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浪潮下, 我们“购买”的或许对孩子有害无利

2017年05月02日 美国留学妈妈圈


自从有了孩子,才知道如今这个市场大得有多么惊人。

围绕着孩子的吃穿住用行,商家发现商机的敏锐嗅觉几乎无孔不入,连训练孩子喝水的杯子都有不下十来种,更别提各大品牌之间的竞争。于是,父母们陷入了一轮又一轮的消费焦虑中,生怕自己少买了哪样东西耽误了孩子的成长。

也许,因为我们这些7080后父母童年时物资还很匮乏,连尿不湿这样如今的标配在当时都是闻所未闻的,而现在经济条件好了,怀着一种补偿的心态,不想委屈了孩子。

也许,我们普通人毕竟难以抵挡各式广告的狂轰乱炸,在消费主义的浪潮之下,似乎不为孩子多买些“有益于”成长的产品,孩子就会输在起跑线上。

可是,初衷虽好,当我们给孩子准备得越多时,孩子或许受到的伤害也越大。

当孩子在跳跳椅里玩儿得笑不可支时,这画面简直萌到不行。既能让孩子开心地得到锻炼,还能让妈妈享受到轻松时光,还有比这更双赢的状态吗?

然而,你不知道的是,这看似和谐的一幕恰恰隐藏着对孩子巨大的伤害。

无论是固定在地面还是挂在门框上的跳跳椅,孩子的姿势都是类似的:脚尖点地,全身重量集中在臀部、裆部和腋下,整个身体是向前倾的。

但这样是十分错误的,因为是完全通过脚趾用力点地弹起,孩子的腿部肌肉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躯干平衡缺乏控制,蹦跳时也完全看不到自己的脚,不仅使孩子站立和行走的大运动发育滞后,同时会对孩子的脊椎造成伤害,甚至有可能导致脚趾变形和髋关节发育不良。

同时,这类所谓的“健身”器材还存在着安全隐患:由于孩子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肌肉,一旦蹦跳过快,有可能从跳跳椅中翻滚出来,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实际上,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已经明文禁止跳跳椅(jumpers)和学步机(walkers)的使用,而像摇床(swings)、固定式活动中心(stationary activity centers)和婴儿座椅(infantseat)这类局限孩子肢体运动的器具都是应该严格限制使用时间的,一般来说每次控制在15分钟之内,一天最多两次。

然而,这些事情商家是不可能告知消费者的,能否不落入陷阱全靠家长自己甄选辨别。另外,婴幼儿市场上还有很多产品对孩子即便没有实质性伤害,但也没有实质性益处,反倒将孩子的时间浪费在了毫无意义的行为上。

其实,孩子成长根本不需要这些辅助器具,对他们最好的,恰恰是最简单的。

在美国,儿科医生和教育专家在哪种方法最能帮助婴幼儿发育上,达成了一致意见:什么器材和玩具都不需要,铺好一张大垫子,让孩子在上面随便躺着趴着,父母适时用声音和表情来鼓励孩子,之后孩子便会自然而然地掌握翻身、坐、爬、站和走等各项大运动技能。

如果说一些所谓的健身益智器材会对孩子造成直接的物理伤害,那么不太容易被家长察觉的是,过多的玩具会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和心灵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三十多年前,德国教育家们发现,玩具并不像商业广告里宣传的那样,如何如何地开发智力或者如何如何地培养创造力。正好相反,很多玩具虽然短时间内通过声光电刺激了孩子的兴趣,但长期来看反而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而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所能取得的成就乃至基本的生活能力。再有,市面上越来越多的成品玩具(finished toys)还会严重阻碍孩子创造力的发挥。另外,一些研究者发现,童年沉迷玩具的经历与成年后各种上瘾行为相关。

基于这些研究发现,1992年,在德国巴伐利亚州一个叫彭茨贝格(Penzberg)的城市,一家幼儿园首次开始尝试“去玩具化”项目。每天选择一段时间,或者每个月选择几天,彻底将教室里的玩具清除出去,只留下少量的桌椅、垫子和枕头。

一开始,孩子们站在空荡荡的教室里,与老师面面相觑,觉得十分困惑。

“我们现在做什么呢?”一个孩子发问。

他并没有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没有玩具,也没有老师的指令,如何打发时间全靠孩子自行发挥。结果,老师通过观察发现,即便没有玩具,孩子们也能创造出自己的游戏:他们进行角色扮演,争论谁是哪一个人物;他们把一堆椅子排起来,玩“开火车”的游戏;他们用垫子搭成堡垒,然后假装是猛兽一样咆哮而过。

这便是一个“去玩具化”项目下的典型课堂,孩子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社交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也更容易被引向对自身情绪的关注和排解,在无玩具可依赖的环境下如何处理无聊与挫折。而这些才是未来人生中孩子最需要的能力。

因此,当媒体对此稍加报道之后,其影响力迅速蔓延开来。至今为止,这个项目已经横扫德国、瑞士和奥地利等欧洲各国,而目前更多国家也开始关注“去玩具化”的概念,这里面就包括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

其实,对于咱们大多数7080后的家长,“去玩具化”并不陌生。我们的童年由于整个国家物资相对匮乏,客观上形成了“去玩具化”的环境,我们儿时确实未曾拥有过像样的玩具。不过,这一点都不妨碍我们那一代人游戏的热情,也当然从未耽误我们的健康成长。

