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管理者

2014年09月14日 悉尼少年



父母是管理者


“父母是管理者,而孩子不是。”加拿大心理学家玛吉·马门博士指出,“孩子不是围坐在会议桌旁的董事。他们日后将学习做管理者,但目前只是受训者。纵容只会造就自以为和成人拥有同等权利,却不能承担成人责任的一代”。这一观点我的体会非常深切,法国家庭对孩子的爱不亚于中国家庭对独生子女的爱,但他们爱得更有节制、有分寸、有界限。

培养好习惯任何时候都不嫌早,关键是父母要当好管理者。首先是让婴儿学

会睡觉,让幼儿学会吃饭。再大一点要教他们学会等待、倾听、谦让、娱乐。上学后,要学会读书、交友、遵守社会公德。在法国,从家庭、学校到社会给孩子的管理是全方位的。虽说涉及方方面面,但管理起来却简单、奏效。秘诀就是:坚持约定。


管理之一:学会睡觉和吃饭


法国人认为,女人向母亲转型以后要享受育儿的快乐,而不能饱受育儿的折磨。孩子出生后,母亲遇到的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让孩子吃得好、睡得香。法国妇女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理念是:孩子的睡眠和进食都需要训练。

法国宝宝自出生就有独立的房间,夜间一个人入睡。父母不会动不动就出现在宝宝身边,要学会给宝宝自我安慰的机会。夜里婴儿啼哭,母亲会先听一听,观察判断后再回应。宝宝睡眠周期大约只有一两个小时,两次睡眠周期间醒来,哭一会儿是正常的。婴儿学习连接两次独立完成睡眠周期,就学会了睡觉,学会睡觉就是学会融入家庭。妈妈们的经验是:对孩子的哭闹反应慢一点的父母,大多会有一个乖乖睡觉的孩子;立刻跳起来回应的父母,则会有一个夜间反复哭闹的宝宝。孩子必须认识夜间独处的事实,接受漫长夜晚安静又祥和的过程,才会安然入睡。用这种看似“残忍”的方式对宝宝进行“睡眠训练”,实属对婴儿一种科学的爱。

法国人餐桌上的一切,似乎都有一种无形的文明力量在驱使。就餐的成年人是绅士淑女,就餐的孩子规规矩矩安安静静。这种训练有素是从孩子走上餐桌的第一天开始的。

孩子只要能握住勺或幼儿刀叉就自己吃饭。幼儿自己进食,标志着对“人格独立”的向往。家长鼓励孩子自己进食从不包办。小孩子有自己的餐桌椅,爸妈给围上一个大餐巾,任由孩子想方设法把自己喂饱,小脸吃得像个小花猫也无妨。法国人的观点是:孩子学会吃饭有个过程,学会用餐就学会了自立。

礼仪教育始于餐桌。法国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跟大人一起用餐的第一天起,父母就开始对孩子进行有型无形的“进餐教育”了。这是每个法国家长的责任,内容包括:坐姿要端正,不能驼背弯腰左摇右摆;咀嚼要闭嘴,喝汤要无声;不能将废物随意丢弃在桌面;不小心打了喷嚏要说声“对不起”;餐桌上绝不允许打嗝;想吃菜盘里最后的剩菜必先问声“谁还要吗?”;要一起进餐,一起离席。

餐桌上迁就孩子,也是一种放纵。有一次,龙龙吃饭时不小心打了个喷嚏,来不及拿餐巾纸捂嘴,赶快把头偏向地面,龙爸爸严肃地说:“赶快拿纸擦地”。 姥姥觉得龙爸爸似乎有点过分,可龙龙一边擦地一边不好意思地对大家说“对不起”,并没有抵触。父母是在训练孩子尊敬他人从餐桌开始,这种严格是对孩子的爱。

家庭聚会、假日与朋友聚餐,孩子和大人分开坐,儿童餐桌上的菜式与大人不同(烹制孩子的菜肴不能使用含酒精的调料,例如:料酒、啤酒、葡萄酒之类,这是法定要求)。聚餐时孩子的天地和大人的世界都保持相对独立。法国人的家庭或朋友聚餐一般可以吃好几个小时,大人优雅地进餐,天南海北地聊天,孩子们聊着各自学校里的趣事,真是一家两制,互不干扰。其间,孩子们绝不会跑到大人面前干扰用餐,大人也不会离席去关照自己的孩子。女主人有权决定孩子们何时离席去院子里玩,孩子们都遵守这种规矩,没有擅自行动的。

(待续)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