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加里:我心安处是故乡

2015年06月06日 加拿大留学旅游



居住在这个被当地华人亲切地称作“卡村”的城市,转眼已近三年了。


卡村的中文官方名称是卡尔加里,是坐落在横跨美加两国落基山脉的西部城市。也许知道她名字的中国人并不多,但如果我说起1988年的第十五届冬奥会、玛丽莲·梦露的电影《大江东去》、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燃情岁月》,以及李安执导的《断背山》里那些打动人心的湖光山色,其实都是在这里举办或取景的。


虽然卡尔加里远不如距离她飞行时间仅一小时的温哥华在国人心目中大名鼎鼎,但我当年却在移民登陆加拿大的“目的地”一栏里,淡定地写下了Calgary的名字。选择在一个崭新国度里定居生活,和以往的异国旅游完全不同,不是走马观花,不止浮光掠影,而是决定将自己人生新篇章的第一笔划在哪里,这仿佛是一件挺严肃的事情。当时听家人说起这个能源城市的活力,靠近落基山脉凉爽的夏季,有着号称世界最大户外牛仔竞技节,还是加拿大日照最多的城市,寥寥几点,就像考前划出的重点一样,让我对这座城市有了白描般的印象。


根据加拿大宪法,居民有自由迁徙权。移民登陆进入加拿大境内,有权选择在哪个省的哪个城市居住,并没有“户口”一类的限定。在拿到移民通知后,我也曾在移民论坛的小组讨论中,看到大家七嘴八舌的罗列出加拿大主要几个城市的优势劣势。但对于从未有过真实感受的准移民而言,毕竟这些内容都是纸上谈兵,没有感同身受。


我最终没有选择国人更为熟悉的温哥华或者多伦多定居落脚,其实原因也并不复杂,甚至没有太多的思想斗争与纠结徘徊。原因之一,是想在一个华人聚集相对较少的城市生活,更好地提高语言能力,了解并尽可能融入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做一个真正的“外国人”来了解这个国度;此外,卡尔加里坐落在落基山脉最美丽的“脚山”一段,独特的地理位置也被海外权威媒体多次评为世界最干净的城市和最宜居城市,这些信息也让我这种“榜单分子”对这所城市增加了好感。


另外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加拿大作为石油生产大国,卡尔加里是其重要的经济引擎之一。因为这所年轻的城市目前是世界主要能源公司在加拿大总部所在地,就业机会相对较多,也是移民时不得不考量的因素。


从辞职交接到移民登陆,我只给了自己三周心理建设和打包准备的时间。与家人老友和待遇颇丰的工作说再见,带着一件托运行李,两件随身行李,就这样转换了身份标签,加入到“海外华人”这个群体。未来新世界会带给自己怎样的未来,当时心中是兴奋中略有小小的恐慌。在出发前,当地朋友帮忙租好了房子,所幸让自己觉得至少有落脚之处,一个暂时的家,这多少缓解了内心的一丝不安。通过北京海关离境时,还总觉得这是一次和以往相同的海外旅行,只是回程时间待定。


乘坐飞机飞行12小时抵达卡尔加里时,已是仲夏夜的傍晚。时隔多年,回忆起踏出卡尔加里国际机场的那一刻,仿佛还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那一袭凉风,看到车子行驶在有海拔的高速路上,俯视平原大地上错落有致的有如夜空中繁星般的万家灯火。


“移民”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如今还是一个高大上的词汇,笼罩在既神秘又现实的光环下。我也曾经在国内羡慕那些被冠以“旅居海外”或“定居海外”的中国人;犹记得央视春晚时,各地海外华人给祖国拜年的场景,每年虽然没有太大不同,但总给人一种洋气的感觉。没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也成为其中一员,反倒淡化甚至淡忘了这样的身份符号。和周围的华人朋友一样,只是换了一个生活环境和方式,卸下从前种种,重装上阵,在异国他乡打拼的普通人。


文化休克,时空转换,也许只是旅人的视角。在卡尔加里的生活,从习惯和门前不时窜出的松鼠、野兔擦身而过,到学会在高峰期开车进入主路时,司机顺序礼让;从习惯在路上看到陌生人相互微笑着打招呼,到学会如何在大型活动中报名选拔成为志愿者。移民之路,是一种新的学习之旅,更是一个认识他国文化并努力找寻让自己最舒服“精神区域”的过程。


在国外生活久了,经常觉得日子过得快。虽然仍有生活学习工作的压力或烦忧,但却让人少了那种盲从性一般的浮躁感。国内朋友每次问起我在这边的近况,回答最多的就是“简单生活”。这不是敷衍,而是觉得最能涵盖生活状态的词汇。虽然简单,但却充实;偶有落寞,但却乐观。


出于以前的职业习惯,现在还关注着国内的新闻,也在微博、微信看着大家更新的状态,但遥望之前的生活轨道,更多的只是“见字如面”一般的感恩之心,感谢过去岁月的积累,让我有了迈向新生活的资历与资本。也许,卸下攀比心,才能更好在国外展开全新生活,调整步伐,享受新生活的乐趣。


身边认识一些移民十余年的老移民,也偶有感慨,国内生活节奏已经不太适应,回国的频率也慢慢放缓。除去生活方式的不适应,话题“知沟”的悄然形成,也让很多老移民的回国之旅只愿意在家陪陪父母,减少社交活动。回望这些移民的海外生活,很多人的轨迹都经历了职业上的转型阵痛。为了更好地适应本地就业市场,一些年轻移民选择了重回校园读书,拿一个本地文凭;还有一些语言不够好的中年移民直接改行,做起蓝领技术工人。


来加拿大后,在当地两家公司工作过。我亲身经历并观察后的最大感触是,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在这里都能感受到同等的尊重,人们都能买房养房,大部分人的生活基本没有明显差异。简单生活的真谛也许就在平缓生活中,没有过多忧虑不公的埋怨,在工作之余还有充裕家庭生活的时间,学会安静不焦虑的独处。


说到移民,一个不可回避的思考就是身份认同。故乡往往被视做每个人在摇篮里便得到的情感财产,过去和现在都深深受制各种情感因素。


在我看来,空中交通和网络媒体的发达,已经使远近不再是个空间概念,反倒拉近了移民与故乡亲人的时空距离。乡愁更多和味觉联系在了一起。在卡尔加里,因为华人初具规模,不仅有两家主打亚洲食品的华人超市,而且还能找寻到国内一些美食的影子。川菜、西北菜和东北菜的正宗程度,虽不可与国内大餐相提并论,但却可以解馋的同时一解乡愁。在华人作为主场的餐厅里,听着母语,看着熟悉的菜单,故乡的图景从味蕾中渐次铺陈开来。此刻,身处何处已并没有那么重要。


“无论走在哪里,躺下休息的地方就是家。”美国摇滚乐队“重金属”(Metallica)曾在一首歌中唱道。如果问我还会定居在卡尔加里待多久,我只想说,我爱这座城市,为她的往事、她的美丽和她如今的智慧。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