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华人——穿越100年的前世今生

2014年08月11日 澳洲布里斯班玩乐购



在布里斯班最市中心的阿尔伯特街(Albert St142号门前,立着这样一块牌子,牌子一面用中英文写着“原始的布里斯班中国城”,另一面上有一幅插图。插图上一个志得意满的白人军官骑在狂奔的马上挥鞭抽打着两个中国人。这两个中国人一个拿着铁锹摔在了地上,另一个慌不迭的逃跑,他们都光着前额,留着辫子,呲着牙咧着嘴。跟插图配着的英文向人们讲诉了发生于1888年的一个“布里斯班反华暴动”。

布里斯班第一个中国城建立在阿尔伯特街与夏洛蒂和玛丽街的交口一带,这里一直以来就是布里斯班最繁华的市中心。188855日这一天是三年一次的昆士兰州政府议会选举日。竞选双方都旗帜鲜明的提出了“反中国人”的口号。下午选举结束之后,人们开始了热闹的庆祝活动。一个白种年轻人在中国商人曲丁(Ding Chee)的运兴泰商店里拿了东西不付钱就走,曲丁追了出去,这时一群恶棍追了过来,他们把曲丁打倒在地,还偷了他的钱包。曲丁躲到了自己的店里,于是这伙暴徒开始用石块砸他的店面。连续不断的喧闹声和噼里啪啦的碎玻璃声刺激了越来越多失去理智的人的参与。大概2000多名暴徒攻击抢劫了当地几乎所有的中国商店和旅馆,最后只抓了两个人,其中一个被暴徒营救出去,另一个在后来的庭审中当庭无罪释放。

这就是1888年的布里斯班反华暴动。提到澳大利亚的反华潮,我们不能不提19世纪中开始的淘金热。1850年代,澳大利亚几乎所有的州都勘探到了金矿。世界各地的移民蜂拥而至,他们都希望凭着手中的一把铁锹和铲子就能发家致富。中国人也来了。他们是第一批移民到澳大利亚的亚洲人。他们数量众多,构成了非英国移民的最庞大的团体。大量非欧洲移民,尤其是中国人的到来,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不满。他们认为中国人没有道德,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跟英国人的格格不入,他们不满中国人哪怕雇主给很低的工资他们也愿意去干,这样就剥夺了很多工会成员的工作机会。白人对中国人的反感慢慢扩展到了所有亚洲移民身上。这种不满在19世纪末的20年里达到了顶点,绝大多数白种人认为澳大利亚就应该是白人的,是欧洲人的。于是联邦政府制定了新的移民政策——“白色的澳大利亚”。这个政策断了所有非欧洲人成为澳大利亚公民的希望之路。

“白色的澳大利亚”政策执行了将近80年,到1960年代的时候情况才逐渐发生了改变。这里不能不提到日本。日本的经济在60年代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澳大利亚这个时候与遥远英国的贸易开始减少,而与亚洲的联系开始加强。日本成为了澳大利亚最大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其他亚洲国家,例如中国、台湾、马来和印尼都与澳大利亚建立了重要的贸易往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识时务者为俊杰,1974年,澳大利亚政府正式宣布终止白色的澳大利亚政策,将来对移民的选择将完完全全忽略人种、种族和文化背景。从理论而言,澳大利亚从此开始接受来自世界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移民。

100多年前的在澳华人尽管遭受了巨大的屈辱和歧视,但是他们还是默默的承受和生存了下来。许多在昆士兰淘金的中国人扎根在了布里斯班,他们中的许多人种植蔬菜水果,在北部的中国人还开始了香蕉和甘蔗的培育,更多的中国人开始了经商做买卖,他们的勤劳和努力为昆士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无可取代的贡献。

今天,来到澳大利亚的中国人越来越多,走在熙熙攘攘的布里斯班市中心,你也许会很吃惊,居然有那么多中国人,几乎有一半的行人都长着中国面孔!他们年轻,漂亮,时髦,而且与很多其他国家的人相比,中国人的购买力明显强得多。为了吸引更多的中国消费者,几乎所有的奢侈品牌、房产中介都雇有会讲中国话的员工。再举一个例子,我住的公寓楼,位于市中心QUT大学的校园内,这里一套三房的公寓价格在70万澳元以上,相当于400多万人民币,租金一周至少650澳元,相当于16000人民币一个月,属于比较高档的住宅,我们这栋楼7户人家,目前住着的全部是中国留学生!

回头看看立在市中心的那幅插图,里面的中国人瘦弱卑琐仓惶奔逃,再对比旁边的华人,他们在欢身笑语的聊天,在享受美食,在悠闲自得的购物。此情此景让人颇有感慨,岁月流转,看得见的弹指一挥间,已经穿越时光100年,当年的中国人哪里想到会有今天!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