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嫁给美国总统和世界首富,最后却被扫地出门晚景凄凉,女人一定要懂的道理是什么?

2018年11月14日 走遍美国


走遍美国

带你走进一个真实的美国!

关注


如果一个女人能自己成为自己的“光源体”,那么,她不需要做一个等待“太阳”、攀附“太阳”的“月亮”。If a woman can become her own "light source", then she does not need to be a "moon"  or wait for the "sun" .


因为她自己就是太阳。Because she is the Sun herself.


因为她就是自己的太阳


 标配名媛半生路

Half life of a standard socialite




在电影《杰姬》(Jackie)中,上世纪最著名的女性之一、美国“前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后嫁给当时的世界首富“希腊船王”奥纳西斯为妻),在向牧师告白(confession)时如是说。


电影《杰姬》海报


这世上有两种女人。一种想要的权力在天下;另一种想要的权力在床上。


There are two kinds of women.  Those who want power in the world; those who want power in bed.


她紧跟着的下一句话是:


What am I left with?


我现在还剩下什么?


说这段话的背景是,1963年11月,杰奎琳亲历当时的丈夫、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遇刺,倏然从“第一夫人”华座跌落,遭受失夫、“失业”的双重打击。




“第一夫人”本是个“身份”而非“工作”。但杰奎琳却显然把它当作了一份“工作”。



她不再是第一夫人,也不再是肯尼迪的妻子,她成了肯尼迪的遗孀,肯尼迪两个孩子的母亲,一个没有个人职业的女子。


事实上,在24岁那年嫁给当时的众议员约翰·肯尼迪之后,她便辞去了在《华盛顿先驱报》的摄影记者工作。



让丈夫为自己骄傲、做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做一个优雅美丽、能为丈夫政治生涯增光添彩的第一夫人,就是杰奎琳的“工作”、她的人生理想。



杰奎琳自己在接受一个电视采访时曾说,她心中的“第一夫人”,最重要的职责就是,照顾好总统,照顾好家庭,让总统无后顾之忧,能够好地效力国家。




当然可以理解。也不是在批评杰奎琳。


其实,杰奎琳是一个非常有抱负的女人。她要的权力,绝不止是“在床上”的那种,她的抱负“在天下”。


杰奎琳出生于纽约一个富有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一整套“贵族小姐打包课程”,马术、阅读、古典芭蕾样样不落。


当妈的更是竭力培养女儿。她为了锻炼杰奎琳的外语能力,坚持晚餐时用法语交流。


为什么是法语呢?因为杰奎琳娘家一直假装自己是法国贵族,还特地购置了14英亩的大公馆,给自己造了个假头衔。


但其实杰奎琳的生父是华尔街一个股票经纪人,嗜酒好色,经常调戏女性。

 

没多久暴发户父亲就破产了。妈妈带着她们姐妹俩,改嫁给纽约富豪。她们的继父是标准石油家族的继承人,投资银行家。从此两人一举成为白富美,跃升上流社会。

 


18岁时,她被妈妈推入纽约社交场。当年的《名利场》等杂志对她争相报道,她成为纽约炙手可热的名媛。

 

杰奎琳和妹妹李是她们那个时代最夺目的姐妹花。作家杜鲁门·卡波特曾把她们比作“美国艺妓”,交往的男人非富即贵。

 


后来她做了记者,遇到总统,成为了第一夫人。

 

在那个以“丈夫”定义女人价值的时代,这应该是一个纽约名媛教科书级别的归宿。In the era of defining the value of women in terms of "husbands", this should be the textbook destination of  in New York.

 

不过她和肯尼迪并不相配:她喜欢艺术、室内设计和时尚,对政治毫无兴趣;但肯尼迪却是标准政客,热衷权术人情。

 

但肯尼迪家族和“第一夫人”的光环对于杰奎琳简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如飞蛾扑火一般,她跳入了“标配”。




杰奎琳的人生与婚姻策略,绝非孤本。再早一些,来自东方并在美国受教育又回到东方的宋美龄,也是相似的人生与婚姻策略。



只是,宋美龄的传奇圆满,人生长寿,因为她运气足够好。



杰奎琳则揭示了这种人生与婚姻策略的“风险面”。由于肯尼迪遇刺,这位31岁入驻白宫、成为美国史上最年轻第一夫人的女子,在刚自筹资金把白宫翻修一新,并凭借个人修养、魅力风靡全球之鼎盛时期,于两年零十个月之后,凄然离开白宫。



在《杰姬》中,我们也多次看到她因此而产生的巨大失落感。新第一夫人在丈夫宣誓成为美国总统之后难以抑制的笑容、她在白宫里挑选窗帘的颜色,都刺激着杰奎琳敏感的神经。


终究,如果太阳不再发光,那失去光源体的月亮,就只能叫月球。



因为没有自己赖以为生的职业,因为一直靠着丈夫的收入而生活,这位此前一年置装费就能烧掉总统丈夫一年年薪的前“第一夫人”,在顷刻间,就要从“平均每三天就有一套新衣可穿”的云端生活,跌落凡间,承受命运极其无情残酷的那面。



在肯尼迪葬礼举行前,杰奎琳已颇有“远虑”地对肯尼迪母亲说:林肯遇刺后,他的遗孀南希在贫困中了却余生,权靠变卖家具维系生活。


肯尼迪家的人回她:放心,我们绝不会让你如此。


可谁知道,命运之手,不会又一次和你开个玩笑?



