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高房价不是华人的错,以澳洲经验看新西兰住房问题 ...

2015年07月30日 奥克兰资深房产中介Kevin




(图片来源 NZ Herald)


奥克兰高房价问题已成老生常谈,不但国家党政府被批评,就连华人也遭池鱼之祸。近日《NZ Herald》的专栏作家 Christopher Niesche以澳洲为例,指出高房价问题的“元凶”是土地供应不足和低房贷利率,而华人买家的资金对房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则是有利因素。

上周四一觉醒来,悉尼人发现自己城市的住宅中位价已经突破100万澳元了。每次房价创下新纪录,华人买家的因素都会被重新提及。就像此前《NZ Herald》指责华人买走大部分住宅,令本地居民无房可住一样;澳洲也有人习惯把矛头指向华人。一些不入流的媒体就更喜欢煽风点火,《Herald Sun》说,“一千万华人买家要来澳洲!”《Daily Telegraph》则嚷道“首次购房者将被踢出房产市场。

尽管这些报道很煽情,但能说明中国“公民”推高房价的确凿证据却很少。相反,不少有说服力的论据表明,华人买家的到来对澳洲房地产市场是件好事。与新西兰不同,澳洲规定非常住居民不许买二手房,只可以购买新房,以引导海外投资流向新房建设,从而推高住宅的总量。

所以当一个首次置业的“刚需”购房者在拍卖会上(后花园注:澳洲和新西兰住宅的主流销售方式是拍卖,然后才是议价等其他方式)铩羽而归,他的竞争对手几乎不可能是中国买家,而更可能是一个华裔买家。具有澳洲国籍和“绿卡”的华人买家,其权利同澳洲本地人相当。

来自海外的中国买家是否和澳洲本土居民一样,对同样的房产感兴趣是一个值得商榷的话题。本地人喜欢有历史风情的老宅。而中国人更喜欢在人口密集的市中心地带购买新房和公寓,而非郊区的别墅。即使是澳洲人的终极房产梦想:具有海港景色、甚至是海滨别墅对中国人吸引力也有限。中国买家更青睐河边和湖边的房产。

法律只允许海外中国买家购买新房,但即使在新房市场,他们也不是大玩儿家。中国人究竟买了多少新公寓,没有精准数据。但很多人倾向认为20%的新房被中国买家买走,而这一比例在住宅总量(新房+二手房)中只是小数字。真正推高房价的是新房建设用地的供给不足、税费宽松使得住宅成为一个很好的投资商品,最后就是诱人的低房贷利率。

时间回到2008年,当时悉尼的房产中位价只有54万澳元,而银行的房贷利率是9.45%。换句话说,如果贷款50万澳元买房,每月要偿还的利息就要4000澳元。而现在的利率只有5.2%,如果还得起每月4000的利息,你可以贷款92万澳元。过去买得起50万房产的人,现在买得起92万的房子,房价要不要涨?从2008年至今,利率的变化和房价的变化,基本上是对应的。而房产市场的真相是,在低利率背景下,与其把钱存起来,悉尼人更愿意花更多的钱买房。

这就是真相,真实而冷酷。房价上涨,普通人都是受害者。只有拿中介费的房产经纪人、收印花税的政府和炒房客挣了钱。高房价甚至对已经买房的人都不是好事。有房人的房产升值了,但都是纸上富贵而已,不卖房就见不到钱(后花园注:在奥克兰还要交更多的地税)。而在悉尼房价暴涨的背景下,谁敢把自己唯一的住房卖掉套现?

既如此,为何房产市场的中国因素被屡屡提及?一句话,树大招风!中国富豪表现过于高调,直接引发了舆论的聚焦效应。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许家印被强令卖掉房产的事件。此外,类似中国留学生砸下1400万澳元买下市中心公寓,及另一个学生1800万澳元买走尚未建设的公寓期房,此类财富传奇无不吸引媒体的目光,引发针对华人的舆论浪潮。(后花园注:恒大老板许家印本不具备在澳洲购买二手房的资格,但他利用在澳洲注册新公司“金快餐”Golden Fast FoodsPty,然后以“金快餐”的名义,豪掷3900万澳元购下海边豪宅Villa del Mare。表面上看, “金快餐”是一家澳洲公司,但该公司的股权是一家在中国香港注册的外国公司,且许家印行事高调。这一违法行为被轻易识破,澳洲政府于是严令许家印旗下公司在90天内,不论销售价格多少,必须卖出这套房产,否则将面临起诉。)

澳洲法律只允许外国买家购买新房,中国买家的资金因而流向了新房建设,加大了住宅市场的供给、增加了悉尼和墨尔本的住宅总量、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如果没有中国买家的资金,一些新楼盘能否建成都是问题。


来源:后花园新西兰房地产在线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