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侨聊教育】英伦公立学校上学记

2018年05月09日 四川侨外移民


  时间过得真快,如果做年终盘点,从大事记的数量和难度上看,2017年对我们来说绝对是励志元年。所谓无折腾不人生,2017年度在经历了Tier1签证面试,为孩子申请学校后,实现了季季有重点,月月有高峰,总体进展还不赖。

  现在是时候静静的思考一下,在人生已到了不用为生计和吃喝发愁,我现在却放弃可见的颐养天年的日子,漂到英国,决计从头开始,都是源于我还不想浑浑噩噩终老,也想让孩子生活的轻松一些。
 


 

  选择一路向前,只为了能带孩子出国上学。因为坐标在布莱顿,这里虽然不是什么大城市,但是如果送孩子来上学却是极好的,物价不高,而且有些公立学校在全英是数一数二的,能省下不少家庭开支。我们权衡再三后,准备在国内念完四年级就过去。这个年纪的孩子确实是小点儿,要是再大些,语言又不好学习了,我们的想法主要是考虑到语言的问题。
 


 

  其实我和老公都算是传统教育的受益者,在父母的陪伴下,几次晋级考试,也都侥幸迈上去了,混了个985院校毕业,还戴上了硕士帽。但这个经历只是在找工作的时候,像护身符一样发了下光,帮我们妥妥的进了一家还不错的500强。但之后,随着步入社会,应试教育对人的局限性也越来越显现,而且副作用的大小与刷题数量差不多成正比。反而是那些上学时没那么努力的,因为小时候视线没有仅限于书本,工作后思维还更活跃些,好奇心和进取心也更强。看着各路同学的状态,确实不想让孩子再走一遍。

  大家经常会讨论孩子上学的事儿,如果目标就是为了有一个好工作,那国内公立教育可以满足,踏踏实实的去努力念。像一个朋友,身为码农也准备让儿子当码农,那这是你的路,可行。但如果想要的是一个充实和有幸福感的人生,而具体的职业路线要慢慢探索,那就需要孩子具备许多附加能力,而且很可能要牺牲部分应试能力,这是和国内公立教育不匹配的,也是在国内的生产线所走不通的。

  国内的教育分班考,搞快慢班,让成绩像写在脸上般存在。考的好的自然得意,考的不好的不仅自己灰头土脸,父母也会脸上无光。也许学校是为了配比教育资源,但对于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们来说,是不是有点儿残酷。而且,每年还会根据前一年的成绩,重新竞争快班的船票。在这种竞争氛围下,他们还会互相帮助,切磋习题吗?
 


 

  而初中生的日常,也是周一忙到周五,周末还要补课,基本没有空闲时间,小学时期的兴趣班全部取缔。同学之间也很少社交,一放学就被家长们纷纷接走,各回各家。友谊之花,没有生长的氛围和时间。时间和精力全都用来学习,倒是可以静心做学问。就是不知道这么单调的生活,能坚持多久。
 


 

  相对国内班级的人数,英国公立学校的小学、初中,每班的大概人数在15到20人左右,会有固定的班级,基本上是以年级来划分。例如,一年级一个学校有3个班,或二年级有3个班,每个班15到20人左右,每个班有一个主课老师上英语与数学课,其它专业课则是专业老师授课,如音乐、体育、美术课等。另外公立学校还有政府专门为有特别需要或有学习障碍的学生配设专门的辅导老师,是很人性化和科学化的。例如,刚刚移居的海外学生,由于母语不是英语,因此学校提供本土语言的辅导;或者对阅读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帮助,这些在公立学校里都能很好的体现。
 


 

  英国的公立学校上课模式是很随意式的,学生们可以坐在地毯上围着老师听讲、阅读,如需用到小桌子写字或画画时,才会坐到桌边,相比国内,气氛更轻松,学生对课程的接受度也相应更高;老师也很会与每位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眼神交流,提问交流等进行互动,课堂时间往往不是“难熬”,而是“一眨眼就过了”的。
 


 

  其实不是怕孩子辛苦,来到英国生活也不是为了躲避压力,只是希望孩子能在最不该受束缚的年龄,可以有精力有条件去探索、发展自己的爱好,拥有更广阔的的视野。同时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对感兴趣的事情持之以恒,这些会让她受用一生,这也是我不远万里带她来英伦生活的初衷。

活动预告


主题:英国、爱尔兰投资移民说明会

时间:2018年5月12日(周六)下午13:30—18:00

地点:成都市青羊区人民南路一段86号城市之心26E




微信报名直通车

长按扫一扫,添加小侨微信,咨询/报名:028-86203171

收藏 已赞