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CBC故事:温州移民第三代Sam

2014年07月11日 加拿大留学社区



在加拿大出生的华人,被简称为CBC (Canadian Born Chinese),很多人把概念范围扩宽,将幼年移民加拿大的华人,也归于CBC之列。现在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氛围,使各族裔互相融合,相处和谐,加拿大出 生的孩子,融入社会更是水到渠成。但三四十年前的CBC,却经历了很大的身份认同挑战。

CBC是华裔移民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往往被中国人称为香蕉人,黄皮白心。但与当地西人相比,他们的皮肤是黄色的,心也不是那么白。家庭背景的影响是无形的,亚洲文化多多少少在他们的处世方式上留下了印记。

在加拿大出生的移民第三代Sam,从小却被送回温州老家,经历了老乡们对华侨的另眼相看。中学时回到加拿大,又经历了适应新环境的冲突。现在生活在温哥华,在亚省做生意的他,与父辈同样有着温州人的精明灵活,却与父辈的做事方式有相当的不同。

与Sam交谈,你很难一下子认出他是CBC,而且是移民第三代。他国语和广东话说得非常流畅,而且很了解中国。原来,他童年时曾被送回中国上学。

他家是地主,土改时爷爷被打死,奶奶逃到香港做保姆,留下两个年幼的儿子在大陆。奶奶被一家香港人带到到加拿大蒙特利尔,做了很长时间保姆,一直没有 再婚。早期她无法汇款到国内,后来才通过香港汇钱回国。政策宽松了,她想办法把两个儿子,也就是Sam的父亲和伯伯,都带来加拿大。Sam的父母结婚一年 后,才跟奶奶团聚移民来加拿大,Sam在蒙特利尔出生,成为第三代移民。

  送回温州由外婆照顾

父母把他送回中国,是为了让他了解中国文化吗?他马上予以否认。父母把他和弟弟都送回温州老家,是因为没空照顾他们。

Sam 说,杂货店、餐馆、制衣是中国移民早期的三大行业,这三个行业,父母都做过,忙不过来,就把Sam和弟弟送回温州,由外婆照顾。他回忆说,上学时,人家都 是父母送来,骑自行车来的;他是外婆、阿姨或是邻居三婆送,走路来的,他觉得不是父母送没面子,到了学校附近就说:“不要送我过去。”

他的穿戴打扮也与老家孩子们不同。父母从加拿大给他买的书包,挺洋气的,他拿着上学,被别人称为:“华侨上班了。”因为他的与众不同,学校有人欺负他,他打不过,就从家里偷了5元钱,请了小流氓帮他打架,从此没人敢欺负他了。

因为没有父母管,他调皮捣蛋很有水平。当地是带着红枣拜年的,他拿了家里的红枣,送给亲戚拜年,亲戚以为是外婆让他来的,就给了他压岁钱,还让他带钱 回去给外婆。钱都被他独吞了。再花一点钱买红枣,继续去拜年。拜年得到很多钱,他高兴得在家数钱,被阿姨看到了,全款没收。

外婆每年都做腊肉,挂在屋檐下,他想吃就拿小刀割一段腊肉,到小朋友家烤肉吃,烤煳了,吃得满嘴黑乎乎的。外婆不知就里,说:“今年腊肉没做好,怎么这么短。”

回温哥华上完中学,长大后他回温州探亲,还帮助一位朋友成功创业。那位朋友姓林,就用他的姓注册一家公司“林记跑腿”,他们在街头发广告,招揽生意。 业务是帮客户买吃的、送东西。客人如果自己去办一件事,坐出租来回20元,找他们只要10元。因为有需求,生意一开大受欢迎。开这个公司成本不高,只需要 一部电话,几部摩托车,请几个人。公司员工穿制服,口号是“你张嘴我跑腿”。因为是最早的同类公司,他还为此上了电视、报纸呢。

  回加拿大学法语和英语

在温州的童年生活,虽然衣食无忧,但是Sam说:“对于孩子来说,最需要的是爱而不是钱。”童年爱的缺失,使他回到加拿大蒙特利尔上中学时,与父亲关系不好。

在蒙特利尔学了一阵子法语后,依然与父亲关系紧张,他决定离开家,到温哥华表哥家住。离开家的时候,为了赌气,他坚决不要父亲给的钱,妈妈偷偷地塞给他一点钱。温哥华的英语环境,又让他学习了英语。为了自立,他很早就出去打工,干过修屋顶之类的活儿。

年纪小时一直跟父亲斗,后来斗到自己精疲力竭了,父亲也不反抗了,长大才理解父亲的不容易。Sam说:“最受罪的是我奶奶,要劝我,也要安慰我爸。”

父母干活儿很辛苦,没什么享受生活的时间,生活也很节俭。Sam当时想:“他们要那么多钱干什么。”现在意识到:“没他们的努力,我们就没有海港。我们这一代做事有退路,知道不行就回家吧,不行跟家里要钱吧。”

父亲节约了一辈子,Sam过去一直觉得他小气,但父亲勤劳挣下的钱是要留给孩子的。年纪大了,父亲说给他和弟弟一人一套房子,Sam说:“不要,我自己有能力买房。”

血液带有温州人精明灵活

温州人是中国人中很特别的一个群体,他们是改革开放初期最早抓住机会发起来的一批人。他们精明,能吃苦,为了改变命运离乡背井,闯荡天下,四海为家。

中国刚改革开放的时候,街上有人穿着新款衣服走过,后边就有人跟着画图,第二天市面上就有同款的衣服卖了。很多商人采取薄利多销的方式,做的皮鞋、小电器、服装、眼镜,价格便宜得好像比材料费都低。他们有拼搏精神,吃苦耐劳,把温州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

移民到海外,来自温州的华侨也发挥了精明的头脑、吃苦的精神,顽强地在加拿大扎下根来,白手起家。作为加拿大出生的温州人,Sam打工时能吃苦,做生意时也有独特的眼光。

一般人喜欢在居住地找生意,Sam像其他温州人那样,不受地域限制。他发现亚省一个餐厅值得买,就买下来做西餐。为什么不在温哥华就近开餐厅,而是在外省开呢。他说,温哥华餐饮业竞争太大。

买下亚省的那家餐厅,签约时不知生意会怎么样,心中没底,但需要签5年租约。他拿出破釜沉舟的精神就签了,心想:“做得成就继续做,做不成就等店主告 我吧。”餐厅请的主要是华人员工,他说,华人员工吃苦耐劳,一个人可以干两个人的活。亚省的餐厅开店后客人爆满,他就和员工们一直不停干活,一天只睡几个 小时。但他不会像父亲那样一直亲力亲为,生意成熟了,就交给员工管理,自己回到温哥华享受生活,同时寻找新的机会了。他说,少赚一点把自己解放出来,多做 一些生意,比把自己困在一个生意中赚钱更轻松,也赚得更多。在需要的时候,他可以像父辈那样努力工作,但他更重视聪明地工作(Work smart)。

对待竞争者,他的做法也特别。他的西餐厅附近有一家不死不活的批萨店,本来他想把批萨也拿下,把生意抢过来。他们做的批萨很受欢迎,批萨店没了生意。 后来 Sam转念一想,如果批萨店关门了,来一家强劲的竞争对手,对自己的生意没什么好处,他就停止了卖批萨,让批萨店活下去,不让其他餐厅有机会开在附近。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