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情结,该解还是该结?

2015年03月20日 加拿大留学家园



《中国青年报》曾做过一个调查,55%的中国父母都有名校情结。现在很多家长为了孩子能进入名校,买学区房,导致学区房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它本身的价值。有的家庭买不到或者买不起学区房,甚至会放弃全家本来很好的房子,而去租一个不如自己家条件的学区房。


可是我们知道,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家的环境、氛围怎么样,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归属感、安全感。如果家庭环境在孩子成长的重要时期滋养了他,即便将来孩子走遍天涯海角会依然恋着这个家,跟父母亲感情依然很深。但是选择租房,恰恰是忽略家庭整体气息的行为。所以从表面上看,家长们通过选择学区房让孩子进入了名校,但是忽略了“家”这一概念的最重要的意义。

选择名校,到底可以带来什么?

我们将选择名校可以带来的显性和隐形的好处归纳为以下四点:


第一,享受更多的资源。不可否认,中国的教育发展不平衡,资源分配不均衡。一所名校,拥有的硬件设施优良自不必说,师资比起普通学校也确实强大很多。另外,名校在文化建设上和文化价值的传播上,确实有它独到的、深刻的地方。此外,进了一所名校,还会带给你同学资源,所谓“人脉”,这在大学阶段更为显现。


第二,被人羡慕尊重。现在,亲朋好友在一起吃饭时,经常被谈及的一个话题是:你家孩子是哪毕业的?因为中国人在成长中,无形地受身份的影响很深。从名校毕业,无形中会带给人一种荣耀感,被人羡慕。这种被外界羡慕感,不仅满足了孩子的心理,更满足了家长的需求。


第三,才能得到培养。不得不承认,名校的孩子施展才华的机会、接受培养的机会,就是比普通学校的孩子多一些。比如高盛美国总部曾经选了60个学生去听高盛举办的由高层主讲业务发展课,其中从哈佛大学选了20个学生,从哥伦比亚大学选了20个学生,从耶鲁大学选了20个学生。这些名校的孩子通过这些特殊的机会,拿到了最新的行业资讯、行业操作案例,当然进入劳动力市场,他们会更有竞争力。此外,进入名校以后,因为其多年积累下来的严谨的学风,除了在学习上,对学生在各个方面确确实实要求更严,我们哪个家长不想让孩子的才能得到增强呢?


第四,拥有更多的机会。工作以后这种感觉会更明显,现实中,名校可能帮助孩子拥有更多的机会。

所有的孩子都适合进名校吗?

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进入名校。


首先,很多孩子进入名校以后,发现周遭的强者太多,感到没有希望,什么都干不成。本来想考上一个好大学,有一份好工作,这个梦想本来是非常棒的,对他有驱动力,但是到了名校生活一段时间以后,他觉得完了,根本就实现不了自己的梦想,整个人落入颓废,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


我们要承认个体是有差异的,不是说谁聪明、谁笨,过去强大的外压,让一些孩子使足力气也够不着,会给一个孩子带来非常大的心理负担,这一点,在学习上表现的尤为突出。


当孩子觉得:学得这么累啊,看谁都难受,看自己都难受的时候,无望、无助、无价值的感受便油然而生,这是会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如果在这三个当中占了一个,他未来的人生一定会出问题。所以孩子进入了名校,我们考虑没考虑到这个风险。你想一想,假如你的孩子明天走进名校,会不会带来这些问题,如果没有这些问题,全是前面讲到的好处,多好啊。那假如真的有一个问题就很可怕,如果有一个,你还选择吗?

世上很多例子都在说明一个道理——支持一个人走的快的是他的才能,但是真的支持一个人走的远是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或许我们为孩子选择名校,会得到更多的资源,在“才能”上会得到更多,但是我们必须还要考虑德,我们不仅要给孩子一个名校尊贵的身份,还要给孩子支撑他名贵身份的信念、价值观,这就是孩子的德。我们最终期望孩子成为德才兼备的人,这才是国家、社会的脊梁。当他德才兼备的时候,你才真正的放心,你才真正的踏实。

作为家长,在为孩子做名校的选择过程中,需要做些什么功课呢?
首先要建立正确的选择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两利相全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当面临两个都不好的选择时,就选择那个对你不利最轻的,这就是选择的公式原则。获得利益最大化,人人都想拿到最好的,这是我们选择的目的。但是我们怎么能获得利益的最大化?选择在于度的把握。度的把握又在于什么呢?在于匹配,最佳的匹配就是利益最大化。什么叫做选择在于度的把握,就是恰到好处。

名校的选择,要考虑谁的需求,要考虑谁的承受力?必须考虑孩子。让孩子上名校是我们的梦想,是我们的情结,但是必须跟谁匹配?跟孩子匹配,是不是孩子的梦想,是不是孩子能够做到的,是不是孩子所希望的。如果根本没有匹配,就别谈什么了。最佳的匹配就是利益最大化,就是你跟孩子同样有这种梦想,你的希望也是孩子的希望,而且孩子也能够承受,这就是度的把握,这就是选择。
最后和大家分享《孙子兵法》里的两句话: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打仗用兵要依据对方而制定如何取胜的策略,所以我们制定名校计划,选择还是放弃,是结还是解,必须要考虑到孩子,因孩子的具体情况而做决定。这就是孔老夫子说的人因材而施教,我们必须考虑孩子的需求。
——演讲/曹萍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节选)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实用,请点击右上角转发给更多有需要的人吧!O(∩_∩)O


更多精彩,欢迎加入加拿大留学家园!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