短期借居。市中心和周围就更是充斥着打工仔和学生了,两三年换一批人口,转学转工作都那么简单,破除了传统意义“老邻居”的概念。加上交通和通讯的发达,澳洲各地都没有方言,也没有因为某地闭塞而形成地方独有的人情和风俗习惯,所以也没有“老乡”一说。

老同学

那么“老同学”呢?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学生们就习惯了拿着课本四处找教室,选修课在本科就最高可以达到40%的学分,更不用说研究生了。于是,没有“同班同学”一说,只有“同课同学”每周短短三小时的相知相识,散课了之后餐饮住宿都是个人的选择。这种“毫无捆绑”的学籍制度也很大程度挑战了人的社交能力,如果你想倚靠“近距离”捆绑式环境产生与同学的默契和友谊,那么你可能要花很长时间在这样的人际交往中渐渐懂得只有“陌生人”才能给你带来惊喜。


君子之交淡如水

种种迹象,并不能证明澳洲人是自私或冷酷的。中国语境下的“关系”仿佛是打着人情的幌子再进行利益的交换;在澳洲,“关系”则是陌生人之间温柔的举手之劳。街上只要有人打开地图,不到1分钟肯定会有人主动帮助;咖啡店前,你如果站在长长等候的队伍前端却反复顾虑着应该点一杯什么咖啡,服务员会很热情地帮你解释和拿主意,其他顾客们也丝毫没有责怪。在中国,人际交往的“密切”只是在你熟悉的社交圈或者在社交圈的连带关系中,而对“一面之交”的朋友只会客气相处甚至不理不睬。在澳洲,任何相知未知的人都能走到一起,都可能产生让人愉悦的友情。这种一面之交便能产生的亲切,也折射着我们古训中“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恩泽吧。

当然,这种松散的人际交往规则,

好处是没有让人揪心焦虑的攀比,

坏处是当你真的想获得别人评价时,

却发现其实没有人真心在意你。

穿戴变得真是为了“悦己”,

也仿佛是在考验你

一旦脱离了物质攀比的环境

是否还对"时尚"怀有热爱。

你的车、房就更是“私事”了,

完全不是彰显贫富的工具。

甚至结婚离婚,在你的生活中

如惊涛骇浪般颠倒乾坤的大事

在澳洲的社会里只会波澜不惊

甚至激不起一丝议论。

平日和周末,人们很少交往,

交往也是通过正式的聚会和社交

如"社交网络","生日晚宴"或者"圣诞Party"

大家摇晃着香槟天南地北闲聊,

分享有趣的经历,

华灯一灭仿佛也都忘却了。

人们珍惜相聚时刻这短暂时光,

人与人交谈和接近没有任何目的。

沙子

孙中山先生当年说:中国人如一盘散沙,所以时常遭受列强欺侮。从宏观角度,可能是当时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和制度。时至今日,在西方社会定居的中国人,虽完全不像一盘散沙,而是更像加水粘合了的胶泥团块,团块内部的亲密和团块与团块之间的疏松定义着这个小社会中的“人情”。而在西方人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却像一盘大面积的“散沙”,每颗沙子都顽强独立,彼此之间少有唇齿相依的关系,哪怕是母子、夫妻。整个社会主要通过经济法律政治制度规范着沙子的活动规则,在规则中运行的“沙子”渐渐凝结成晶体的结构。物理学上,晶体是最坚硬的。这也许正是西方社会的力量所在吧。


(文章转载自网络)

「小编乱语」


让我们拿到PR,去看世界上更多的风景吧!

盈德留学移民,全澳洲史无前例的大优惠来啦!



"阅读原文",来盈德拿iphone 6S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