红灯绿灯小白灯,老鹰捉小鸡,跳房子,翻花绳,丢手绢,扔沙包,跳皮筋等,这些不需要任何辅助或仅需要很基础材料的游戏组成了我们的童年。仔细想想,真地不需要什么玩具反而更锻炼了各种能力,肢体协调、迅速反应、团队协作、竞争、创新等等不一而足。

如今,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打着“寓教于乐”的旗号也加入了消费主义的大军之中。中小学越来越依赖电子产品,美国一些学校甚至为学生每人都配置一台iPad或者Chromebook,有的老师上课干脆用网上现成的教学视频替代,教材出版公司也开始投其所好地设计出各种学习软件,现在的孩子可以说是时时刻刻离不开电子产品。

可是,越来越多家长开始意识到,也许孩子确实可以从这些眼花缭乱的电子产品中学到些什么,但弊却远远大于利。

苹果帝国的缔造者乔布斯正是这些倡导教育要“低科技”(low tech)的家长中的一员。当全世界的孩子都沉迷于苹果产品时,他的家规却是:孩子们在家中使用iPad等电子产品是有严格限制的,尤其是在工作日的晚上,他都会和孩子们一起坐在桌前,边吃饭边聊天,可以聊学校发生的事情、最近读的书、时事、政治、历史,什么话题都可以,但唯一禁止的就是掏出iPad。

与乔布斯持相同意见的家长在湾区并不少见,他们往往本人都从事高科技行业,却很反对子女过度使用电子产品。

不久前,在IT公司的大本营,加州硅谷的Cupertino校区,众多身为软件工程师的家长组织起来提出联名抗议,要求校方减少对iPad等电子产品的依赖,尤其不要让孩子将iPad带回家。他们的质疑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孩子极易沉迷于游戏和社交软件

  • 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家,孩子很难集中注意力

  • 影响健康,出现视力下降、颈椎疼痛和腕管综合征等问题

  • 导致孩子户外和运动时间减少,引起肥胖

科技浪潮之下,这些家长也并非说要完全禁止电子产品的使用,而是希望校方能将其限制在真正必需的方面,而不是随意滥用。因为这些家长清楚,很多电子产品在设计时是专门研究过人的上瘾心理机制,并据此安排了很多设置,所以别说自控能力差的青少年,就连成年人有时都无法抵御诱惑。

在美国,网瘾有“电子可卡因”的别称,就是因为有研究表明,沉迷于电子产品和网络确实会导致大脑中某些区域发生结构和功能变化,而这些区域正是与情绪处理、注意力、执行力和认知控制相关。一旦陷入网瘾,孩子的整个行为模式和情感表达都将彻底被颠覆,仿佛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在中国也是如此。为什么杨永信的电击疗法有那么多狂热的信徒,难道那些父母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吗?当然不是,如果真地不在乎也许就让孩子自生自灭了,正是因为网瘾带来的危害已经让这些父母陷入了绝望,他们清楚地看到网瘾是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易怒、暴躁、冷漠和麻木,出此下策不过是病急乱投医罢了。

从益智玩具到电子产品,我们之所以选择相信这些广告,为孩子购置了一件又一件对他造成伤害的商品,一方面是因为消费主义深谙人心的洗脑令人难以抵御,另一方面却是源于育儿的焦虑让我们迷失了方向。

其实,最好的教育往往最朴素简单。

那么多益智玩具,都不如你拍着手唱儿歌讲故事更能开发他的智力。

那么多电子产品,都不如你自身坚持学习的示范更能激发他的兴趣。

陪伴和榜样才是父母之于孩子最负责任的教育。

妈妈圈讲座


时间:5月5日周五晚八点 (北京时间)

主题:以罗德岛设计学院作品要求为例,分析美国艺术院校申请策略

讲师:Harriet Hou, 尤什国际艺术教育教学主管。伦敦艺术大学女装设计学士学位、时尚管理硕士学位

适合家庭:计划申请艺术院校家庭

参与方式:本讲座在微信群进行,感兴趣的家庭请加“mamaquankefu”为微信好友,并留言5月5日讲座。

【妈妈圈在线学堂】在售精彩课程


1) 美国高中经典名著精读:

【伟大的盖茨比】6次课,540分钟精彩视频讲解,618元。

讲师:James Wies,芝加哥地区最佳高中学区的资深精读及写作老师。已在妈妈圈讲授过【老人与海】和【杀死一只知更鸟】的精读课。受到家长和学生热烈好评。

适合学生:9年级以上学生

课程网址: http://www.usamamaquan.com/course/29


2) 美本申请文书写作漫谈录播课:

讲师:张一冰。拥有16年本申请经验,亲自辅导上千名学生,审阅修改上万份美本申请文书,16年时光总结出4堂、160分钟精品录课,让您对美本申请文书写作有系统了解

适合学生:9年级以上学生

课程网址: http://www.usamamaquan.com/course/43


浏览妈妈圈在线学堂,并免费注册:www.usamamaquan.com/


点击左下阅读原文,进入【妈妈圈在线学堂】,免费注册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