 

说回电影《杰姬》,它就像是处心积虑地要为杰奎琳祛魅。


电影中的杰奎琳,在那个极端的处境里,体现出的人格特点更多不是镇定冷静,而是:名利心与虚荣心重、很强的世俗欲望、善于操弄媒体、个性紧张、敏感,关键时候甚至任性,也易焦虑。对公众和在私下,几乎是两幅截然不同的神情与表现。



她自己的台词:丈夫认为她虚荣心重;她最后意识到,自己任性地为肯尼迪谋一个盛大的葬礼,不是为了肯尼迪,也不是为了传承他的遗产,而是,为了她自己。



电影《杰姬》没有演绎杰奎琳之后的生涯,仅截取了她生命中很短、但最关键时刻的人生片段。但这些片段,却为解释杰奎琳后来的人生选择,埋下解读线索。


她的虚荣心、奢侈花费、对一套套华服的迷恋、对第一夫人风光生活与光环的迷恋,她对未来生计的担忧,足以解释她为什么后来会选择嫁给大自己23岁、且风流成性的希腊船王奥纳西斯。


那年,杰奎琳39岁,奥纳西斯62岁。



如果说,经由肯尼迪,她见识了世界权力的顶峰,经由奥纳西斯,她迈进了一个富丽堂皇、用金钱堆砌的浮华世界——哪怕,这个婚姻千疮百孔,漏洞百出。

 


大多女人,在择偶问题上,很容易跌进同样的坑。Most women are prone to fall into the same pit on the issue of mate selection.


奥纳西斯贪恋杰奎琳“前第一夫人”的盛名,杰奎琳图慕奥纳西斯的极致财富和这财富所代表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极致的财富光环本身,是对杰奎琳虚荣心的极大刺激与满足。



经济层面说,如果,一个有欲望的女人自己不能成为豪门,她便需要攀附一个豪门。


 


第二次婚姻后,拿到2600万美元补偿金的杰奎琳,不用再担心此后的生计与生活品质。她,也终于开始反思自己此前的生活态度、婚姻态度。


1975年,46岁的杰奎琳选择再次成为一名职业女性。她进入维金出版社(Viking Press),担任咨询编辑。年薪1万美金,每周工作4天。



由于图书编辑的职业生涯起步较晚,也或者是衣食无忧的杰奎琳只求心归平静,她并没有在这份工作上做出惊人成就。但至少,她在这份工作中找到了充实与快乐。


她没有再婚,晚年情侣是与她同龄的莫里斯·坦帕尔斯曼,一个瑞士人,也是她的财务顾问。



64岁时,杰奎琳被诊断出淋巴癌。次年,她去世,终年65岁。


一个传奇女子不平凡的一生就此结束。


借杰奎琳几度起伏的人生与婚姻选择,我想说的是:如果,一个女人的光环主要来自于男人,不论你曾经是怎样一枚“迷人的月亮”,终究随时要面临失去“光源体”而光环不复的风险。


这是一枚月亮的悲哀。


把自己的人生投注给婚姻,众生所系为一个“他者”,以及你与“他者”的关系;把自己的生命时间投注给成长,不仅能收获一个完整独立的自我,也才有机会成全一段彼此真正平等、信任的两性关系。



同样是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就树立了一种更佳的典范。当然,这也得益于她所处的时代。她是丈夫身边的月亮,也同时是自己的太阳。甚至,她闪出的光辉还能温暖、照耀自己的丈夫。



在奥巴马就任总统前,米歇尔就有很好的事业,收入甚至比奥巴马多将近一倍。根据奥巴马夫妇在2006年申报的收入,米歇尔任职芝加哥大学医疗中心的年薪为27万美元;而奥巴马任参议员的年薪为15万美元。


有一份体面的收入,不是为了与丈夫一较高下,但给了你从容面对婚姻与人生的底气。我的欲望,我自己可以买单。不靠娘家,亦不必靠夫家。



而为了助力奥巴马竞选,以及后来做好第一夫人,米歇尔在尽心付出、辅佐丈夫的同时,也并没有完全牺牲自己的个人事业。至今,在维基百科对米歇尔的介绍中,有一项修饰语便是“著名律师”。


所以,在她离开白宫之前,她超越了杰奎琳,被美国媒体称赞为“美国史上最受欢迎第一夫人”。



她的能力与魅力,也足以让人相信,步出白宫后的她,职业生涯仍有无尽可能与前景。


如果一个女人能自己成为自己的“光源体”,那么,她不需要做一个等待“太阳”、攀附“太阳”的“月亮”。

If a woman can become her own "light source", then she does not need to be a "moon"  or wait for the "sun" .


因为她自己就是太阳。Because she is the Sun herself.


推荐阅读


美国人收入那么高,消费那么低,钱都到哪里去了呢?


美国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强烈推荐)

“我们只骗中国人,他们人傻钱多”,国外商家专坑中国人被曝光!


飞机上偶遇美军两星中将, 一番谈话令人毁三观


越穷越胖,越胖越穷!在美国是这样,在中国也是这样


为何美国人很少去读研究生?


美国老人的时间都花在哪?


中国车祸为什么那么多? 一个海归的话让国人沉默了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