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式聊“天”

2016年01月21日 伦敦日记



都知道英国人是个性比较“古怪”的,他们低调、谨慎,人前一套人后又是完全不一样的模式。如果不是和英国人一起生活,那么聊天的时候只要遵循他们人前的低调谨慎,并注意不要引起他们在背后再议论你的动机就好了。

 

最近看了Kate Fox(凯特福克斯)在2008年写的“Watching the English the Hidden Rules of English Behaviour” (英格兰人的言行隐性规则),感触良多,把这两年来遇到的各种没理解的情景都化解了。并也积极地试验了她在书中提到的一些“Rules(规则),发现是万试万灵,那盘绕在我头上的不知如何开口的魔咒似乎也有解开的迹象。

 

Kate在书中写了形成英格兰人性格的一些不成文却又普遍存在的言行,涉及各个方面。开篇第一个讲的就是英国人爱谈天气。这个话题有很多人写过,不过她却写得非常彻底。

 

书中总结了一些对话的模式,为了验证就马上试了一下,感觉非常灵验。刚来英国,不知说啥好,或者知道谈论天气,可是如何谈论才恰当的,不妨也看看试试。

 

1、  谈话从天气开始

2、  回答以顺应为内容

3、  最好的回答是以不抱怨为原则的顺应

 

这是最最基础的三点,用于最简单的对话。对于第一点,我的试验对象是过海关时回答边防检查护照的官员的问题。当时的对话是这样的:


-         你去了米兰?

-         是的

-         你觉得米兰怎么样?

-         (我愣了下,决定测试“聊天”规则) 哦,米兰天气好极了

-         (官员突然就笑逐颜开) 对哦,那里天气一定很好

-         是啊,蓝天无云,大太阳


 …… 接下来的一切都是史无前例地顺利,所有的她该问我的问题,都变成了她的自问自答,然后两个人讨论了下在护照哪一页上盖章就愉快地互道再见。

 

为什么说天气能让她那么开心,大概是因为这是对于这个有无数成文禁忌的国家的人来说最恰当和不会犯错误的话题。对于谨慎的英国人来说,找到一个多变的却又不会有政治风险的话题,非天气不能有第二了。(这里插一句,前面没有写错,就是无数成文禁忌,因为“不可以说xxx”在英国的各学校是明文详细列明的。据说最离谱的 LSE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不可以说的话有148句之多。)

 

对于第二点,回答要用顺应句式。试验对象是街边的随机陌生人。


这几天伦敦的气温虽说没有上海那么戏剧性,但是也是比较清凉的,白天的气温大约在2~3度,因为这里冬天日出晚,大部分人出门上班时正是一天中最冷的黎明前,大约会冷到零下三度,可也就那么半小时光景。于是,当你在车站等车时,旁边又只有那么一个陌生人,而她又对着你笑了一下,并说:

-         这几天真的很冷啊

-         (我必须选择顺应回答) 是啊,真的很冷

 

Kate在论证天气对话模式时有很长的一个章节讨论这个顺应模式。她说,这个“赞同”的答案,如同在教堂的时候牧师说“主啊,怜悯我们吧”,我们在底下听的人一定是跟着说“主啊,怜悯我们吧。”,绝不会有人说“可是,为什么祂要怜悯我们?”

 

第三条的回答以不抱怨为准则,可以视为第二条顺应原则的高级版本。昨天去配眼镜的时候尝试了一下。


-今天真的是冷了,如同您上次说的,该冷了。

-是啊,真的是冷了,不过还好,池塘还没有结冰


……接下来就是各种顺利的问答了。

 

 

英国人的这种聊天气模式适合中国人吗?我觉得不是很适合,至少我昨天对我妈说: “杭州居然要冷到零下14度,幸好你在这里。按照英国人的逻辑,她应该回答:“是啊,多幸运。”,结果她回答我:“那就不出门好了。”顿时,我就觉得鼻梁被击中一样,只能中断这个对话。细想想,当你说“好冷”,绝大部分的非英国人的回答都是他们自己当时的体会,五花八门,没有规律。似乎也只有在英国才会有无论如何也要先赞同这个普遍规律。

 

在英国当个大众模式认可的人是比较安全的,非要像萧伯纳那样回答迎面而来的人说的“今天天气不错”为“已经有20个人和我这么说了!”,除非你是萧伯纳。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